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銀東

靳銀東

靳銀東,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長。男。195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靳銀東同志是一名文物衛士。辛勤的汗水澆灌出豐碩成果,他和他所在的集體多次受到國家、省市文物部門的表彰和獎勵。2003年,他工作的城市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首批“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市)”榮譽稱號;2005年,他分管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嵩陽書院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基本信息

人生

靳銀東的信條是:“決不讓任何一件文物斷送在自己手上,一定要將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完整、真實地傳給子孫後代。”就是這樣一個信念,支撐他在文物保護的路上一走就是10多個年頭。10餘年來,他視保護文化遺產為第一要務,維修、搶救、保護、管理,從不敢有絲毫懈怠。1995年3月,靳銀東被登封市委任命為登封市文物局長。上任之初,文物局還是一個只有30多人的副科級單位,名不見經傳,很多市民都不知道文物局在哪個地方辦公。全市文物保護工作幾乎是一張白紙,很多珍貴的文物都急需修繕,單位經費沒有著落,辦公條件差,職工工資發不下來,人心渙散。面對這種現狀,靳銀東東拼西湊了一些錢,給職工發了部分生活費。看到希望的工作人員陸續返崗,等待觀望。

靳銀東知道,當務之急是收攏人心,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於是他決定實行人性化管理,使職工感受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對特困職工,他親自上門送錢送物,噓寒問暖。發現靳銀東一點官架子也沒有,真正關心民眾疾苦,大家紛紛商定,齊心協力跟著他乾。

人心齊,泰山移,登封市的文物保護工作很快有了起色。他先後多渠道籌資2000餘萬元,對嵩陽書院、觀星台、會善寺等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環境整治和文物本體維修。解決了非文物部門占用文物保護單位的遺留問題,將原來由教育、林業、供銷社等單位管理的市區城隍廟、中靈山行宮、嵩陽書院西院、觀星台東院移交文物部門管理。特別是嵩陽書院的治理工作更是開展得有聲有色。

著名事跡

國保單位嵩陽書院景區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但初期,景區前面民居散布,髒亂差現象嚴重,與書院本身的文化品位極不相稱。2001年3月,靳銀東本人帶頭,號召全局職工集資,又設法從社會上募集,總計籌措資金360餘萬元,用於治理嵩陽書院景區面貌。為了節省資金,靳銀東規定,局裡除值班人員外,一律到嵩陽書院景區挖土抬石、栽花種草、參加勞動。在局長的帶領下,大夥早出晚歸吃住在工地。臉曬黑了人累瘦了,但看著一天天變化的景區環境,都說“值了”。這次整治面積達16畝之多,還新修建了一個面積為2970.6平方米的停車場,綠化面積約1.5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嵩陽書院景區的整體環境,同時也使景區效益倍增,門票年收入從5年前的幾萬元躍升至目前的200餘萬元。

2003年冬天的一個夜晚,一場多年不遇的大雪突降登封。“那些年代久遠、‘體弱多病’的古樹名木和古代建築,能承受得了如此重壓嗎?”高度的責任感驅使他披上衣服就走出了家門,邊走邊電話通知各文物保護管理所,立即設法清掃古樹名木和古代建築上的積雪。他和班子成員分赴各重點文保單位,督促檢查指導。天亮了,得知各文物古蹟“健康平安”的訊息,再看看同伴們熬紅的雙眼,靳銀東欣慰而又心疼地笑了。靳銀東從不推脫責任,總是把棘手的工作留給自己。在局領導班子分工時,靳銀東主動提出,親自負責文物安全工作。2002年底,被林學專家譽為“活著的文物”、“稀世珍寶”的“華夏第一柏”,嵩陽書院內樹齡4500年的“二將軍柏”生命垂危。靳銀東心急如焚,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搶救方案,費盡周折請來國內知名古樹專家——北京市園林局的高級工程師叢生為古柏把脈問診,並制訂詳細的樹體修復及地下復壯方案,歷時兩年、耗資數十萬元,終使古柏恢復生機,喜發新枝。

一切圍繞文物保護,搶最重的擔子挑,努力追求更好,這就是靳銀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