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英)哈利迪 著,張帆 譯出 版 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6-1-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362
- 印刷時間:
- 開本: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501227204
-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起的兩百多年裡革命運動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作者在研究了革命者的言行、國際因素對革命國際及革命自身命運的影響後,對現在仍在流行的種種解釋革命的理論一一進行了評說。作者認為,革命者胸懷理想主義抱負,為掃除人間不平事,建立起不同於以住“舊秩序”的新體制。他們一方面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和鞏固新體制,需要支持其他落後國家的革命運動,另一方面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又有必要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發展經貿往來。這就導致了革命政權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隨著革命激情的淡化,發展經濟水平的呼聲的高漲,外交政策重點由追求理想向注重現實轉化,不再號召“輸出革命”,而是爭取在現行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作者斷言,在全球化時代,雖然有利於大規模革命發生的國際因素大大減少了,但是只要人類仍然面臨不平等和處於被支配地位,對既有現狀的激進抵制就不可避免。
作者簡介:
弗雷德・哈利迪: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研究範圍包括阿拉伯半島、伊朗和衣索比亞的革命運動、冷戰及國際關係理論等。著有多部有關國際關係理論、中東問題的專著和論文,如《沒有蘇丹的阿拉伯》、《伊朗:獨裁制與發民展》、《衣索比亞革命》、《第二次冷戰的形成》、《冷戰與第三世界》、《革命與外交政策:葉門案例研究(1967―1987》、《流亡中的阿拉伯人:在英國城市中的葉門移民》、《再思國際關係》、《從波茨坦到改革:與冷戰鬥士們的談話》、《伊斯蘭與衝突迷思:中東地區的宗教與政治》。目錄
前言第一章 導言:革命與國際環境
和平世界的不和平起源
革命的中心地位
大動盪中的結構
規範性爭論:對主權的挑戰
分析重點:理解和解釋
追溯社會革命
第一部分 從國際層面研究革命
第二章 另一種現代化:“革命”的興衰
1989年:歷史的又一次作弄
概念的演變
隨著歷史變化的概念
與眾不同的事件
共產主義變體
明晰的標準:社會科學的反應
暗含的標準:歷史的挑戰
歐洲共產主義崩潰
第三章 理論上的國際主義:一種世界一歷史觀
革命與“世界歷史”
革命世界主義的興起
馬克思的重新闡述:“無產階級國際主義”
資本主義和革命:《共產黨宣言》
來自第三世界的挑戰
矛盾的構想
第四章 實踐中的國際主義:革命輸出
違背外交原則:革命輸出
法國:“大民族”
俄國:共產國際
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的辯證法
古巴:三大洲
伊朗:穆斯林團結,伊斯蘭共同體和受壓迫者
團結及其局限
第五章 革命外交政策的自相矛盾
革命和外文:“雙重政策”
連續性和決裂
革命和反革命:關於首要責任的錯覺
國家與社會:一種國際化衝突
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
異質性和同質性
偏離國際主義的估算
第二部分 革命與國際體系
第六章 革命的國際原因
概念的重新評定:國家、意識形態、國際
革命的原因:(1)社會科學中的理論
革命的原因:(2)爭論的軸線
……
第七章 革命與國際體系史
第八章 反革命
第九章 戰爭與革命
第十章 體系的制約:“轉型”和閉關自守
第三部分 結論:理論及歷史方面
第十一章 對理論的挑戰
第十二章 世界政治中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