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學校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 ⑶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適應工作崗位需求。 學校的定位就是以教學為中心,狠抓質量,提高效益,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綜合介紹

學校現開設機電、汽修、多媒體套用、物流等16個專業,其中機電、數控、計算機網路、會計等4個專業成為“青島市骨幹專業”,現有93個教學班、5000多名學生。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52人,其中70%以上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具有“雙師型”資格的教師117人。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越,擁有現代化的辦公教學樓、實訓樓、公寓化宿舍樓、體育館、學生餐廳共7棟,建有數控、汽修、車工、鉗工、電力拖動、PLC、焊接、網路搭建、財會、物流、計算機、舞蹈、鋼琴等專業實驗實訓室和實訓車間43個,全部教室實現了多媒體電化教學,為培養學生成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學校在青島市技能比賽中獲得車工、計算機、財會、焊接、電工、汽修等一等獎21人次、二等獎62人次,連續8年榮獲全市數學競賽一等獎,2008年以來連年獲全國技能大賽三等獎。
學校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辦學模式,始終把學生就業放在首位。近幾年學生分別被安置在海信、澳柯瑪、松下電子、上汽通用五菱、成霖科技、利群商廈、高校軟控、新都理光、高麗制鋼、瑞智精密機電、公交公司、交警大隊、各辦事處幼稚園等170多家單位,就業安置率達98%以上。學校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近幾年高職升學考試中,先後有1500名學生被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錄取,綜合質量在青島市職業學校中名列前茅。
學校實施“精細化管理,內涵式發展”,得到上級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可,先後榮獲青島市“文明單位”、“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依法治教示範學校”、“平安和諧校園”、“食品衛生A級單位”、“電化教育示範學校”、“教育品牌名校”、“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山東省“教育普法先進單位”、“依法治校示範校”、“職工代表大會優秀星”、“中央教科所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全國中職院校就業質量100強”、“第二屆全國中國小十大創新學校”、“全國師德建設示範單位”、“中國誠信教育培訓機構”等榮譽稱號81個。青島開發區職業中專正成為一所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一流,教學質量突出,學生素質優良,辦學特色鮮明的名牌職業學校。

校長寄語

“五有”
有為人師的道德情操; 有堅實的專業文化知識;
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有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
有熱情過硬的專業操作技能;
“五會”
會講流利國語; 會一門外國語;
會熟練使用計算機教學; 會精細管理好一個班級;
會培養和諧的師生關係;
五種意識
安全責任意識; 教學改革創新意識;
科學的自我發展意識; 服務社會的大局意識;
無私奉獻敬業愛崗意識;

學校規劃

一、學校發展背景分析:

外部背景分析:

1、國家和上級部門的辦學要求: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強調:“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國家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教育部年度工作要點中要求“重點支持中等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省長韓寓群在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後五年是我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一輪歷史機遇。
2、學校所在社區的社會、經濟、人口、文化狀況: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人口49.8萬,其中戶籍人口30.3萬。自建區以來,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00多億元,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現代化港口、家電電子、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生物製藥、國際貿易、旅遊度假為主要特色,集開發區、新技術產業實驗區和旅遊度假區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框架。針對經濟快速發展、技術工人緊缺的實際情況,區政府一直把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作為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的重要措施來抓,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最佳化教育資源,區政府於2001年將原來的三所公辦職業學校合併為現在的職業中專,為學校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3、學生的家庭及親職教育狀況:
學校生源主要有兩個渠道:區內招生和區外招生。從第五次人口普查看,開發區內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約占10.8%;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人口約占25.93%,區域居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親職教育薄弱。外地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家長大都以就業為目的,對學生期望值不高。約有7%的學生處在單親家庭,管理難度大大增加。學生整體素質較低為學校教育教學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

內部背景分析:

1、辦學設施:
青島開發區職業中專始建於1981年,2001年原職專、二職高、三職高三校合一,成為開發區唯一一所國辦職業學校。學校現占地76971.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1435平方米,有教學、辦公、實驗綜合樓5棟,教工和學生餐廳兩處,建築面積44335平方米;學生公寓2棟,建築面積7100平方米。有微機室、語音室及數控、鉗工、普通工具機、家電、製冷、電工、電視機、冰櫃、財會模擬室等27個;標準教室95個;體育設施配備齊全,有400米標準跑道的運動場地。完善的辦學條件給教育教學提供了物質基礎。
2、生源狀況:
我校現有在籍生4727名,在校生3300餘人。生源主要來自區內招生和外地招生。由於學校的嚴格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區內生源非常穩定不外流。學校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了眾多外地生的湧入,外地生占總學生數的比重逐年提高。2004年招收外地生529人,占總學生數的33.1%;2005年招收外地生718人,占總學生數的41%;2006年招收外地生770人,占總學生數的43.1%。另外,學校積極回響黨中央的號召,與中西部數所學校開展聯合辦學,僅2006年就開設聯合辦學班9個,吸收聯辦生490人。學校呈現出“進出兩旺”的良好發展態勢。
3、師資構成:
學校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長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實施名師工程,教師隊伍的素質不斷提高。現有教職工252人,其中在編197人,外聘教職工55人;文化課教師92人,專業課教師91人。高級職稱30人、中級職稱78人、初級職稱134人;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106人,占總人數的53.8%;有92名雙師型教師,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素質全面的教師隊伍。
4、管理現狀:
學校領導班子經過積極探索,制訂了《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規章制度》,健全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校務公開,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用制”、“績效考核制”、“崗位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學生管理制度日趨完善,制度彙編成冊,形成了具有職專特色的環形管理模式。科學、民主、高效的管理為學校的快速發展提供有了有力的保障。
5、學校文化:
學校歷來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教育教學中貫徹“成人、成才、成事、成功”的“四成”教育理念,推行言傳身教、全員育人,逐漸形成了“團結協作、勤奮守紀、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優良教風和“自我加壓、全面發展、尊師樂學、探索創新”的優良學風。學校先後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單位”、“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教學工作先進單位”、“依法治教示範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電化教育示範學校”、“青島教育品牌名校”、“食品衛生A級單位”、“先進職工之家”、山東省“教育普法先進單位”、“職代會優秀星”、“中央教科所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全國中職院校就業質量100強”等稱號,2004年創建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二、學校發展思路

1、學校發展的理性思考:
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要求學校必須搶抓機遇,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危機憂患意識,把握學校的優勢和不足,明確發展目標,努力開創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2、學校發展的基本定位: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嚴格管理,精心培育,全面發展,塑造品牌”為辦學思路,牢固樹立“以德治校、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努力實踐“成人、成才、成事、成功”的辦學理念,今後三年,學校將致力於“三個一”工程的建設:至少培養1個名牌專業;建設一支能教學、會技能、懂實訓的教師隊伍;建立健全一整套可操作、能評價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學校的全面、和諧發展,爭創青島市職教名校。
3、學校發展的主攻方向:
⑴著眼於教師專業發展,立足於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落實學校名師培養工程和企業實踐制度,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
⑵加快教科研改革步伐,抓好學科教研,立足於教師校本培訓,推廣項目教學法。
⑶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適應工作崗位需求。
⑷改革完善評價制度,建立一套由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四方參與的可操作、重實際的評價制度。
⑸革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自律、自修、自主發展意識,推廣全員育人制度,構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德育工作體系。
⑹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驗室、實習室的建設,完善各項配套設施。

三、學校發展目標

1、三年總目標:
針對社會經濟和職業教育發展新形勢,2006至2009年,學校將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採取“訂單式”培養,擴大聯合辦學規模,以加快專業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為主線,以繼續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和加快教科研改革為兩翼,借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東風,三線齊飛。經過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名(名牌學校)”、“優(優質教育)”、“特(特色辦學)”高水平的、現代化國家級重點職校,成為全省“十、百、千工程”中100所高水平的骨幹示範職業學校之一。
2、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專業建設
第一階段(2006-2007學年)
(1)加快二期工程內配,在2005年基礎上爭取上級主管部門支持,投資200萬元,重點更新微機室2個,新建會計電算化教室、電力拖動實驗室、電氣焊實訓室、舞蹈教室,擴建電子琴房等;配備教師微機,實現每人1台。
(2)增設機械加工專業;深化分專業部管理的改革與規範,專業特色逐步鮮明。
(3)招生數達到1700人,全校在籍學生達到4800人左右,在校生達到3300人左右。
第二階段(2007-2008學年)
(1)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內配,投入230萬元,更新微機室2個;新建電工電子實驗室、PLC實訓室;遷建汽車維修車間,添置汽修設備;新建數控加工實訓車間,購置第二批數控車床6台;添置普通新車床3台;更新36個教室的電腦;投入使用OA辦公平台,完善校園網系統。
(2)新征20畝教育教學用地;投入20萬元進行校舍大修。
(3)增加動漫設計專業,加強專業特色建設。
(4)年招生數穩定在1700人左右,全校在籍生達到5000人,在校生3400人左右。
第三階段(2008-2009學年)
(1)投入260萬元,更新微機室2個,添置汽修實訓設備,添置數控設備,新建物流實訓室1個、焊接實訓室1個、綜合電子實驗室1個;爭取在新征20畝地上立項建設學生實訓中心,力爭列入政府投資計畫。與企業共建第一批校內生產線,推行“半工半讀”教學模式。
(2)適時開辦新專業,創建1-2個市級骨幹專業,加強專業特色建設。
(3)年招生數達到1700人左右,全校在籍生約5100人,在校生3500人左右。
3、狠抓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益
學校的定位就是以教學為中心,狠抓質量,提高效益,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一是以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為中心,堅持“雙主”的教學理念,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本著“夯實基礎,突顯個性;因材施教,分層要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原則,經過幾年的努力,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職考試的升學率力爭達到90%以上,保持在全市領先位置。
二是面向社會需求,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專業技能,達級、考證率要保持在98%以上。學生取得高級技能證書比例逐年增加。學生在全市專業技能比賽中每年獲一等獎達到3次以上。發揮學校校園網、微機室、電教室、語音室和所有專業教室的功能,提高設施設備的利用率,為學生全面提高、自主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三是加強專業必修課,提高課堂效率;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的基礎上,突出兩種課程的學習,即選修課、活動課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抓好學生選修課的設定,要更多地滿足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各專業要開設1—2門選修課,以實現“一專多能”的要求。
四是調整專業設定,重點發展與機電、家電、計算機套用技術以及金融財會事務相關的專業,為我區迅速發展的家電電子、信息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培養國中級技術人才。調整相應的課程設定,使專業設定更趨科學合理,提升專業內涵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爭取成為全省“十、百、千工程”中的1000個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特色和水平的示範專業。
五是通過招生擴大學校規模,通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通過加強安置促進招生,逐步形成良性循環,使學校的在籍生達到5100人。一方面,要繼續走校校聯辦、校企聯辦的辦學路子,擴大“定單式”培養規模,嘗試“1+2”和“1+1+1”等靈活的校校聯合辦學形式,做到不僅要“對口”,更要“接口”,實現教育和崗位“零距離”,做到“招的進,學的好,送的出,用的上”,增強學校的輻射作用和知名度,創品牌學校。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市場,“只有做到出口暢,才能做到進口旺”,要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安置率,保持在98%以上,不斷提高實習就業安置的質量。
六是結合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充分利用我校的優質資源,發揮我校專業優勢,全力擴展培訓業務,以現代遠程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為突破口,建立社區綜合大職教體系,力爭3年內成人教育和崗位培訓學員達1000人以上。
4、落實育人為本,提高德育質量
一是針對職校教育特點,開展具有實效性、系列性、時代性、創新性的德育研究活動,提高德育質量,加強學校“文明修身教育”,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開展排除學生學習障礙研究等心理教育實驗,探求轉化後進生的科學方法。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就業實踐指導,為新區培養高素質建設者,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的社會公民。
二是德育工作齊抓共管,重視團委會、學生會、工會、婦委會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心理輔導中的骨幹作用,重視心理培訓和輔導,推行"全員育人制",人人參與學生德育工作。積極構建社區德育網路,創建學校服務社區、社區關心學校的良好互動局面。要以分部管理改革為契機,不斷完善學校“環形學生管理模式”,探索新路子,實現新突破。
三是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形成系列,逐步建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的思想教育模組;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主要內容的道德教育模組;以紀念日、節假日紀念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日常教育模組,以實習、見習、參加公益勞動為主要途徑的社會主義教育模組;以團校,業餘黨校為主陣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模組;以文明禮儀、行為規範訓練為主要手段的養成教育模組。
5、提高教師素質,倡導科研興校
一是要抓好師德建設,認真組織教師進行政治學習,推動教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使教師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確的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樹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執教、廉潔從教的良好的師表形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為人師表。堅持以“師德在崗位閃光”等活動為切入點,切實提高師德建設實效。每學年舉行“師德論壇”和“感動職專人物”評選。
二是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必將對現行的教育體系、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堅持以校本培訓為基礎,走出去,請進來,加大對教師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的培訓力度,積極開展教師大比武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由“單一型”教師逐步轉變為“複合型”教師。每學科培養1—2名學科帶頭人,建立“首席教師”評選制度,並以此帶動和培養大批青年骨幹教師。每年參加各級業務培訓不低於100人次,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
三是2006-2007學年申報區市級科研課題。2007-2008學年完成十一五國家規劃課題《職業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模式的研究》的結題工作,順利通過成果鑑定,並做好推廣工作。2008-2009學年爭取在項目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上有所突破。每學期召開一次教育教學論壇,交流教學經驗。通過實踐探索研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爭取每年有5篇以上高水平文章在報刊雜誌發表;每名教師每學期至少開一次交流課。
6、最佳化管理制度,加強隊伍建設
學校管理要有正確的管理思想、嚴密的管理機制和現代化管理手段,這是學校科學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一是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作為學校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學校的凝聚力。要繼續執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要強化競爭機制,以聘任制為突破口,推進分專業部管理的改革,引進優勝劣汰的人事運行機制,最佳化教師隊伍,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最佳化、充滿活力的學習型教師隊伍,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
二是在上級統一安排部署下,實行校長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制度,建立起一支團結奉獻、勇於開拓的高素質領導班子;堅持"嚴格+規範"的管理模式,做到三個結合: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相結合、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導向管理與民主管理相結合。
7、重視校園文化,美化學校環境
樹立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先進觀念,要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方針,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造校園環境,擴大校園綠化面積,更新教室和功能室內部布局,新增校園宣傳教育專欄,及時更換走廊名人畫像、名言警句,突出人文氛圍,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