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介紹
青崗坪位於河南省嵩縣紙房鄉上紙路段,距縣城5公里,氣候溫和,青崗坪是嵩縣的一個自然村,緊鄰瓦口,是台上的一個村組,傳說是因幾百年的青崗樹而得名。全村人口150人,長期在外務工人31人,啞巴1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全村共有車輛13輛,養牛28頭,養豬專業戶楊民娃,全村共有雞鴨600隻,固定電話8部,手 機39部,專業木材加工戶楊保賓,教師2名楊平均,楊書現,全村看電視靠地面衛星接收器接收觀看。
鄉村人員
村 長:楊萬來
副村長:楊建娃
村員:楊治國, 楊占國, 楊陽, 楊偉周, 楊平舟, 楊強娃, 楊立娃, 楊小娟, 楊春立, 楊小舟, 楊迎春, 楊少少, 楊國慶, 楊書現, 楊興立, 楊曼, 楊亞飛, 楊萬賓, 楊妞, 楊民娃, 楊枝枝, 楊勝利, 楊建軍, 楊會鵬,, 楊金娃, 楊現軍, 楊勞子, 楊磙子, 楊如意, 楊保賓, 楊紅賓, 楊靜怡, 楊會武, 楊小武, 楊龍娃, 楊學治, 楊興莊, 楊見娃, 楊小現, 楊小現, 楊萬來, 楊平均, 楊自立, 楊科, 楊羅娃, 楊台, 楊喜朋, 楊喜武, 趙自強, 趙雅閣, 趙和平, 趙東方, 趙芳芳, 賈興偉, 賈栓, 賈媛媛,
歷史回看
1645年村莊落成,耕地主要靠牛耕田
1942年修建吃水大水庫
1978年對山泉水進行改造
1980年全村利用山泉水開發
1982年特大洪水毀掉吃水水庫,秧地全部變成沙灘
1983年重新修建吃水工程
1993年全村有了第一台東方紅拖拉機
1996年全村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出現
2001年沼氣興起全村,耕地改用機械化
2005年本村水泥路段修建
2006年全段修建完畢至縣城10分鐘車程
2010年全村基本房屋改造完畢
2015年全村轎車6輛,貨車15輛,電動車32輛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4.00畝(其中:水田146.00畝,旱地58.00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糧食、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30.00畝;水面面積2.00畝,其中養殖面積2.00畝;其他面積137.90畝 。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35戶全部通自來水。有35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71%和85.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71.43%和28.5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大麗高等級公路從村內經過,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3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0.18 %;畜牧業收入19.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7.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3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 0.93%;第二、三產業收入72.00萬元,占總收入的 66.62 %;。農民人均純收入1,954.0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畜牧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14.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豬、蠶桑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75人,勞動力9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納西族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0人、白族5人、納西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100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三合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義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6.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2 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由於經濟落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難以開展,機械化程度低,農業抗風險能力弱,農業效益低下;
2、由於與麗江古城區七河鄉用水矛盾突出,稍有不慎就導致雙方衝突,為社會穩定埋下不和諧因素;
3、基層組織建設薄弱,農村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藉助我村區位優勢,依託傳統磚瓦燒制,正確引導、安全生產、合法開採、規模化經營,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2、抓好支柱產業的培植,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擴大生豬養殖規模, 爭取五年內生豬養殖達1000頭以上;
3、大力發展栽桑養蠶技術,積極發展蠶桑業,把可利用之地全部發展成蠶桑,來增加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