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病

青春病

青春病 所謂“青春病”,當然是指多發生於青春期的病,最常見的青春心理病一是自卑,二是自負,三是社交焦慮或恐懼,四是當眾發言緊張。不過,“大人們得了青春病”是指不少大人患了挺嚴重的“自卑”。

概述

自卑通常是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年輕,不清楚自己的可能性和潛能,不知道自己在人群和社會中的位置,不知道自己該向何處去,因此對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高估別人低估自己,所以需要隨大流以獲得安全感。而成年人已經基本走出了人生中情緒起伏最大的時期,被各種生活現實所環繞,也已經知道了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通常只把別人的評價當客觀參照。所以過了青春期還仍然過度自卑的情況很少發生。

可是現在身邊出了怪現象:好多大人似乎都得了自卑症。

典型表現

青春病青春病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少大人跟著小孩兒的潮流跑。今天小孩兒那邊流行什麼,明天甚至今天晚上大人這邊就流行什麼,你看看那些被很多大人說得溜溜的花樣翻新的網路流行語甚至髒話,種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語言,就這樣隨著大人們登堂入室。我所說的這部分大人,主要是指某些35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或者缺乏可以立身的一技之長,你看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有幾個跟在年輕人後面追風,如果他們要學習什麼先進的東西,那純然是因為他們自己想學。他們或者是在與自家孩子的溝通中出現問題,或者是面對高科技所帶來的迅猛變化內心很恐慌。總之多重原因之下,他們深感其地位被威脅,有很強的不安全感,於是努力想要逞能,以便跟上年輕人的步伐,其結果往往是作出錯誤的決策:不是揚長避短,而是儘可能想要做到取長補短,到後來就越來越短,失去定力,更讓年輕人看不上。

那么多各行各業的大人,不怕被人用最難堪的話形容,也不怕用最不雅的詞自嘲,唯獨怕被別人說成“OUT”了,好像一旦被貼上“OUT”的標籤,自己的整個人生就已進入尾聲,就會被歸入為社會所排斥的一類。沒有人強迫,沒有外在的驅動,完全是自覺自愿甚至是興高采烈地,90後甚至00後的小孩兒玩到哪兒,大人就跟到哪兒,不假思索、毫不遲疑。

一個正常社會的進步是以主流文化為主的,亞文化尤其是年輕人的亞文化大部分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大浪淘沙,年輕人亞文化中值得保留的部分會留下來。可是現在,那么多成年人的自卑和無主見使得主流文化被強烈地衝擊,社會進化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寶貴文化資源被忽視、被浪費甚至被拋棄,大人們也因此出現集體幼稚化的傾向。

主要原因

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多重因素決定的,而造成當下狀況的最主要原因:

一是成年人自身缺乏文化自信與個人自信;

二是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很多成年人喪失自信,從而變得缺乏定力與底氣;

三是文化認同危機使然——前些年幾乎什麼都是外國的好,現在對自己的文化則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

四是缺乏獨立思考與主見。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面對高科技的衝擊,會充分運用這個趨勢去推進個人與社會的健康發展,從而發揚我們的文化。正因此,在適應網際網路潮流的同時,捍衛文化與傳統中美好與有價值的部分,讓喜歡創意的年輕人無論怎樣花樣翻新,也始終有一個可以遵循的文化根基。

如何應對

在整個社會蜂擁追趕潮流的時代,我們需要擁有多些再多些既能夠對新世界開放,同時又不怕“OUT”的勇于堅持文化與傳統的成年人,需要成熟、健康、有定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看,網際網路衝擊下成年人的定力與自信同樣意義重大。成年人肯向年輕人學習是開放的表現,是社會與個人進化的表現,只是成年人需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同時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在向網際網路時代開放的同時要知道,儘管潛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而人不具備無條件嘗試的可能。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體現生命的價值,就要儘可能在自己的優勢潛能上作努力。也就是要儘可能地揚長避短,儘可能充分發掘自己的優勢潛能。

大多數成年人的優勢潛能,在於代代相傳的社會文化與人生經驗,因此,一個成年人除了他本專業多年的研究與經驗之外,更重要的還有他整個人生過程中繼承與積累起來的文化資源與生活智慧。

這個世界中越懂得利用經驗和資源、越懂得站在別人肩上的人,越有發展的前途和後勁,而作為過去與未來之橋樑的成年人,正是在這點上——在向年輕人提供歷史、文化與經驗的資源上——可以有所作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