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所有的下肢潰瘍中,由靜脈曲張導致的潰瘍所占比例為70%以上,20%為其他靜脈性疾病,其餘不足10%者為動脈性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經性疾病、新陳代謝失調、血液系統紊亂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見,下肢潰瘍主要由周圍血管疾病所致,靜脈曲張潰瘍又稱為瘀血性潰瘍,主因下肢靜脈血液瘀積而致。
症狀表現
臨床症狀靜脈曲張潰瘍主要症狀是下肢疼痛及潰瘍,從輕到重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壞疽。病變早期時表現為抬高下肢時足部皮膚蒼白,足背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以至消失,間歇性跛行,進而乾脆不能行走,行走時疼痛難忍,以後又出現休息時也疼痛,嚴重時患者可因疼痛難忍而徹夜難眠。病情再進一步發展, 下肢特別是腳上可出現壞疽,創口經久不愈,壞疽可分為濕性、乾性和混和性三種,壞疽嚴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殘。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出現以上症狀儘快到周圍血管科就診,避免截肢。臨床表現
靜脈曲張潰瘍初起局部先癢後痛,紅腫,繼則破爛,滋水淋漓,形成潰瘍。以後潰瘍日久不愈,瘡口下陷,邊緣形成缸口,瘡面肉色灰白或暗紅,流溢灰黑或帶綠色污水,臭穢不堪,瘡口周圍皮膚暗紅或紫黑,每因毒水浸淫而發濕疹。瘡口逾腐逾深,甚至外肉脫盡,可見脛骨,若患肢伴有青筋暴露,以及朝輕暮重的,可經年累月,不易收口或斂而復潰蔓延疾速,而呈菜花狀,偶有癌變,治療更難。
臨床分級
0級皮膚無開放性病灶。表現為肢端供血不足,顏色紫紺或蒼白,肢端發涼、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1級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灶。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淺表潰瘍,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組織。
2級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組織。常有輕度蜂窩組織炎,多發性膿灶及竇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或壞疽,膿性分泌物較多,足或指趾皮膚灶性乾性壞疽,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
3級肌腱韌帶組織破壞。蜂窩組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足或少數足趾乾性壞疽,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4級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骨髓炎,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濕性或乾性嚴重壞疽或壞死。
5級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導致嚴重的濕性或乾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
臨床治療
靜脈曲張潰瘍的病根是血管內血液回流不暢,因而治療僅在潰瘍上下功夫是隔靴搔癢、勞而少功或無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針對病因對症治療,切不可盲目醫治。
靜脈性潰瘍的處理原則分兩大類:一是對症,包括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對局部傷口的清創護理,預防感染塗抹苗藥臁瘡膏等;二是對因,小腿靜脈曲張的根本原因是靜脈血管發生病變擴張、迂曲,進而引起腫脹、酸痛、潰瘍等不適,只有通過手術將其去除,不影響患肢正常血液供應,潰瘍、瘙癢等症狀也會隨之痊癒。
有些長期潰瘍得不到有效治療最終惡變成癌的,必須採取截肢手術。少數大隱靜脈曲張是由骨盆腫瘤、妊娠子宮、深靜脈血栓等造成的,臨床診斷應加以鑑別,特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