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器質性失眠症

病因

1.軀體因素,如疼痛、瘙癢、咳嗽、喘息、夜尿、吐瀉等。
2.環境因素,如生活習慣的改變、居住環境的變遷、聲和光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如咖啡、濃茶及中樞興奮劑和某些藥物的戒斷反應等。
4.遺傳因素。
5.其他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如精神緊張、焦慮恐懼、擔心失眠。

臨床表現

入睡困難,或夜間經常醒來,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治療差。此外,入睡時常感到緊張、焦慮、擔心或抑鬱,思緒萬千無法入睡。不良的情緒造成患者對時間認知上的偏差,感到入睡前的時間是那么漫長,而入睡後的時間又是那么短暫。他們常過多地考慮如何得到充足的睡眠、個人問題、健康狀況、甚至死亡。醒後常感到心力交瘁,白天感到焦慮、抑鬱、易激惹和對自身的過分關注。部分患者可有睡眠感喪失。

檢查

睡眠腦電圖檢查可見睡眠的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縮短,睡眠過程中生理性覺醒增多,REM睡眠期相對增加。

診斷

1.主訴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後不能恢復精力或質量令人不滿意,並且是在有充分睡眠機會和良好睡眠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
2.日夜專注於睡眠問題,過分擔心失眠的後果。
3.白天存在與夜間睡眠不滿意相關的一些症狀,如感到明顯苦惱,容易疲乏,動力不足,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或者對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一定不良影響。
4.睡眠紊亂每周至少發生三次並持續1個月或以上。

鑑別診斷

1.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的睡眠發作是無法抗拒的,發作持續時間較短,每次不超過15~20分鐘,發作後可有較長時間的精神振奮,常伴有一種或多種附加症,如猝倒、睡癱及入睡前幻覺,夜間睡眠時間縮短。而嗜睡症的睡眠發作常能通過患者的努力而阻止,發作後睡眠持續時間長,無附加症狀,夜間睡眠延長,在醒轉時可呈酩酊狀態。
2.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該症引起的嗜睡症除有日間睡眠過多的症狀外,還有夜間呼吸暫停、典型的間歇性鼾音、肥胖、高血壓、陽痿、認知缺損、夜間多動及多汗,晨起頭痛與共濟運動不良的病史。
3.器質性嗜睡症
常見於腦器質性疾病,代謝障礙、中毒、內分泌異常、放射后綜合征等,可通過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軀體及相應實驗室檢查找到肯定的器質性致病因素。

治療

對失眠症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治療的目標不是簡單地延長睡眠時間,而是提高患者對睡眠質和量的主觀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應作為失眠症治療的基礎方案,目標是矯正患者關於睡眠的不良認知和不良睡眠衛生習慣。
(1)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療、睡眠常識健康教育,要點是幫助患者認識到睡眠時間需要的個體差異,建立並堅持符合“晝醒夜眠”規律的作息習慣,避免行程不良睡眠習慣等。
(2)認知行為治療是有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對失眠症有效的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認知矯正訓練配合刺激控制、放鬆治療、反意向控制、睡眠限制等行為治療進行系統的心理治療。
2.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對減輕患者急性期的痛苦、提高心理治療依從性有重要作用。但應避免長期用藥,尤其慢性失眠患者,長期用藥往往無效,還可導致藥物依賴。部分長期用藥者還會出現催眠藥物性失眠。
常用的藥物主要為:短、中效苯二氮卓類、褪黑素和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劑。對入睡困難為主的患者,可首選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佐匹克隆)、扎來普隆等短效類藥物。對睡眠淺、易醒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侖等。對經過仔細臨床評估後判斷伴有焦慮、抑鬱情緒者,可使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有一定鎮靜作用的抗抑鬱劑,劑量一般較治療焦慮、抑鬱障礙時偏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