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葵[青天葵]

青天葵[青天葵]
青天葵[青天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天葵,藥材的一種,用於治療肺癆咯血;肺熱咳嗽;口腔炎;咽喉腫痛;瘰癧;瘡瘍多年生宿根小草本,腫毒;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青天葵 青天葵

多年生宿根小草本,高約10~27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地下莖作不規則的球狀,肉質,白色,徑約1厘米。莖極短或無。葉根生;多為1片,2片的罕見,呈圓形,長4.5~6厘米,寬約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臟形,全緣或略呈波狀,綠色,葉脈明顯,自葉基向葉緣伸出,數約20,側脈縱橫交錯而呈網狀;葉柄圓柱形,長約8厘米,粗約3毫米,有多數縱行條紋,接近地面部呈青紫紅色。花梗長約20~30厘米,節間有退化鱗片包覆,鱗片有淡紫紅色脈紋;總狀花序;花冠下垂,不整齊,5片,披針形,唇瓣1片,白色,有紫紅色脈紋,內面被絨毛,雄蕊與雌蕊合生成合蕊柱。果實橢圓形,多數。花期春季。

生長環境

青天葵 青天葵

生態環境:多生於海拔400-600m的石山疏林下、石山山腳或密林陰濕處,或田邊。

分布範圍

青天葵 青天葵

分布廣東、廣西等地。產廣西、廣東等地。蘭科芋蘭屬下共8種(含一個變種),分別是蘭嶼芋蘭(Nervilia lanyuensis S. S. Ying,產於台灣蘭嶼)、台灣芋蘭(Ne rvilia taiwaniana S. S. Ying,產於台灣中部)、七角葉芋蘭(Nervilia mackinnonii (Duthie) Schltr.,產於雲南東南部、貴州南部)、流蘇芋蘭(Nervilia cumberlegii Seidenf. et Smitin.,產於台灣中部南投)、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產於兩廣、香港地區、四川中部至南部)、廣布芋蘭(Nervilia aragoana Gaud.,產於台灣、四川、湖北、雲南西部至南部和西藏東南部至南部)、毛葉芋蘭(原變種,Nervilia plicata (Andr.) Schltr. var. plicata,產於甘肅東南部(文縣)、福建(同安)、廣東、香港、廣西、四川和雲南)、紫花芋蘭(變種,Nervilia plicata (Andr.) Schltr. var. purpurea (Hayata) S. S. Ying,產於台灣南部)。其中毛葉芋蘭與毛唇芋蘭民間常通用,藥用功效相同。(以上資料參考自《中國植物志》第18卷《蘭科》)

藥用價值

塊莖民用藥用,具利肺止咳,益腎,解毒止痛之功效;治白濁。

基本信息

青天葵 青天葵

【拼音名】Qīnɡ Tiān Kuí

天葵 天葵

【別名】獨葉蓮(《陸川本草》),獨腳蓮(《南寧市藥物志》),珍珠葉(《廣西中藥志》),墜千斤、鐵帽子、山米子(《雲南思茅中草藥選》),青蓮(廣東),天葵、獨腳天葵、豬乸耳、磨地沙、珍珠葉、半邊傘、墜千斤、鐵帽子、小胖藥、提心弔膽。

【來源】蘭科芋蘭屬植物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echt.,以全草或塊莖入藥。

採收儲藏: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①廣西地區於夏季采葉,洗淨或用沸水拖過,曬至半乾時用手搓成粒狀,邊曬邊搓,第一次須單葉搓,以後可數葉合搓,每日搓2~3次,至曬乾為止。

青天葵 青天葵

②廣東地區於6~9月間,挖取全株,除去根莖,僅留球莖及葉,洗淨曝曬,並將葉片包裹球莖,搓成球狀,再曬至足乾為度。

【性味】苦、甘,平。

①《嶺南採藥錄》:味甘,性和。

②《陸川本草》:味淡辛麻,微溫。

③《南寧市藥物志》:甘,涼,無毒。

【功能】清肺止咳,健脾消積,鎮靜止痛,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用於肺結核咳嗽咯血,支氣管炎,小兒疳積,小兒肺炎,精神病,跌打腫痛,口腔炎,急性喉頭炎,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性狀:乾燥葉呈灰褐色至灰綠色,捲成團粒狀,葉柄扁平,有縱向條紋。廣東產的商品,葉中多裹有球莖。以乾燥、葉小、有香味者佳。

用藥禁忌:《廣西中藥志》:陽虛者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出處】《嶺南採藥錄》

文獻論述

青天葵[青天葵] 青天葵[青天葵]

①《嶺南採藥錄》:治瘰癧,和肉煎湯服或炒食;理痰火咳血,消火瘡,水煎服;浸酒治內傷。

②《陸川本草》:止血,去瘀,治跌打損傷。

③《南寧市藥物志》:潤肺止咳,解熱清心。治肺癆,並解煤毒。

④《廣西中藥志》:搗爛外塗,可解瘡毒。

⑤《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散瘀消腫,鎮靜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損傷,結腫瘀痛。

附方

青天葵 青天葵

1、治精神病:墜千斤塊根一個,胡椒一粒。水煎,為一次量。日服一次,連服 一月。(《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小兒疳積、疝氣痛:青天葵鮮塊莖2~4錢,燉豬瘦肉或雞蛋吃。

栽培技術

植物栽培

青天葵 青天葵

喜生長在背陰的石縫、草叢或林下潮濕的腐殖土中,土壤偏酸性,年均溫度在19-22℃。在南方,休眠的球莖4月初萌動,4月底至5月中旬出土,5-9月份葉片生長,9月下旬枯萎,全生育期6個月左右。一般每株1年只長1張葉片,少數2-3片。

主要用球莖繁殖。於春末夏初(4-5月)至野外採挖剛出葉的青天葵苗,選較蔭涼的地方集中栽培,行株距為10cm×10cm,培育供第2年生產用的球莖,當年形成的新球莖留在地里越冬,次年春挖起作種。3-4月份球莖萌芽前,提前4-5d將培育的球莖挖起,按大小分別放在室內通風處晾1-2d,然後選晴天播種,按行株距17cm×12cm開行點播,播深5-6cm,覆土後畦面蓋一層落葉保濕。

田間管理

較大的球莖先抽薹開花,後出葉,如不是留種者應將花薹摘去,讓球莖抽新葉。5-6月份是青天葵葉片生長最快階段,在此期間要加強管理,及時拔除雜草,經常保持濕潤,防止太陽直射,最好施稀薄糞水1-2次。

病蟲害防治

斑點病,為害葉片,發現後及時用1:1:200波爾多液噴灑,隔2-3d噴1次。蝸牛,早晚舔食葉片,於早晨和黃昏蝸牛活動時捕捉,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定期噴灑畦邊、畦溝,以驅除蝸牛。

性狀鑑別

全草捲縮成團粒狀或纏繞成團。塊莖肉質,皺縮成不規則的扁平狀,直徑5-12mm,類白色或黃白色,多已與莖葉脫落。葉皺縮,灰綠色或黃綠色,膜質柔韌,展平後呈卵圓形或卵狀心形,長、寬約2.5-7cm(大者可達10cm),先端鈍或微尖,基部心形,邊緣微波狀,基出弧形脈約20條,呈膜翅狀突起;葉柄稍扁,長3-7cm(有時長達15cm),直徑約2.5mm,灰黃色或黃白色,有細縱紋,基部有殘留管狀葉鞘及從兩側伸出的纖細不定根。氣微有草菇香,葉微甘。以葉嫩小、色青綠、具草菇香氣者為佳。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長方形或方形,上表皮細胞較小。氣孔在下表皮較多見。葉肉組織未分化,均為類圓形或類多角形的薄壁細胞,內含葉綠體。維管束為外韌型。兩粗脈維管束間有1-2細脈維客束,在葉中部的較粗脈維管束小。葉肉組織中散有粘液細胞,含針晶束。在粗脈突起處亦有針晶束分布。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均為多角形、不規則長方形、類圓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氣孔多見,為不定式,副衛細胞4-7個,以4個為多。

球莖橫切面:最外層為表皮及2-4列厚壁細胞。基本組織為薄壁細胞,呈類多角形,內含顆粒汰多糖類物質。靠外緣有粘液細胞,內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外韌型,散生,縱橫走向。中部的薄壁細胞無粘液細胞,無多糖物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