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志·紡織工業志

1958年,成立了青島市紡織工業局,統管全市紡織工業。 1963年,山東省紡織工業廳遷至青島,成立了山東省紡織工業局。 1964年,擴大了青島的紡織技術,使青島紡織工業走出低谷。

青島市志·紡織工業志》編纂工作始於1983年,正式出版於1999年。全書以篇、章、節層次劃分,共分為10篇。首為:棉紡織,依次為:單織、印染、針織、複製、毛麻紡織、 化學纖維、 絲織、援建、企業選介。上限自1891年青島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為彰明個別事物的因果,適當上溯或下延。
青島建置初期, 紡紗、織布、印染均以作坊和家庭為單位,具有一定規模。1897年春,青島共有染坊6家,染料有靛藍、洋紅等,產品有紗、布等。德國侵占青島後,德商利用山東的柞蠶和桑繭資源,於1902年在滄口設立德華繅絲廠,使用機器繅絲,生產絲綢。民族紡織業的機器生產亦隨之開始,1905年創辦了滄口繅絲局。1913年,華新實業公司用30萬元收購了德華繅絲廠,籌辦華新紗廠。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後,大批日本人移居青島,投資辦廠。至1922年,有日商蠶絲株式會社、大日本紡織公司、鍾淵紡織株式會社等六大會社(公司)在台東、四方、滄口興建了鈴木絲廠、大康紗廠、鍾淵紗廠、寶來紗廠、隆興紗廠和富士紗廠。這期間,華新鈔廠、華昌鐵工廠等亦相繼建立,標誌著青島民族紡織工業的崛起。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日本利用其在青島的特權,相繼建立了豐田、上海、同興三個紡紗廠,青島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遏制。 1934年10月,陳孟元投資20萬元建立了華北第一家動力機器印染廠--青島陽本印染廠。1935年,青島華新紗廠也由單一紡紗廠,發展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紡紗、織布、印染聯合企業。 至1936年末,青島紡織業有紗錠56.84萬枚,占全國的10%以上,織機9286台,占全國的15%以上,其生產規模僅次於上海,居全國第二位。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後,除了修復和擴建了8個日本紡紗廠 (寶來紗廠未修復) ,還強買了青島華新紗廠、陽本印染廠、利生鐵工廠等中國民族紡織工業,壟斷了青島的紡織業的生產、 原料市場和產銷市場。1946年1月,青島國民黨當局接收了日本商人在青島開辦的各紗廠、織布場、絲廠、木梭廠、鐵工廠等,由於國民黨官員接收時中飽私囊,且疏於管理,紡織生產很不景氣。 青島解放後,中國紡織總公司青島分公司及其所屬的棉紡織、印染、針織、紡織機械等13個企業獲得了新生; 青島的298家私營企業亦走上了康莊大道。青島紡織業向全市提供棉紗12.53萬件,布1.63億米(其中國營企業1.06億米,占全國的12.23%,占全省的45.81%),實現工業總產值1.3億元。 1952年,青島開始試行企業獨立經營制度,使產量大為增長。年末,青島有紗錠41.73萬枚、線錠3.63萬枚、織機1.31萬台,其生產能力在全國居第三位。 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 青島480餘個私營紡織業戶走上公私合營的道路。同時,先後選派紡織專家支援越南、巴基斯坦、蓋亞那、尚比亞等國家,選派紡織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支援北京、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和新疆等地。 1958年,成立了青島市紡織工業局,統管全市紡織工業。1960年,青島紡織原料嚴重不足, 企業開始試驗利用野生纖維紡紗織布。同年7月,青島化纖廠成立,填補了青島的一項空白。 1962年, 青島紡織系統“關、停、並、轉”了部分企業,年末總產值只完成2.78億元, 比1958年下降了65.38%,年利潤總額完成2164萬元,比1958年下降了80.18%。1963年,山東省紡織工業廳遷至青島,成立了山東省紡織工業局。1964年,擴大了青島的紡織技術,使青島紡織工業走出低谷。1965年青島紡織工業總產值6.87億元,比1962年增長2.4倍,年利潤l.31億元,比1962年增長6.1倍。 1966年至1973年,青島紡織在山東省內產棉區的棗莊、平陰、臨清、北鎮、諸城、蒙陰、惠民、濟寧和泗水等地建起15個分廠,其中10個棉紡織廠、2個針織廠、1個印染廠、1個紡織器材廠、1個紡織機械廠。這一時期,青島紡織工業受到衝擊,生產發展受到影響。 1966年至1970年,國營紡織企業年總產值平均增長6.6%,低于山東省平均增長10.7%的速度。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紡織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增強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1988年,青島組織工業系統內有企業92家。其中,棉紡織37家、毛紡織5家、 麻紡織2家、針織12家、服裝13家、鞋帽3家、化纖2家、紡機和紡器9家、其他9家。 年生產能力,化纖抽絲0.4萬噸,紡紗錠67.56萬枚,氣流紡1.06萬頭,織機1.4萬台,印染生產能力2.9億米,針織用紗1.88萬噸,毛紡錠2.35萬枚,麻紡錠9804枚,服裝0.6億件。 全年工業總產值達20.73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92%。固定資產原值達10.78億元,利稅總額達2.5億元(其中利潤為1.4億元) ,出口產值達6.28億元,出口收購值為7.05億元,出口創匯為1.7億美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