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過敏

青黴素過敏

青黴素是套用廣泛的抗菌藥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較常見的卻是藥物的過敏,引起不良的反應以致死亡。青黴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鏈球菌、肺炎雙球等等革蘭氏染色陽性球菌效果較好,對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對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等革蘭氏染色陰性球菌,以及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等革蘭氏染色陽性桿菌和螺鏇體也有作用。

基本信息

套用

青黴素過敏青黴素過敏
在臨床上,青黴素對於治療肺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烽窩組織炎、細菌性心內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腦膜炎、肺炎球菌腦膜炎、梅毒、回歸熱、淋病、炭疽、破傷風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青黴素不論何種給藥途徑均能被吸收。

使用

一般多採用肌肉注射,可以被充分吸收。可溶性結晶青黴素鹽類的水溶液吸收很快,血濃度在15~30分鐘內即可達最高峰,而普魯卡因青黴素、油劑青黴素的吸收則較慢。青黴素在體內主要經腎臟排泄。注射水劑者,在一小時內血漿中青黴素的濃度下降一半。皮膚、黏膜等處也很容易吸收,而且比注射更易引起過敏,所以對此給藥途徑更要注意預防過敏反應。採用皮膚試驗使過敏發生率大大降低,但往往因為皮膚試驗用量不準確而致過大,或病人本身的特殊敏感,有時也可因作皮膚試驗時而發生過敏,故臨床上主要為過敏反應。

嚴重過敏現象往往出現在作皮試或注射10幾分鐘內。病人首先感到胸悶氣憋,渾身哆嗦以至抽搐、頭暈、頭痛、呼吸困難,紫紺,面色蒼白,手腳發涼,血壓急驟下降,脈搏快而弱,如搶救不及時,常會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對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病人,應立即皮下或靜脈注射0.1%腎上腺素0.5—1毫升。採用針灸療法,針刺人中、內關等穴位。

根據病情,十幾分鐘後,可再注入0.1%腎上腺素0.3—0.5毫升。有條件者,應作靜脈輸液,輸入5%葡萄糖或葡萄生理鹽水,液體中可加氫化可的松100—200毫克,對血壓急劇下降者,輸液中加入升壓藥物如阿拉明或去甲腎上腺素。有條件者可予氧氣吸入。使用脫敏藥物如注射非那根(異丙嗪)25毫克,以及採用其它方法對症處理。

當現場無輸液條件者,可予靜脈注射25%葡萄糖60—80毫升,靜脈注射升壓藥物,但推藥速度應緩慢,如無靜注條件,亦可肌注阿拉明。青黴素過敏的發生雖然來勢急驟,但只要處理得當,病人的恢復和預後都較良好,而這急救措施(主要的如肌注腎上腺素),在農村基層醫療單位也都能採用。如遇嚴重過敏休克病人,急轉送醫院,當時不作處理,往往會在途中即出現各種險情。對此,應引起救護人員的高度重視。

對於一般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等,可使用脫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每次口服25毫克,一日3次,或套用撲爾敏,每次口服4毫克,一日3次。

預防過敏

預防過敏,主要是用藥前,必須了解病人既往有無青黴素過敏史,如有,則決不能使用,如無過敏史,則此次注射應按照規定劑量作皮膚試驗(常用的青黴素皮試液每毫升內含藥100-1000單位,用0.1毫克作皮內試驗,即皮內注入10-100單位青黴素),20分鐘後,如局部出現紅腫並有偽足,腫塊直徑大於1厘米時為陽性反應,即不應注射。如陰性,則可予注射。 當注射完畢後,病人不應立即離開,觀察10幾分鐘無反應後再走。連續用後停藥,通常24小時後繼續用藥,建議重新做皮試。

過敏原因

人體在過敏原的刺激下,由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這些抗體吸附在皮膚 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細胞的表面。當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就會與吸附在細胞表面相應的抗體結合,使上述細胞釋放出組織胺等物質,從而引起過敏症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