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地貌及氣候
靜邊鎮位於渠縣西北部,東、南、北面分別與渠縣青絲鄉、鶴林鄉、白兔鄉交界,西接營山縣靈鷲鎮、四喜鄉。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6°48′28″~106°53′05″,北緯30°57′06″~31°02′28″。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千米。境內大部以緩丘為主,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365米。幅員面積3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580公頃。流江河縱貫全境,過境長度25千米,水域面積3.33平方千米,水質清澈,水流平衡,水量豐富,取水容易,用水方便。多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降雨量1300mm。主要有乾旱、洪澇、風災、冰雹等自然災害。
歷史沿革
靜邊鎮初名靜邊場、靜邊寺,始建於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初建寺,後逐建街道。南宋嘉定年間,置場。民國設靜邊鄉。解放初稱靖邊鄉,1953年2月復更名為靜邊鄉。1965年5月30日,靜邊更名為工農,1977年6月1日,恢復原有名稱。2003年12月23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靜邊鄉、花龍鄉合併為靜邊鎮。
靜邊以寺聞名,初由“唐天成中靜邊軍刺史徐承諒舍宅為寺,禪師承詮創建”(《渠縣誌 同治》),後屢建屢毀,至今已無片瓦殘垣。靜邊“臨江滸而清幽,山四遠而壯麗”(明 王冕《靜邊寺碑記》),又有“何來古寺一江彎…松蘿滿徑迥人寰” 、“偶過山邊寺,居然靜者心…風雨千年墮,煙蘿一徑深。”(明 王來賓《靜邊寺詩》),可見歷來系清幽之地,是參禪打坐的好去處。
靜邊鎮坐落在流江河畔。場鎮駐地被河環繞如“幾”字型,恰如龍蟠之勢,陸地成口袋狀之島嶼,蟠龍寨為咽喉,靜邊大橋為唯一出口。河水澄澈明麗,環境清靜幽雅。登高遠望,沃野千里、屋舍儼然、林木蒼翠、崗巒起伏、煙雲縹緲浮天際、神思萬里游太虛,正與古詩詞所記略同,又恰符“靜邊”之寓意。
交通及基礎建設
靜邊鎮交通便捷,“南大梁”高速路、省道204過境,場鎮距離“南大梁”高速路開口處1千米、距204省道2.5千米、距縣城32千米。有通村公路153千米,其中水泥路122千米,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社級路、戶戶通便民路。轄區有客、貨運渡船碼頭6處。
“南大梁”高速公路穿越域內4個村14個村民小組,總里程約8千米,其開口處位於靜邊鎮盤龍社區南側,毗鄰中心場鎮,極大突破了靜邊鎮的交通瓶頸,有望再現古之要衝地位。
資源
農特產資源
靜邊鎮資源較豐富,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紅薯、油菜、甘蔗等農作物,出產柑橘、小米椒、梨、核桃等經濟作物。特產稻田養魚、水塘養魚,主養白鰱、青魚、鯰魚等。農民常年飼養豬、牛、羊、犬、兔、雞、鴨、鵝等畜禽。境內流江河出產鯽魚、鯉魚、鰱魚、團魚等。
礦產資源
石頭和頁岩資源豐富,適宜開辦規模型石廠和頁岩磚廠。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豐富、有特色。人文景點歷史悠久,自然景點點綴其中,極具旅遊業開發潛力。有豐富的龍燈、竹編等民間藝術,是著名的“中國竹編之鄉”發源地
經濟發展
靜邊鎮以農業為支柱產業,農村經濟以種、養殖業為主。2015年,全鎮生產總值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66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6元。全鎮糧食作物總產約1.6萬噸。農作物播種面積3759公頃,經營10~30畝的種糧大戶15戶。流轉土地1556畝,其中規模經營流轉610畝。飼養5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大戶13家,年出欄生豬1.66萬頭。
單位設定
靜邊鎮屬2002年撤區建制鎮,設有鎮屬內置部門4個(財政、農業、計生、企辦),中學一所,中心國小兩所。縣廣播、衛生、司法、地稅、公安、農行、國土、建設、工商、電力、糧食、信用、畜牧、林業、水利、勞動、郵政、電信、移動、聯通等20個單位都在我鎮設立有延伸部門。各鎮屬單位、部門服務質量較好,工作效能較高,發展環境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