簡介
韋特牌(Rider-Waite),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塔羅牌,由古代著名塔羅社團“金色曙光”成員A.E.韋特精心設計而成,圖案古樸神秘,具有超強的預測能力。在古代,塔羅牌有著屬於它們自己的秘密社團。韋特就是著名的“金色曙光”社團中一位頗有影響的成員,他所設計的塔羅牌一經問世即受到了專業人士的如潮好評,並逐漸在世界內迅速流傳開來,乃至有了“塔羅即韋特,韋特即塔羅”的說法。
對於塔羅牌占卜者而言,不使用韋特牌的占卜是不可想像的。韋特牌悠久的歷史與神秘的傳承使歷代占卜名家們都對其有過經典的論述與獨特的認知。
發明人簡介
亞瑟˙愛德華˙偉特(Arthur Edward Waite1810-1875)
亞瑟˙愛德華˙偉特出生於1857年,是英國有名的神秘學者,也是著名神秘學團體『金色黎明』的會員。他最有名的代表性著作是一副塔羅牌,『萊德˙偉特』塔羅牌(大家應該超熟的啦),而這一副牌大概可以稱為是20世紀最有名的塔羅牌,版本也是多到無可計數…
亞瑟˙愛德華˙偉特生於美國,父親是美國公民,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逝了。他的母親愛瑪(Emma Lovell)則是英國人,因喪夫而回到英國,信仰羅馬天主教。
偉特小時後的家境並不好,他第一次接受的教育是一所位於倫敦北方的私立國小,在他13歲後,他轉而就讀聖查理斯學院。畢業後,他成為一個辦事員,並常利用閒暇時間寫一些短詩自娛(人不輕狂枉少年啊^ ^),但是不久後因為他妹妹的死亡,將他推向神秘學研究的方向。在他21歲時,他開始頻繁地進出大英博物館,研究神秘學。
當他快30歲時,他和愛達(Ada Lakeman)結婚,並育有一女。之後愛達於1924年死亡,他與瑪麗(Mary Broadbent Schofield)結了第二次婚。他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倫敦以及附近度過,在年輕時甚至曾經出版過一本小雜誌『未知的世界』。
後來在大英博物館認識了撒母爾˙黎德二世˙麥克逵格˙馬瑟斯(Samuel Liddell MacGregor Mathers),不過從未喜歡過他。偉特和他第一任妻子開始在愛西斯-維納斯神殿(Isis-Urania)中研習神秘學,但是由於愛達的不感興趣,以及偉特並沒有通過他的一項考驗,有人認為他的醒悟或許源自此處。在偉特的紀錄『生命與思考的陰暗處』中(Shadows of Life and Thought ,1938),他的朋友,醫生伯瑞德(Dr. Berridge)建議他放棄算了,但是一或是二年後,他被另一位朋友羅伯特˙普萊門˙湯瑪士(Robert Palmer Thomas)說服重回神秘學的領域。繼續他在神秘學上的學習,並發揮了影響。
他創造的塔羅牌向來是稱為『萊德˙偉特』(Rider-Waite)、『萊德』(Rider)或者『偉特˙史密斯』(Waite-Smith)塔羅牌,因為萊德是這一副牌的出版商。這一副牌由潘蜜拉˙可曼˙史密斯所設計構思的,其創新之處是將小阿爾克納的圖案設計成與占卜的意思類似(注2),讓人一看到圖案就可以聯想,不用死背ex.令牌二的意思。他並且將傳統中力量(11)牌與正義(8)牌的位置調換為力量在『8』,正義在『11』的位置,關於他的牌意解釋都寫在一本由他寫成的書『塔羅之鑰』(The Key to the Tarot,1910)。偉特同時翻譯伊萊˙李維(Eliphas Levi)關於神秘學以及鍊金術的著作。最後偉特死於1942年。
註:愛西斯-維納斯神殿是一間提供神秘學初學者研習的地方,通過它的測試與試煉後即可取得一項被認可的正式神秘學身分與資格。
注2:這裡亞斯要更正一項錯誤。由於亞斯學識不足,直到最近用功時才得知,其實將小阿爾克那的圖案設計成與占卜意義類似並非是由萊德˙偉特塔羅牌所首創。而是在15世紀的『Sola Busca Tarot』(紙博館譯名為『15世紀塔羅牌』)中即可看到其小阿爾克那是設計成故事形式。由於這副塔羅牌設計的小阿爾克那圖案被認為不夠親切,圖案粗糙,占卜時也不容易引發靈感,所以逐漸為人淡忘。直到萊德˙偉特塔羅牌的繪畫者--潘蜜拉˙可曼˙史密斯參考此牌並加以改良設計後,才逐漸為人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