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蹟
寺院山門兩側的山牆上,存有兩塊唐代造像碑。山門西側造像碑高67厘米,寬39厘米,雕刻坐佛一尊,立佛四尊脅侍兩側,造像採用高浮雕技法;山門東側造像碑高78厘米,寬57厘米,雕坐佛 一尊,兩側各有一菩薩脅侍,其下刻有跪參者二軀。碑兩側鐫有題識,但字跡已漫漶,難以辨識。造像碑雕刻刀法熟練,深厚有力,形象生動,在探索古寺建築和佛教在魯南的傳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寺院內尚存碑碣數10塊。金代碑碣2塊:其一為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所立,圓首,坐西面東,高244厘米,寬83厘米。碑額題有“重修越峰山龍泉寺之記”,其他碑文漫漶;其二為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所立,坐西面東,碑首呈圭狀,高230厘米,寬82厘米,碑額題有“敕賜越峰山靈泉寺”。另有一刻像碑,碑身斷為2截,碑身長81厘米,寬50厘米,上雕刻僧像2人,採用陰線技法,當為元代所立。
美麗傳說
關於靈泉和靈泉寺,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唐王李世民東巡至此,當地的官員為了討好皇上,便奏本說:“萬歲爺,在我們這裡有一處絕好的人間仙境,那可是天下難尋的好去處,萬歲您不妨去看看,保證您不虛此行啊。”唐王很會治理國家,也是一個很愛遊玩的皇帝,他一聽說有這樣的好地方,自然欣然前往。於是,他便帶著幾個近臣和侍衛跟地方官來到了越峰山。到了越峰山,他立刻被山上的自然風光所吸引,連連稱道:“好!真的是鍾靈毓秀,得天地之造化啊!朕今天是開了眼了,想不到此地竟有如此仙境,我大唐江山真是孕育無窮啊!朕要重重的賞你!”地方官趕緊叩頭謝恩。流連之間, 唐王覺得有些口渴,就在他想跟隨從們要水喝之際,他忽然看見有一泓清泉蜿蜒流過。其實他不知道,這是地方官員有意安排的賞游路線。他忙走上前去,只見這泉水清冽涼爽、溫潤如玉,隱隱中還有一股芳香之氣,令他神清氣爽。這時他哪裡還顧得上九五之尊,上前便用手捧起來喝了一口,頓時覺得有一股清香涼爽之氣充溢全身。他又喝了幾口,才起身順著泉水來到了源頭,看見一座寺院,那泉水就是從寺旁的石壁上流出來的。他高興地說:“神奇!簡直是靈泉啊!朕就賜名此泉為靈泉,這寺就叫靈泉寺吧!”靈泉和靈泉寺便因此得名。這靈泉水一年四季長清長流,不乾也不凍。據說,喝了靈泉水,可以百毒不侵、百病不犯呢!
佛教文化
寺內現存古代碑碣12塊,大都是元明清時期刻制。其中有金代碑兩通,一通是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所立之碣,另一通金碑為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所立,從碑額題詩可知,“靈泉寺”之名始於金代大定二年,寺名出自欽賜,可見當時這座古剎已名播海內。另外,寺內還有一通刻像碑,碑身斷為兩截,採用陰線刻技法雕刻僧像二人,惟妙惟肖。
寺院中有樹齡千年的銀杏和古槐各一株,把古寺裝點得更加清涼幽靜。古槐相傳為唐代所植,拔地撐天,綠蔭翠乾;銀杏虬枝盤旋,蒼蒼挺挺,繞檐越脊伸向雲天。古時精舍梵宮香客不斷,淨界祗園煙火縈繞,晨鐘暮鼓響徹山谷,誦經之聲迴蕩佛閣。
越峰山靈泉寺特有的佛教文化和人文文化吸引了眾多媒體和遊客前來取景遊玩。十六集電視劇《村主任李四平》、電影《南下》、《沂蒙六姐妹》等影視劇皆在此取景,特別是隨著《南下》的熱播,越峰山靈泉寺的名字讓更多的人所熟悉,劇中女主角李小冉對靈泉寺中千年古樹就讚嘆不已:“這么粗的銀杏樹,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我得照張相留起來。”2009年,《京杭運河兩岸行》攝製組在該鎮冠世棗園拍攝完到靈泉寺遊覽,台灣著名主持人向夢雲小姐來到靈泉寺,當聽說寺廟已歷經千年風雨,院中兩棵古樹皆已千年時,不由地說:“經歷了千年風雨,雖然寺廟已經破壞了,但兩棵樹卻依然生機盎然,就是說這裡肯定是風水寶地。”然後對著寺廟大殿鞠躬參拜。
自然景觀
越峰山靈泉寺處在眾多景區景點之中。山下郭河之水,注入似若明鏡的岩馬湖中,湖光山影,相映一體,湖中的朱山島、駐駕山莊、嶂山溶洞風光無限。西側是蓮青山省級森林公園生態旅遊區,有2300公頃的原始森林和旱海奇觀,奇峰爭秀,山勢峭拔,奇石聳立。北部是萬畝長紅棗國家農業生態旅遊區,
春可見萬樹勁發展生機,夏可納棗 花簇放逸蜜香,秋可賞果實累枝射雲紅,冬可攬雪壓虬枝呈奇景,呈現了春有景、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韻的四季生態農業景觀。景中觀景,眾景交融,形成了集佛教景觀、山嶽景觀、森林景觀、水文景觀、特色農業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豐富旅遊資源,構成了棗莊市旅遊資源最豐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特色景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