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在特級校長張人利同志帶領下,學校緊緊把握課程改革的契機,潛心於提高教育有效性的研究。2000年提出了“按學生最佳發展期設課,創學生最近發展區施教”的理念,並且積極進行實踐研究。學校構建了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參與,又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類課程,整體最佳化學校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方面學校研究並總結出了後“茶館式”教學,以此顛覆以往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業效能。
2008年、2009年教育部《中小學生學業質量分析、反饋與指導系統項目組》測試反饋,靜教院附校學生不但學業成績優秀,而且凸現了“更多、更少、更好”的態勢,即學生睡眠、體育活動增多,學生補課、作業量減少,師生關係改善。
辦學特色
從1999年開始實驗雙語教學。該校的雙語教學實驗是由低年級、學科起始年級向高年級、學科延伸內容推進;在校園中積極創設雙語學習大環境,例如用英語格言布置走廊、每天中午舉行英語長廊活動等;每次學校舉行大型活動都推出一系列活動常用英語及專用語,供學生學習使用;學校利用假期,利用外教資源舉辦假日英語活動;學校開設多門雙語拓展型課程,例如法語、日語、韓語、英語演講、英語小品等。
辦學理念
追求“綠色升學率”,提高教育有效性,為學生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礎。
師資力量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擁有一支富有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的師資隊伍。國小教師大專以上學歷達94 %,其中本科學歷占63.7%;中學教師本科學歷達97.1 %,其中19 %的教師通過了研究生課程班學習。在校上課的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達17名。我們將以課程教學改革為載體,竭盡全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組建一支數量可觀的中、高級教師及學科帶頭人隊伍,產生一批優秀教師,並培養若干名在全區乃至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師,打造一批名師。
獲得榮譽
十年來學校多次承擔教育部、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曾榮獲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取得了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並已成為上海市名校長培養基地和上海市德育實訓基地。學校先後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學校”、“上海市普教系統德育先進集體”、“上海市雙語教學實驗學校”、“上海市藝術的特色學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和“少先隊全國紅旗大隊”、“全國雛鷹大隊”、“上海市中國小活力大隊”、“全國少年兒童‘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發展
學校依託區教院優質教育資源,按照“按最佳發展期設課,創最近發展區教學”的辦學理念,圍繞著“提高教育有效性”這條主線,堅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課程與教學領域進行整體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短短几年內,靜教院附校由原先一所薄弱學校(海防中學)一躍成為上海市的一個新的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引起了教育專家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從2004年7月8日起,解放日報先後五次以“輕負擔照樣高質量”為主題,報導了學校加強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做法,引起中央領導中宣部劉雲山部長、國務委員陳至立的關注。隨後,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上海電視台和文匯報等全國和滬上主要媒體也相繼報導,予以充分肯定。2005年9月8日,解放日報又在頭版頭條位置,以《學生“減負”教師“加壓 升學率“綠”起來》的大標題對學校進行專題報導;2005年11月4日、24日,人民日報先後以《二年級開始學數學,如何?——上海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的實踐》、《素質教育和升學率何以兼得——訪上海靜安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學校》為題,對學校進行了連續的宣傳報導。
教學改革亮點
1、以大課程概念構建雙語教學;
2、由《牛津英語》產生的教學方法、手段、模式,經驗向外推廣;
3、構建校本化、課程化、體系化實施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
4、積極探索國中語文拓展閱讀和討論式教學;
5、 由市教委牽頭的中美合作項目“游游”活動、主題引領的IT教育研究項目,逐步形成學校IT課程體系;
6、由教育部牽頭的中法合作“做中學”項目,研究成果獲得中外專家認可;
7、充分考慮學生差異,關注學生個性,學校開設了百餘門校本課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8、不斷完善名師工程:從2006年6月開始,受市科教黨委、市教委的委託,由張人利校長領銜主持,學校與靜教院聯合承辦的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區(縣)中心組名校長高級研修班、上海市中國小骨幹教師德育課程研究開發實訓基地,分別招收了首期註冊學員66位、21位,承擔著為上海全市培養名校長、德育名師(骨幹教師)的任務。
辦學目標
教育教學理念先進,辦學特色明顯,教育成果顯著,形成相對合理的九年一貫制課程體系,堅定信心地追求“綠色升學率”,全面關注未成年人生活質量,辦成實驗性、示範性的上海市名校,並在全國有相當知名度。
實驗性:作為全國示範性教師培訓機構靜安區教育學院的課程教學改革基地,我校將在課程、教學、管理等領域進行廣泛的前沿性實驗研究和行動研究,將經過充分論證的、具有開創性的理念在我校進行實驗、試點,繼續起到“試驗田”作用。
示範性:區教院承辦的七年來,附校辦學的成功經驗已對全國(除西藏外,包括港澳地區)進行輻射,今後將在深度與廣度上,使教育教學成果對於教育行政部門和其它學校具有借鑑意義,繼續起到“輻射源”作用,在全市乃至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
培養目標
通過課程教學改革,使每一個學生受到優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並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打造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礎。
具體來說,學生經過若干年學習,畢業時應具有“五自、四高、三精、二創、一發展”的優良品質和能力。
五自:自尊、自信、自律、自治、自強;
四高: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率、高境界;
三精:精博的知識,精壯的體魄,精湛的一技之長;
二創:創造精神、創造能力;
一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
校長簡介
張人利,1948年出生。1974年從事教育,先後任高中物理教師、班主任、年級組長、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1994年進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任副院長、院長,專門從事教育研究、教師校長培訓。1998年起,兼任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簡稱靜教院附校)校長。目前,任靜教院附校校長 。
張人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現在還是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指導教育碩士研究生;同時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上海市名校長培養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特級校長。
張人利,先、後承擔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5項,任組長和副組長。並多次獲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和課程教學改革成果高等第獎。其中《後“茶館式”教學》獲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張人利為這成果的第一責任人。張人利發表教育論文百餘篇,且有專著兩本。
地址及交通
國小部
學校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688號;
周邊捷運:捷運7號線、捷運1號線;
周邊公交:68、206、19 、316、113、76、54、36;
中學部
校區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海防路374號;
周邊捷運:捷運7號線、捷運1號線;
周邊公交:36、328、112、112區間、54、95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