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39畝(其中:田 692 畝,地 447 畝),人均耕地0.36 畝,主要種植水稻、蠶桑等作物;
擁有林地 1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9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3 畝,主要種植水果、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75 畝,無草地;荒山荒地 70 畝,其它面積 15575畝,有可開發的旅遊等資源。基礎設施
到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 743 戶通自來水,
沒有農戶飲用井水,沒有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 743 戶通電,有 24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43 戶(分別占農戶總戶數的100 %、33%和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70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620 戶(分別占總戶數的 94 %和 83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沙石、水泥路面,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沙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0.1 公里,建有集貿市場 1 個。全村共擁有汽車 6 輛,拖拉機 18 輛,機車 101 輛。全村沒有使用沼氣池的農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39 ;建有小水窖 20 口;沒有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139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92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22 畝。
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8戶居住於其它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10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9萬元,占總收入的 20.77 %;畜牧業收入
425萬元,占總收入的 40.1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48頭);漁業收入109萬元,占總收入的10.29%,林業收入2 萬元,占總收入的9.92 %;第二、三產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8.89 %;工資性收入181萬元,占總收入的 17.09 %。農民人均純收入 2157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520 人(占勞動力的 23.88 %),在雲南省內務工 460 人,到雲南省外務工 60 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桑、水稻,主要銷往保山市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77 %。該村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擁有企業 2 個;專業合作組織 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25 戶。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43戶,共有鄉村人口3178人,其中男性1620人。女性1558人。其中農業人口 3178 人,勞動力190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白族4人,其他民族1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94 人,參合率91.06%,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4.5 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9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2400 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在校學生420人,距離中學 2.6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420 人,其中小學生 420 人,中學生 256 人。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級政務、村級財務。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 75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139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5萬元,有固定資產4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現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廣播、公告、告示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2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 71 人,其中:男黨員有 61人,女黨員有1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 40 人。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道路基礎建設較差,資金來源短缺。
2、產業少,經濟發展不平衡。
3、農田水利建設較差,排灌困難。
4、勞務輸出力度不夠。
發展思路和重點:
1、加強基礎設施的投入。
2、鞏固蠶桑產業,大力發展畜牧產業。
3、硬化村內主幹道,拓寬支砌村外小龍井至水果園的道路。
4、發展以青陽水果園與青陽水庫為軸線的旅遊開發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