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驅“王氏三傑”

革命先驅“王氏三傑”

在中國人民解放道路的崎嶇征途上,有這樣一個家庭,弟兄三人並肩投身革命,都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不惜灑儘自己的鮮血,他們就是雲南革命的先驅 “王氏三傑”——王復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

王復生

王復生 王復生

1896年王家第一個孫子王濡廷(王復生)出生。其祖父被譽為“德冠儒英”、“滇西人瑞”,他治學有方,治家甚嚴。王復生兄弟年幼時均受教於祖父,每日“食己,督入課室,誦讀講說不倦,東方未明,便促吾兄弟臥誦前日所讀詩,偶有過失,則正言作戒。”讀書名道,身體力行,孕育了王家後代良好的品行和學業根底。王復生的父親是一位豁達開明的人,他主張把兒子送到社會上去,讓他們在艱難困苦中,到社會中去增加閱歷,求得知識,培養冒險勇敢的精神。他先後支持王家三兄弟王復生、王德三、王馨廷外出求學,讓他們在激盪的社會風雲里經受鍛鍊和考驗,希望他們成為於社會、於人民有用的傑出人材。

1912年王復生考入雲南省立第二中學(即大理中學),在四年的求學生活中,他傾心學習自然科學、史地、國文、數學等方面的知識。1917年21歲的王復生到昆明參加雲南選送北京高等院校的考試,被錄取進入北京大學,實現了他讀書上進、追求真理、做一個於國於民有用的人的宿願。王復生進人北大後,如饑似渴地閱讀當時流行的各種學說和思潮的代表性著作,接觸了杜威、羅素、克魯飽特金、盧梭、柏克森、尼采等人的觀點。但是,最吸引他的是李大釗熱情謳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等文章。於是,他懷著敬慕之情拜見了時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向他求教俄國和中國革命問題,得到李大釗的熱情關懷和耐心指導。當時,李大釗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一些學生將館藏的有關馬克思主義學說的著作整理編目,撰寫提要,以提供給讀者,方便查閱。王復生積極參加了這項工作,並在李大釗的指導下,廣泛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逐步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

王復生1914年在大理省立二中上學時的日記 王復生1914年在大理省立二中上學時的日記

1919年王復生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在這場鬥爭中,王復生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他在日記中寫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並特意將名字由“濡廷”改為“復生”。在北京求學期間,王復生不忘家鄉的兩個弟弟,常常與二弟王德三書信往來,不僅關心弟弟們的學業,還常常郵寄《新青年》、《月刊》等進步書刊,激勵、鼓舞和啟發弟弟們,正是在王復生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弟弟先後參加革命。

在李大釗的引導下,1920年3月,他與鄧中夏、羅章龍等19人發起組織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擔任法文翻譯組組長,積極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著作。與此同時,他和二弟王德三、王有德等人深入到京郊豐臺鐵路工人和門頭溝煤礦工人中開展社會調查,向工人宣傳馬克思,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人的民眾工作。1920年初,王復生在北京訪晤毛澤東時,傾聽了毛澤東關於湖南人民驅逐軍閥張敬堯的深刻見解,他在日記中寫到:“訪毛潤之言:‘湘人於張敬堯誓不兩立。……’與吾意同。”他還聯繫雲南、山西等省軍閥統治的現狀,猛烈抨擊封建軍閥的罪行。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王復生就加入了共產黨,他入黨後先後到陝西華縣、綏德和廣州等地開展革命工作,參與發起組織雲南旅外青年進步社團“雲南革新社”(後改稱“新滇社”)。

1927年初,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王復生受黨組織派遣回雲南主持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幹的國民黨雲南省臨時黨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1927年5月11日王復生被國民黨雲南省當局逮捕入獄,險遭殺害,後經中共雲南黨組織營救被釋放出獄。由於身份已經暴露,無法繼續留在雲南工作,遂於當年秋末離開昆明前往上海。1928年6月,為恢復和加強東北黨組織的力量,王復生夫婦由上海到達哈爾濱,經雲南籍共產黨員楚圖南的介紹,化名王甄海(振海),先後到哈爾濱第一中學、第三中學任教,開展革命活動。不久受北京大學同學、時任黑龍江省《民報》社長常秉彝的聘請,到齊齊哈爾任《民報》主筆,利用《民報》宣傳抗日戰爭,在齊齊哈爾、油河、黑河一帶,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組織抗日活動,幫助解決抗日義勇軍馬占山部的糧食和武器供應問題。1936年6月,日偽軍在東北地區實行“大檢舉”,大肆逮捕愛國人士,瘋狂鎮壓抗日力量,王復生不幸被抓捕入獄。日偽軍對他進行了殘酷的刑訊逼供,在短短一個月內使用酷刑18次之多。但王復生始終嚴守黨的機密,寧死不屈。同年8月15日,被殺害,年僅40歲。

王德三

王德三 王德三

王德三在哥哥王復生和影響帶動下,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同年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和哥哥王復生一起共同擔任法文組的翻譯,日以繼夜伏案工作,翻譯和注釋馬列主義著作,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1922年,經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秋,到陝西鹹林中學任教。後按照黨組織指示,前往綏德創建黨組織,是陝北黨組織的主要創建人。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領導陝北地區黨、團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民眾運動,推動了陝北反帝反封建國民革命運動。1925年秋,他在北京參與組織了雲南旅外學生的進步組織“革新社”,是主要負責人之一。1926年夏,受黨組織委派,前往廣州黃埔軍校,任第四期政治教官和政治部宣傳科長。1927年春,受中共廣東區委派遣,回雲南開展地下工作。先後擔任中共雲南特委書記、中共雲南臨委書記、中共雲南省委書記。1928年2月由於雲南出現的反共高潮的新形勢,王德三決定親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請示工作。到上海後,黨中央指定他赴莫斯科出席黨的“六大’。臨行前,王德三與王復生兄弟在上海相遇。轉告了中央要他到東北開展工作的指示後,王德三急忙踏上了北赴莫斯科的路程,六大閉幕後,王德三和羅章龍一起從莫斯科回國,途經哈爾濱,在楚圖南住所與到達東北哈爾濱特區鐵路第三中學教書、進行革命工作的王復生再次相聚,四位戰友敘談六大精神,深受鼓舞,互相勉勵,情深意切。這一次聚首,成了王復生和王德三兄弟的最後永訣。

1930年1月,經黨中央批准,雲南省臨委召開擴大會議,正式選舉產生了中共雲南省委,由王德三任地下黨雲南省委第一任書記。王德三在擔任中共雲南地方組織主要領導人的短短3年多時間內,領導雲南各族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革命高潮,為雲南早期地下黨鬥爭和革命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德三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工作,在他的領導下,中共雲南省臨委專門組織了少數民族問題委員會,親自主持制定了《少數民族問題大綱》,這是中國共產黨對雲南少數民族問題的第一個綱領性的檔案。他撰寫的向少數民族宣傳革命道理的《夷經》,是中國共產黨較早宣傳民族政策的經典之作。

1930年11月19日秋由於叛徒出賣,王德三在昆明西郊被捕。敵人抓到王德三,如獲至寶,想盡辦法威脅利誘,妄圖完全消滅雲南地下黨,徹底撲滅雲南革命的火種。但是,錚錚鐵骨的王德三堅貞不屈,毫不動搖,他抱定為黨為人民獻身的決心寫下了一封表現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崇高情懷的遺書,他寫道:“父親:兒自信沒有做什麼對不起父親的,對不起人類的事兒,……古人說:人各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兒已處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無廉恥的事情,那時你兒子又有什麼臉在人世上,天下人聽見雲南人就要罵茂廷是無恥的人;雲南人提著王字,就要指著祥雲縣說些不好聽的話,兒現時只有拿定主張把身子獻給人類了。”一個革命戰士視死如歸的氣魄,躍然紙上。1930年12月31日,年僅32歲王德三和張經辰、李國柱、吳澄四位英勇不屈的雲南革命先驅被殘酷槍殺於昆明。王德三的父親在祥雲聽到兒子犧牲的噩耗,萬分悲痛,這位堅強的銀須老人千里迢迢奔到昆明,親自將兒子的遺體重新安葬,為他立碑,但因悲憤交加,竟未能返回祥雲就在昆明與世長辭,王德三始終熱愛難捨的妻子馬冰清,以驚人的毅力,完成著丈夫未完成的事業。被捕了,堅貞不屈,出獄後,繼續鬥爭,對共產主義事業忠貞不渝。

王馨廷

王馨廷 王馨廷

在兩位兄長的帶領下,三弟王馨廷14歲赴京求學,後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反對北洋軍閥的學生運動中負傷,16歲在花季般的年齡中去世。

2009年,由中宣部組織的“雙百人物”評選活動中,王德三被評選為“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王復生被雲南省評選為“60位為解放雲南作出突出貢獻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