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二·二三事件

"孫正荃. [02 12

青海二·二三事件,1967年發生在青海的二·二三事件,是文革中首次爆發的大規模血案。

《青海日報》社的陳逸按照1966年4月24日杭州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中通過的《五·一六通知》(草稿)寫成了“六·三社論”,題《大進攻、大反擊、大革命》,內容是號召造反。[1]

6月3日,社論發表後,西寧市陷入混亂。學生、幹部、工人湧進報社,高呼口號,四處張貼大字報,批判大毒草
6月12日,經由省委書記楊植霖、省長王昭經西北局批准,把“六·三社論”定為“有嚴重政治性錯誤”的文章,派省委副書記韓洪濱為組長的工作組進駐報社。定義報社為“程陳反黨集團”。
8月底9月初,紅衛兵串聯青海,傳達中央批判資反路線的訊息。造反派得勢成立“青海省八·一八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紅衛兵、工人湧進省委,貼大字報,批省委,肯定“六·三社論”。
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委下達了《關於人民解放軍堅決支持革命左派民眾的決定》,支持造反派。
1月28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命令在不許衝擊的前提下,又規定“堅決反對右派,對那些證據確鑿的反革命組織和反革命分子,堅決採取專政措施。”[2]各地開始鎮反,湖南宣布湘江風雷造反派為反革命。福州軍區鎮反得到《解放軍報》社論《徹底粉碎反革命逆流》支持,《人民日報》及各地省報均予轉載。
2月13日,《青海日報》社革命職工造反司令部等組織奪報社權。
2月14日,軍區副司令趙永夫召開軍區黨委會議,通過了《軍管青海日報社公告》,部隊包圍報社。

戰鬥

23日上午8時,西寧全城戒嚴。205部隊副軍長張曉川率部13個連圍攻報社兩千餘人守衛的大院。
11時10分,軍隊槍擊報社廣播站。
下午2時,趙永夫的指揮所所在賓館和報社後門橋頭先後發出信號彈,槍聲大作。
守衛報社前門大院的水利局水文站3人首先倒下,一人當場死亡。報社西北角是湟水大橋,守在橋頭的是汽車三場、五場、六場的工人,他們手挽手高聲朗誦:“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槍聲中第一排工人倒下了,20幾人僅三人倖免。第二排巋然不動,繼續朗誦。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仍然不動。一瞬間,64名工人死在槍口下。[3]
二十幾分鐘,戰鬥結束後,雪地里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有的堆成了三層,皮帽子、棉帽子在風裡滾動;在老報社(即印刷廠),火堆上也有屍體,有的大腿或是胳膊已經燒焦。[4]死難者大都是青年工人和十幾歲的學生,屍體堆積如山,院牆上、木樁上、樹幹上到處血跡斑斑,有的屍體還在燃燒,發出熏人的惡臭。[5]
隨後部隊進駐學校進行搜查,因懷疑學生有槍,開槍射殺三人。車站便衣警察抓人,防止反革命外逃。各單位成立鎮反指揮部、勞改隊、拘留所,一時間私刑泛濫。
7月15日,軍方發布了結案報告:
在二·二三反革命事件中,把擁有十五萬餘人的八·一八紅衛戰鬥隊等革命民眾組織打成反革命,除打死打傷革命民眾三百四十七人外,逮捕革命民眾一萬三千四百一十四人。據不完全統計:被捆綁吊打的一萬七千二百九十三人,被搜身抄家的五千九百六十八人,集中勞動的四千二百七十九人。青海省軍管會平反組1967年7月15日[6]

後繼

2月23日,趙永夫給軍委、總理、中央文革發了加急電報。
3月11日,主席在戚的報告上批示:“可以調查一下。如果是學生先開槍,問題不大。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值得研究了。”中央先後開了四次調查會。最終趙永夫隔離收審,張曉川、王昭隔離反省,聽候處理。
3月25日,中央決定下達,西寧市再度騷亂。造反分子對保守派強加暴力。

延展閱讀

青海二·二三事件,孫言誠,2009年第10期炎黃春秋雜誌
關於青海西寧市1967年二二三事件的回憶
趙永夫事件”淺析——冼恆漢回憶錄補正之二,余汝信華,夏文摘增刊第六四九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