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橄欖科植物橄欖的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
甘、酸,平。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咽,生津。
主治
咽喉腫痛,咳嗽痰黏,煩熱口渴,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
5~10g。
使用注意
青果味甘、性澀,表證初起者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打碎。
生理特性
橄欖為常綠喬木。其成熟果實呈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crn,直徑1~37.5px。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有不規則皺紋。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質硬。果核梭形,暗紅棕色,具縱棱;內分3室,各有種子1粒。氣微,果肉味澀,久嚼微甜。
產地
主產於福建、四川、廣東、雲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①《本草綱目》:“青果,此果雖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八有色黃者不堪,病物也。青果樹高,將熟時,以木釘釘之,或納鹽少許於皮內,其實一夕自落,亦物理之妙也。其子生食甚佳,密漬鹽藏皆可致遠。其木脂狀如黑膠者,土人採取,熱之香烈,謂之欖香,雜以中皮膠者,即不傳矣。又有—種方欖, 出廣西兩江峒中,似青果而有三角或四角,即是波斯青果之類也。青果,鹽過不苦澀,同栗子食甚香。”
②《開寶本草》:“青果,其樹似木梭子樹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訶子無棱瓣。生嶺南,八月、九月采。又有—種名波斯青果,色類亦相似,其形核作二瓣,可以蜜債食之,生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