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食品

靶向食品

靶向食品是基於營養基因組學的原理,篩選食物中能夠阻止、減緩甚至抑制慢性疾病發生髮展的活性成分,通過先進的富集技術和合理的組方設計,從而實現功能成分穩態化保持及靶向遞送的創新型現代食品。

按照《“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對於食品科技創新規劃的內容,要求突破以基因組學和營養代謝組學等理論為依託,從分子水平揭示食品成分、功能因子和營養素的協同作用。以此為基礎,再進一步實現功能因子穩態化及靶向遞送技術研究,從而實現特定人群的營養食品及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的生產等“共性關鍵技術”,以及穩態化靶向遞送、營養健康食品精準製造等關鍵技術,將創製營養靶向設計、健康個性訂製的新型營養健康食品等“顛覆性技術”,而這也是食品行業探索和創新的重點任務。靶向食品突破了營養成分穩定化及高效利用、靶標預測與精準識別及高通量篩選等關鍵技術,基於營養基因組學的原理開發而成,正是屬於《“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顛覆性技術下的創新成果。

靶向食品

一、不是藥品,它以食品原料嚴格篩選組方而成,完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法規的要求;
二、不是普通食品,它的成分篩選和富集具有明確目標,不以滿足基本能量和口感為目的;
三、不是保健食品,它所富集的食物特定成分有明確的靶向性,且不在保健食品的27個功能範圍內。
靶向食品特點:

1)全食物組方:原料來自國家法規允許的食物、藥食同源或新食品原料,並經過嚴謹的科學的組方驗證,其食用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2)高效穩定: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活性成分的穩態化富集;
3)靶向明確:靶向性分為三個層面:a作用於特定的分子靶標;b作用於特定的組織器官;c作用於特定人群(針對基因檢測的結果,對不同基因型、表型人群進行精準的全食物營養干預)。

利用營養基因組學理論和慢性疾病預防全食物途徑的研究成果開發的靶向食品,對慢性疾病高危人群進行精細劃分,構建以基因型為基礎的靶向食品套用模式,也就是高危人群—基因型--靶向食品干預--精準降低慢性疾病發生風險路徑,從而解決了由於個體基因的差異性造成的干預效果的不同,就如同藥物基因組學指導的基於基因檢測的“個性化用藥”一樣。

例如,人們都知道綠茶(茶多酚)有降低某些癌症發生風險的作用,但是有一部分人長期飲用綠茶卻不起作用。這是由於這部分人體記憶體在高表達COMT基因(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基因使進入體內的綠茶(茶多酚)在吸收後被迅速轉化和清除,從而無法發揮作用。而那些體內COMT基因表達活躍度低的人群,飲用綠茶卻可以有明顯的降低癌症發生風險的作用。所以,在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精準健康時代,不僅要清楚知道產品中的有效成分是什麼,還要知道這些成分的靶向作用的分子機制,否則就無法實現精準健康的目標。

可以說,沒有基於營養基因組學基礎上的靶向食品的廣泛套用,就不可能實現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個性化的精準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