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吳銀杉,湖南株洲人,197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師從靳尚誼、詹建俊、聞立鵬、鍾涵、杜建、趙友萍、蘇高禮、錢紹武、王征華等老一輩的藝術家。同年分配至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從事繪畫基礎教學。1984年重返中央美院,參加了第二屆油畫研修班學習,1986年考取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研究生,導師為著名油畫家張重慶教授。吳銀杉現為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中國未來研究會油畫院院士。
在中央美院五、六年的學習與藝術薰陶,在老藝術家們的教誨指導下,吳銀杉打下了紮實的造型基礎,掌握了油畫的寫實技巧,也堅定選擇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
八十年代,吳銀杉的創作多是西北題材,寫生地區主要是山西、甘肅、寧夏等地,畫了大量的素描、油畫人物肖像、風景寫生等。積累了對西北地區風土人情的生活體驗,對黃土文化有較深的了解與感悟。從1988年起先後創作了《脊背》、《遠方地平線》、《聊》等系列油畫,表現了作者對華夏文明的歷史思考與對民族精神的讚頌。
九十年代,吳銀杉赴藏族地區寫生、採風,對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次深入甘南、青海、拉薩等地,考察了那裡的宗教及民俗風情,創作了大幅油畫《神曲》、《古塬之聲》、《等待》、《經堂前的藏族婦女》等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與思想深度。近些年,吳銀杉又在繪畫材料及畫布肌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採用在畫布上拼貼報紙、布塊、紙片等物品,追求材料的審美特徵及視覺效果的豐富性。
吳銀杉一直注重素描的研究,他把農村生活當作錘鍊素描語言的課堂。從1981年起,每隔一,兩年就要深入農村專門畫素描(或下鄉油畫寫生)。到2001年夏,赴山西五台縣大營村待了兩個多月,畫了一大批素描人物寫生,編輯出版了《吳銀杉素描寫生集》,獲得了同行與專家的好評。吳銀杉曾出席2003年第六屆全國美術家代表大會、2003年第四屆北京美術家代表大會、1997年第三屆北京市美術家代表大會
吳銀杉對繪畫教學工作十分敬業。他長期擔任素描基礎教學工作,潛心研究素描理論和素描創作。他的研究生論文選題《結構意識與素描表現》獲得好評,被中戲選入《碩士論文集》,論文《在生活中錘鍊素描語言》刊登在中央美院院刊《美術研究》,《生活是素描藝術的沃土》發表在中國作協主辦的《文藝報》上。
《舞台美術教學對話與報考指南》是吳銀杉對繪畫基礎教學的全面總結,全書約六萬字,其中95%以上的文字都是繪畫教學的講述,包括素描教學、色彩教學和創作教學。(該書實際不涉及舞美,“報考指南”是應出版社的要求而加)
由於繪畫教學經驗豐富,成績突出,1995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7年先後五次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吳銀杉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堅持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主要表現題材為西北農村、農民,藏族地區、藏民及宗教生活。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北京美展、海外畫展,並有多部作品獲獎,受到觀眾和專家好評。
成就榮譽
藝術成就
2013年參加紐約藝術博覽會、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大展,作品《布達拉宮》獲金獎,組委會頒發“傑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2年獲國家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頒發的“文化藝術領域卓越成就”榮譽證書。
2008年為支援汶川抗震救災,捐獻油畫《祈禱的藏族婦女》,獲中國美協頒發的榮譽證書。
2007年為中華慈善總會,捐獻油畫《小靈童》,獲中華慈善家榮譽證書。
2002年作品《雪域盛世—江澤民會見第十一世班禪》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澤東“講話”6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2001年作品《等待》獲文化部與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主辦的油畫大展銅獎。
1989年油畫《遠方地平線》獲北京國慶四十周年美展優秀作品獎。
教學成就
1995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7年5次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1990年—1991年度被中央戲劇學院評為優秀教師
作品出版
《美術》、《美術研究》、《中國油畫》、《藝術市場》、《新視覺》、《美術嚮導》、《中華教育》《藝術視野》、《Art 概》等各專業雜誌
《世界美術工作室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穿越世紀—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班 》《中國油畫名家》、《油畫名家》《中國當代藝術文獻》《中國當代藝術家》等畫集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術報》、《光明日報》、《文藝報》、《北京日報》等報刊
活動年表
2013年 參加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 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大展獲金獎 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的榮譽稱號。(紐約)
2012年 隨北京美協採風團赴房山、十渡採風寫生,收集創作素材。風景油畫《新十渡》入選北京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2年 文化部主管 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藝術市場》發表吳銀杉油畫作品多幅,作為2012年權威推薦具有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的藝術家之一。
2012年 作品《昌盛街東五巷》參加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邀請展(國家畫院美術館)
2012年 獲國家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頒發的“藝術領域卓越成就”榮譽證書。
《脊背》等多幅作品 入編大型畫冊《日出東方》——中國傑出書畫家與紅色經典作品(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主編)
2011年 全國電視數字專業頻道《收藏天下》經典與創新欄目播出電視專題片《當代油畫家吳銀杉專訪》
2010年 出版個人油畫集《中國油畫50家·吳銀杉卷》入編的畫家還有:靳之林、趙友萍、張重慶、蘇高禮、張祖英、李俊、黃冠余……等著名油畫家
2010年 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國油畫》 2010第三期發表吳銀杉多幅油畫作品,並刊登著名美術理論家鄒躍進的評論文章《藝術與精神的張力——淺議吳銀杉藝術的意義》
2009年 油畫《老區故事》參加國慶六十周年北京美展(北京798藝術區)
2008年 吳銀杉為支援四川汶川地震重災區抗震救災捐獻油畫作品《祈禱的藏族婦女》獲中國美術家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
2007年 為中華慈善總會捐獻作品《小靈童》,獲中華慈善家榮譽證書。
2007年 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2005年 參加中國油畫學會組織的藝術考察團赴法、意、德、奧、荷、比等七國考察歐洲油畫藝術。多次參觀羅浮爾宮、奧塞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羅馬梵蒂岡教堂、佛羅倫斯烏菲齊博物館、梵谷博物館、
2004年 被聘為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教授
2003年 出版《舞台美術教學對話與報考指南》(任執行主編)
2003年 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2003年 出席第六屆全國美術家大表大會
2003年 出席第四屆北京美術家代表大會
2002年 油畫《雪域盛世——江澤民會見第十一世班禪》入選紀念毛澤東《講話》六十周年全國美展並獲優秀作品獎(中國美術館)
2002年 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2002年 出版《吳銀杉素描寫生集》
2001年 油畫《等待》獲文化部與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主辦的油畫大展銅獎
2000年 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1997年 油畫《聊》入選北京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997年 出席第三屆北京美術家代表大會
1996年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96年 隨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考察團,考察俄羅斯油畫藝術。參觀俄羅斯博物館、普希金博物館、特列恰科夫畫廊。
1995年 舉辦吳銀杉素描人物寫生展(北京)
1995年 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1994年 油畫《小島》入選首屆中國風景油畫展
1992年 《遠方地平線》、《雪 · 月》參加香港中國風情油畫藝術展(香港會展中心)
1992年 《煙 · 雲》參加新加坡中國古今藝術精品展(新加坡)
1992年 《脊背》參加香港首屆中國油畫年展(香港會展中心)
1990年 舉辦研究生畢業展(北京),同年獲碩士學位
1989年 油畫《脊背》入選文化部主辦的第七屆全國美展(南京·江蘇省美術館)
1989年 油畫《遠方地平線》獲北京國慶四十周年美展優秀作品獎(中國美術館)
1986年 油畫《人與佛》入選北京青年美展(中國美術館)
1985年 油畫《晨》入選“前進中的中國青年”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1985年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結業
1985年 油畫《藏女》入選北京美協會員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978年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畢業
名家點評
聞立鵬
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中央美院油畫系原主任、著名油畫家、理論家)
吳銀杉的藝術終於取得了新的成績與進展。繼成功創作油畫《脊背》《遠方地平線》之後又連續創作了一大批油畫作品:《神曲》、《古塬之聲》、等西藏組畫系列,《黃河老漢》、《老夫老妻》、等優秀作品以及2012年的新作《桑乾河婦女》等等。從這一大批創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畫家探索現代性、探求藝術語言形式與內涵的良苦用心,他在追求藝術的內涵的精神,追求藝術語言的現代性,追求材質機理的技藝之美。
吳銀杉的藝術思考與實踐歷程,正反映了近些年油畫藝術家們逐漸成熟,人們逐漸從浮躁心態進入冷靜沉穩的思考,摸索著向藝術本體形式美的研究深入,向本土文化的優秀傳統寫意性靠攏,向藝術的精神層次攀登,向藝術更加關注社會回歸。
吳銀杉藝術的觸角始終對準人、普通人、特別是處於城鄉二元結構狀態下的弱勢人群。強烈的人文關懷,對接觸最多感觸最深的當今留守農村田野的老人們充滿同情與無奈,刻劃了眾多的不同個性老年農民的形象,用窗戶的格扇組成一個當下農村各色人物的肖像畫廊……留下當下農村生活的印痕,以鮮紅的窗花與對聯殘段等,留下“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臨門”的美好生活願望。
(摘自《中國油畫名家》畫冊 《中國油畫50家·吳銀杉卷》序言 聞立鵬:《艱辛的歷程,可喜的成果——賞析吳銀杉藝術作品有感》)
張重慶
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
吳銀杉一直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和信念。多年來堅持深入生活,體驗農村生活、了解農村社會,關注農民的生存狀態。他深入農戶家庭和農民交朋友。這些年他去過的地方多半是條件艱苦的老、少、邊、窮地區。一住就是兩三個月,畫了大量的素描寫生和油畫肖像。特別是他的素描肖像,功底紮實,對農民形象的刻畫個性鮮明而生動,用筆流暢。很有感力和時代特徵。
他通過多年的生活積累和藝術的錘鍊,在他所創作的多幅作品中,例如:《脊背》油畫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被視為當年有時代影響的畫作,得到了美術界的肯定與好評,併入選了《全國第七屆美展》展出。《遠方地平線》曾被評為北京美展的獲獎作品。
從吳銀杉的藝術道路的實踐中,不難看出他是真誠的、刻苦的、執著的。更可貴的是他對廣大中國農民的關切和深厚的感情與自覺的責任感。
(摘自《中國油畫50家·吳銀杉卷》序言)
楊飛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油畫院院長 北京油畫學會副主席
吳銀杉曾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接受過嚴格的系統訓練,有紮實的基本功,他的創作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為表現好反映現實生活的創作,他多次深入山西、山東、甘肅、青海等地區寫生,收集創作素材。這種嚴謹而勤奮的創作態度,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且還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摘自《文藝報》2002年2.月24日)
易英
《世界美術》主編。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央美院美術史論系教授
他的代表作品《脊背》(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遠方的地平線》(獲北京國慶四十周年美展優秀作品獎)得到廣泛肯定與好評。在現實中表現脊背的現實作品已有不少,但一般都是畫的挑夫的形象,著重強調男性背部肌肉的力量。吳銀杉選擇這個題材和角度的動機可能要複雜得多,他不是對脊背本身的造型和結構感興趣,而是基於對黃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脊背對他來說不是目的的本身,而是一種象徵,是對某種文明的失落所發出的深沉的感嘆。
我們從他的肖像畫得到的卻是另一種感受,在一種相對封閉和落後的文化環境中的農民形象,在精神氣質上更多的是體現為一種統一的地域與時代的共性,正是在這種氣質上反映出與黃土文化的聯繫。在他的肖像畫上這種氣質的形成還不完全是表情的表現,同時還藉助於粗獷的筆觸和刀砍斧劈般的塊面,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徵。可見,吳銀杉在觀察西北老農的形象時,在有意無意之間把他與對環境的觀察與思考聯繫在一起了。他的一系列肖像成為他直接體驗黃土文化的見證,也為他向《脊背》的飛躍積累了主題和形式的素材。
(易英1990年3月稿 :《黃土地的肖像——讀吳銀杉油畫隨感 》 摘錄 《新視覺》2009年1期 )
個人作品
個人生活
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