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青白江,入廣漢後,又東南流入金堂縣,經青江鎮而達趙家渡,與雒水匯合,是為湔江,即入沱江。此河全長一百一十七公里,在灌縣境內長十八點九公里。蒲陽河由灌縣東門太平橋下丁公魚嘴與柏條河分流。經志城、新民鄉(後稱灌縣幸福公社),在志城鄉王家橋納靈岩山溝、紙房山溝全流之水;至志城鄉莫家碾下納萬丈溝、桐麻溝合流之水;至蒲村場納麻柳林河之水;至蒲陽鄉黃石片納板板橋河之水;至蒲陽鄉南溪品納南溪之水;經駕虹、金馬(後稱天馬公社)鄉崇寧縣(郫縣唐昌鎮)境內,納土溪河之水;至崇、彭兩縣交界之石壩子,右分一支為錦水河,以下正流名青白江。
青白江,入廣漢後,又東南流入金堂縣,經青江鎮而達趙家渡,與雒水匯合,是為湔江,即入沱江。
清白江實為蒲陽河人民渠進水閘以下河段,為都江堰內江乾渠。以閘為起點,在流程1.05公里處設有新橋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301平方公里)。據實測,該河年平均流量53.2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6.66億立方米,最大流量1050立方米/秒(1960年9月30日)在流程8.95公里桃花灘處有湔江分支之一的清白江(習稱小清白江,以與本渠相區別)自左岸匯入,在彭縣北君平鄉平闖口,右岸有暮水河引水口,在郫縣唐元鄉石壩子,右岸有原錦水河引水口。繼續沿彭縣與新都縣界線東南行,經新都縣高寧鄉、利濟鄉,在流程32.2公里處以下,又沿彭縣、新都界線東行,41.4公里以下廣漢、新都界線東行,於46.4公里處過廣漢市(境內稱青白江)向陽鄉南,57.4公里處至萬福場北。繼而東南行,61.5公里處至三水鎮,65.5公里處入金堂縣境,當地稱中河。東轉南,於70公里處過清江鄉南,於78.8公里處繞金堂縣趙鎮,與毗河相匯,再東行匯入北河。沿途又分為工業用水渠、上、下馬棚堰,興隆堰,清白堰,青茅堰等支渠。清白江自人民渠進口起,至匯入北河止,長81公里,流域面積636.5平方公里。
清白江:從都江堰蒲柏閘分流,上段稱蒲陽河,至人民渠分流口,下段稱清白江(漢代稱湔水)。清白江從任家溝進水口流入新都區境,經新繁鎮、清流鎮、新民鎮、軍屯鎮,至鄧家河壩注入成都市青白江區,過廣漢南流至金堂縣東南部與毗河、北河相匯成沱江。清白江在新都境內全長33.4公里,河寬90—140米,河道比降3‰左右。
清白江為沱江二級支流,水源來自岷江,上段為蒲陽河,通過都江堰樞紐蒲柏閘分流,向東,至彭縣長壽橋始稱清白江;繼向東,流經新都縣,至區境朱家彎,沿彌牟西北邊緣,於右岸納彌牟河水,分出馬棚堰,再流向廣漢向陽場,然後流向趙鎮,匯入沱江。青白江區境流長2.74公里,平均河寬120米、水深3.5米、比降2.5‰。過洪能力13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6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1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4.56立方米/秒。它是都江堰渠系灌排兩用河道,具典型平原河流特徵,河道寬,堤岸曲,比降緩,河灘多,洪枯水位變幅大。由於上游納都江堰市及彭縣的山溪河,暴雨季節匯入洪水,來勢迅猛,易生洪澇。民國時期,曾季節性通航,終因河道不規整,引水堰壩多,被迫停航。
支流分支
彌牟河
屬沱江三級支流,位居清白江右岸彌牟境,1975年新鑿。流向東偏北,在廣漢向陽場交界處匯入清白江。流長3.5公里,平均河寬11米、水深2.5米,比降1‰,過洪能力6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80立方米/秒,集雨面積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它與北四支兩條斗渠連通,兼有灌溉功能。
長流河
屬毗河二級支流,實為楊柳堰北流分支之一。在新都督橋河公路橋下起水,於二扒堰分水入區境,流經彌牟、華嚴、大彎,至工農堰,稱長流河,又名長連河。從工農堰至繡水友誼電站,輾轉流過工業區,接納工業廢水,此河中段又稱排洪河。友誼電站以下繡水鄉、玉虹鄉境的下段又稱毛家河。下段的玉虹電站至與繡川河匯口又稱趕牛河。長流河在區境流長18.5公里,平均河寬17米、水深3米,比降1‰,過洪能力8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5.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常年水位較為穩定。
小清白江,
毗河:源於都江堰,古名沱水。上游從都江堰蒲柏閘分水,稱柏條河,至石堤堰流入徐堰河後,正流叫毗河,分支稱府河。毗河上游的柏條河,自龍安鳳凰嘴入新都境,經龍安、龍橋、斑竹園、柏水、天元、三河、桂林、泰興8鄉鎮,東流至趙鎮匯入清白江,其下即稱沱江。毗河在新都境內全長37.8公里,河寬50—100米,河道比降2‰。
錦水河,為清白江右岸主要分支。引水口原位於郫縣唐元鄉石壩子,向東南經古城鄉、高寧鄉後入新都縣境,於白洋沱匯入毗河左岸。1982年另建錦水河分乾渠,進水口移至高寧鄉公毅村火燒堰處。東南流經高寧、大墓山、清白站、新繁鎮,再向東經新民站、雷音寺,左納楊柳堰尾水,又東偏南經馬家、普利寺、破水碾至鐵路橋,以下即利用原楊柳堰渠道(舊名督橋河、繡川河),過洪水碾、黃土堰、金桂橋入金堂縣匯入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