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堆鎮

青堆鎮

青堆鎮位於遼寧省莊河市東部30公里處,面積193.3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統計數據,人口57000餘人。2個社區居委會,20個村委會。東與鞍子山鄉,西與吳爐鎮,南與黑島鎮,北與塔嶺鎮、大營鎮接壤,201國道、丹大高速公路、永青路穿鎮而過,已經建成的濱海公路、丹大快鐵橫穿境內,交通網路發達便利。湖裡河、板橋河縱貫境內,南瀕海,北靠山。青堆鎮人民政府駐地牌坊村,距市區30公里。溫帶海洋性氣候,特色資源以及旅遊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狀況發展迅速。

基本信息

鎮情概況

歷史悠久的古鎮青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著燦爛的文化,深厚的底蘊。自唐貞觀年間建鎮,至清朝乾隆時期鼎盛,歷民國至今,繁盛興旺,飲譽遐邇,經久不衰,政治、經濟、文化始終為周邊地區的翹楚。普化寺中振聾發聵的晨鐘暮鼓,清真寺里洗滌靈魂的莊嚴祈禱,京腔京韻的圓潤高亢,二人轉的熱情似火,給古老的青堆積澱了一層厚重的文化和燦爛的文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青堆人就是植根於這樣一片膏腴的土壤,飲這一井浸淫著濃郁文化的甘泉,才造就了自己文化的博大,文明的精深!

曾經滄桑的古鎮青堆,宛似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浪花綻放的黃海之濱,西部依託於大連,東邊毗鄰于丹東,距新興的海濱城市莊河僅三十公里之遙,被劃為大連東部的中心重鎮。境內人煙阜盛,氣候宜人,物產豐饒,交通便捷酣暢,民風淳樸,政通人和,極盡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人和。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如同春風化雨,古老的青堆經過楊柳風輕柔的吹拂和杏花雨透心的洗禮,悄然間便活力四射,異彩紛呈。銀杏梧桐依稀掩映中,風格新穎別致的居民樓鱗次櫛比,英姿勃發;遍及大街小巷的商業網點,商旅如織,顧客盈門;新興的工業園區,布局合理,恢宏大氣;中心廣場、娛樂中心,鶯歌燕舞,笑語盈耳;環境優雅的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文化一條街,植桃育李,書聲琅琅;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醫院、敬老院,杏壇德隆,人性至上。一座洋溢著青春活力的現代中心城鎮,就在這改革開放的春風化雨中,應運而生,脫穎而出,她雍容和諧,光彩照人,美不勝收,令人觀之賞心悅目,嘖嘖稱嘆!

北部是一帶連綿起伏的山巒,中部是一片肥沃富饒的平原,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海濱灘涂,獨特的地勢地貌,構成了青堆優越的全景。睿智的青堆人按照分工合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原則,趁利就便,因地制宜,構建了“一鎮四區”的發展格局,進行功能明晰,適度有序的空間開發建設。

北部林業生態保護區,切實加強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和生態保護,昔日的荒山,今天業已是綠樹參天,碧草如茵,柳暗花明,山清水秀,鬱鬱蒼蒼。

中部現代農業產業區和工業園集聚發展區,以青堆鎮農業園區為依託,適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科技支撐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實現專業化、產業化、生態化和無公害化。迄今為止,生薑栽培、滑子蘑種植、畜禽養殖,已初具規模,昔日寂寞清冷的村莊而今已是五風十雨,家給年豐,六畜興旺,百業繁盛;以工業園區為中心,實現工業發展園區化,園區發展產業化,產業發展集聚化。農業園區和工業園遙相呼應,相得益彰,互促發展,擎起了“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的撐天巨柱。
南部臨海現代漁業區,以莊河市運城水產有限公司、大連聖賢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莊河市金島漁港有限公司為龍頭, 大力發展水產養殖,遠海捕撈,水產品深加工,全力推進海上青堆建設。如今走進青堆臨海,養殖圈星羅棋布,蛤、蠣、參、蝦琳琅滿目;浪花飛濺的大海之上,錦鱗翔水,風正帆順; 漁家兒女安居樂業,意氣風發.

歷史沿革

唐朝之前,青堆被叫做青口。由於那裡從海上看去是一片迷濛的青色,有如一個巨大的青色石碓,傳說在唐朝貞觀年間,征討高句麗的唐軍路過這裡因為登入處有一個小坨子,士兵管它叫“堆子”,立碑於其上,碑上刻“青堆子”三字,作為標記,以便凱鏇時再從這裡乘船回家。但隨著契丹、女真等民族崛起後,這裡的漢人或 俘或擄或散,直至明朝時再度有漢人搬遷至此。初名青口,直至清朝末期人們挖掘出唐軍留下的石碑,才更名為青堆子。

清朝康熙年間,青堆鎮達到了繁華的鼎盛時期。當時青堆不僅有近百家的手工業作坊,而且錢莊、當鋪、藥店等商鋪生意,也在交錯的人流中格外紅火。直到民國二年(1913年),莊河縣成立後,各種商號轉移到莊河後,青堆鎮才慢慢衰落。

青堆輝煌時,商號多達130餘家,涵蓋銀號、當鋪、貨棧、鞋店、工廠、醫院、雜貨店、手工作坊、藥鋪、飯店、魚肆、車馬行等等。

青堆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東街社區、西街社區;15個村委會:元寶房村、大朱村、胡溝村、幸福村、范家村、三合村、牌坊村、前爐村、新華村、河川村、雙利村、寶寧村、孔家村、盛家村、沙嶺農場。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青堆鎮位於遼東半島東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寒冷、夏無酷暑、春天溫和、秋天涼爽,平均氣溫9.4攝氏度,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降水量800毫米,全年日照3200小時左右,無霜期163天 。

地質資源

地勢為北部山區、中部平原,南部沿海,土質肥沃,物產富饒, 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 。

經濟狀況

青堆鎮經濟多年來呈穩定增長勢頭,主要經濟指標連年實現新突破,2006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40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494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983元。

工業生產

青堆鎮工業發展具有一定歷史,20世紀80年代青堆鎮就擁有冶金、化工、機械製造、建材、紡織、造紙、服裝、食品、糧油、加工等多家企業。2000年合鄉並鎮後,青堆鎮工業建設飛速發展。2002年,規劃設計青堆鎮工業園區,2003年在鎮201國道以北,永青路西側開始建設,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07萬平方米,起步區面積33萬平方米,起步區內土地已經全部用於企業生產建設,共有企業14家,固定資產總投資為4.3億元。截至2006年末,全鎮企業涉及冶金、化工、土建、機械製造、建材、房地產、紡織、包裝、服裝、食品、糧油、加工、維修等多種行業,各類企業及經營網點共1000餘家。在第二產業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6個,其中大連祥澤企業集團、大連富立達有限公司資產過億元。大連美克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大連富立達有限公司在全國本行業範圍內實力排名前10位。全鎮工業總產值2006年達到33億元,各工業企業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7200餘人。

農業生產

青堆鎮農業生產主要以設施農業、禽畜養殖業、經濟作業種植業、海產品養殖和海上捕撈業以及糧豆種植業為主。

全鎮已形成以食用菌生產為主,甜瓜生產,西紅柿生產為輔的三條主要設施農業產業。2006年末,全鎮食用菌生產達到200萬簾,共有保護地3000餘畝,大棚800 余個。

在北方鵝業,博金肉聯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鎮禽畜養殖業不斷壯大,形成瘦肉型豬、肉牛、禽類3條生產鏈,2006年全鎮肉牛存欄6000頭,生豬5萬頭,禽類養殖200萬隻,年產各種肉4529噸。

經濟作物以生薑、苟寶、小辣椒、地瓜等品種為主。大連舒立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大連綠苑食品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有力的帶動了經濟作物種植業的發展, 2006年全鎮生薑種植面積近10000畝,成為東北第一生薑基地,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近1000畝。

青堆鎮有海岸線23. 6公里,共有灘涂2萬餘畝,港養圈 10萬餘畝,專業海洋捕撈船近300條,2006年水產養殖和海上捕撈總量為1.3萬噸,漁業總產值2.8億元。

2006年全鎮的糧食產量也穩中有升,總產量為4.5萬噸,農業生產總值3.6億元 。

社會事業

全鎮共有國小14所,國中2所,高中一所,幼稚園二所。轄區內有莊河市第二人民醫院和22所衛生院。

青堆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全鎮文體活動十分活躍,先後有一批票友組成 “東街戲曲之家”,秧歌愛好者組成 “夕陽紅秧歌隊”,書畫愛好者自辦“慶春書畫之家” 等團體。經常組織開展具有地區特色的文體活動。各單位、村委多年來也籌措資金建立籃球場、桌球室、門球場等活動場所,大力開展全民體育活動。青堆鎮建有省級達標的文化站和圖書館。2000年青堆鎮被評為“遼寧省文化先進鄉鎮”,2001年被授予“遼寧省文化中心”稱號,2003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鄉鎮”。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一直是青堆鎮黨委政府主抓的重點工作之一,始終堅持“請高手規劃,邀強手評審,派能手操作”的城建戰略。多年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形成了以201國道為軸線,向兩側拓展的城鎮布局。青堆鎮的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文化教育區已初成規模、錯落有致。截止2008年鎮區從事商業、飲食、服務、運輸、諮詢、中介等商戶達到600多家,形成了遍布全鎮的第三產業網路,從業人員5000多人。雙河路大街街面寬60米,兩側綠化帶2800延長米。全鎮主要路段安裝路燈120盞。全鎮形成了供水、供熱、市政、城管等綜合性服務體系,不斷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高城鎮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城鎮檔次,增強城鎮魅力。青堆鎮作為“遼寧省中心鎮”,城鎮建設步伐將繼續加快。

1986年,原下街商業區移到上街北段丹普路兩側。1995年制定出(青堆鎮1995-2010年城鎮建設發展規劃)。1998年在雙河路大街一側建起1.7萬平方米的住宅樓,並實行冬季供暖,成為莊河地區第一個實行集中供熱的鄉鎮。1998年,拆除雙河路大街和青海路中北段兩側的舊建築,建成3500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和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63棟獨樓的民營經濟一條街。1999年,規劃影劇院前8000平方米的綠地廣場及4.8萬平方米的商貿城。2001年,青堆鎮被列為“遼寧省中心鎮”,以此為機遇投資1000餘萬元建商住綜合樓1.5萬平方米,投資400餘萬元完成停車場及市場第一期工程任務,投資700餘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年被評為莊河市小城鎮建設一等鄉鎮.

旅遊資源

1.古街

古街 古街

青堆鎮具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具有典型明清建築風格的老街保存完好,老街內有普化寺、清真寺、基督教等廟宇,有建於明代和清代的民居,每逢農曆4月18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族民眾都會齊聚老街內趕廟會,好不熱鬧。

這裡的廟會,是指天后宮廟會。

青堆子天后宮是乾隆末期修建的,至1987年改為普化寺。

普化寺:根據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莊河縣誌》記載:清鹹豐三年《青口普化寺重修碑》:自古寺剎之設,有創必有因。創者難,因者亦誠不易...自金元以來已有故址..明正德年間,自地掘銅鼓一面,上有鑄詞云:是寺之建,肇自元至正三年,地名三林,寺名普善...乾隆二十六年,僧行緣托缽至此,廢者修之,缺者補之...

道光三十年(1850年)、鹹豐二年(1852年)、1921年重修。

天后宮廟建成後,住寺修行為比丘尼。至香火旺盛後,比丘尼欲擴建天后宮,將天后宮廟東側約二十米的普化寺納為其中,並使用創建年代最早的普化寺冠名,所以天后宮對外更名為普化寺,但天后宮內仍按舊稱。

普化寺是佛教寺廟、天后宮供奉的是海神娘娘,再加上旁邊又有城隍廟、玉皇殿、火神廟等建築,反應是當時多神祗信仰的風俗。

2.物質文化遺址

歷史悠久的青堆鎮目前共發現4處文化遺址,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大架地文化遺址1處,座落在三和村西北架地山頂;青銅時代遺址3處,分別在三和村西山、孔家村偏臉地和高嶺中學西山。

3.百年漁港,美麗的海岸線

全鎮擁有海岸線23..6公里,淺海面積25.4平方公里,灘涂11500畝,蝦圈 98個,專業海洋捕撈船300多條。漁業包括漁業生產和漁業旅遊,生產包括水產養殖和海上捕撈。水產養殖主要以海蜇、海參、雜色蛤為主。旅遊包括傍海的濱海公路,乘船海上兜風、垂釣,品嘗新鮮的漁家飯菜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