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豫靈鎮

豫靈鎮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礦藏有金、銀、銅、鉛、鋅、鐵、石墨等31種,還有豐富的花崗岩資源。 豫靈鎮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開採條件好,具有發展有色金屬產業的先天優勢。 【基礎設施】豫靈二中目前,豫靈鎮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以志成鉛業為龍頭,以採選、冶煉、建材、旅遊、種植、養殖等八大產業為主體的企業群體。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豫靈工業園豫靈鎮位於河南省西部,是豫、秦、晉三省交界金三角地帶的邊陲重鎮,西嶺與陝西省洛南縣接壤,北瀕黃河與山西省芮城縣隔河相望,東臨靈寶市故縣鎮,西與陝西省潼關縣相連。全鎮下轄22個下政村,81個自然村,248個村民組,總人口9.0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0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3萬人。鎮政府距縣城58公里,全鎮南北長約17.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國土面積183.6平方公里。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鄭西高鐵穿境而過,距通往山西的風陵渡黃河大橋10餘公里,距西安國際機場196公里,距山西運城機場12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北地區進入中原的交通咽喉。
【自然條件 】
1、地行地貌
豫靈鎮的地貌複雜多姿,隨海拔變化由南向北呈現出中山、低山、黃土丘陵原、黃河階地和河谷平原五大類型,海拔由2413.8米降至320米。南部為小秦嶺山脈,中部為水車頭高原,黃河從北部邊緣流過。
2、氣候條件
豫靈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乾旱氣候,四季分明。該鎮最大風力為六級,平均二級。主導風向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歷年平均氣溫為13.8℃,最低氣溫-10.7℃,最高氣溫為40℃,平均降水量619.5毫米,日照2270時時,無霜期213天,相對濕度40%,全鎮災害天氣主要有乾旱、雨澇、乾熱風,低溫等。
【行政區劃】
豫靈鎮轄22個行政村,分別是豫靈,上屯,布里,底董,文峪,寺莊,麻莊,廟上 ,董社,古董 太張,萬回,安頭,橋上 ,吳村 ,文底 ,北寨 ,杜家 ,坡底 ,姚子頭 ,東橋 ,楊家 。
【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豫靈鎮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礦藏有金、銀、銅、鉛、鋅、鐵、石墨等31種,還有豐富的花崗岩資源。豫靈鎮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開採條件好,具有發展有色金屬產業的先天優勢。境內民採區礦區面積21.359平方公里,全鎮現有工業企業50餘家,涉及金、銀、銅、鉛、鐵、鋅等有色金屬開採冶煉和化工、造紙、板材、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其中黃金儲量為42噸,礦產資源開發是豫靈鎮的經濟支柱產業。
2、水資源
豫靈鎮境內水資源豐富,地表水有西峪河、文峪河、雙橋河、十二里河、寺河、泔澗河6條河流,均發源於秦嶺山脈,往北注入黃河,年平均流量為1.55億立方米。有水庫3座,總庫容量為257萬立方米。亞武山腳下的天然礦泉水達到了國家飲用礦泉水標準,而儲量大、無污染,開發前景廣闊。
3、風景名勝亞武秋色亞武景色國家級森林公園河南省風景名勝區亞武山,總投資4000餘萬元,修建了亞武山旅遊廣場、明鏡湖、玉鎖關、前山門、後山門等旅遊景點,最高海拔2100米,可旅遊面積達51.2平方公里。以五峰山勢為主體,以山清水秀為特色,以道教文化為內涵,是一處可供遊覽、避暑、科研的山嶽型風景區。亞武山自然景觀雄、奇,險、秀,野;山、水,石,動植物各具特色,人文景觀豐富多彩,各種宮、殿、廟、觀、洞、塔、碑刻星羅棋布,並流傳著許多美妙的傳說。目前已發現她蘊藏的各種中藥材達150餘種。不僅如此豫靈鎮其它名勝古蹟也多不勝數,西漢武帝的戾太子冢,水車頭遺址,漢太尉楊震三鱔書堂、楊靈琰(楊貴妃之父)家族及其大塋,唐學士吳融故墓,皇天塬以及多處文化遺址、重要碑碣,雞叫聽三省的雞予嶺等均在境內,逐步形成了以鎮區為中心,以亞武山風景名勝區為主體的旅遊熱線,年接待遊客達到80萬人。
【經濟發展】
豫靈鎮工業經濟於“十五”期間進入持續、快速增長期間,200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2億元,同比增長24.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2元,同比增長6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676萬元,同比增長5.1%,其中預算內財政收入完成3601萬元,同比增長39.68%,農民人均純收入6399元,增長16.5%,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以循環經濟為方向,以建設三省之交最大的新型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基地為目標,鼓勵引導經濟能人圍繞金、銀、銅、鉛等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上項目。止2008年底,工業聚集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億元,建設重點項目16個,形成了年生產10萬噸冶煉鉛、16萬噸硫酸、3萬噸電解鉛、2萬噸中高檔紙的生產能力。2008年,在國內外有色金屬價格下降,產品壓倉待售的情況下,集聚區企業仍上繳稅金1162萬元,成為靈寶市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產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增長極,三門峽市重點發展的循環經濟園區,河南省200個重點產業集聚區。
【“十一五”規劃指標 】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設兩大新型工業基地要求,堅持“立足鎮情、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強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富民、商貿旅遊名鎮”發展戰略,用四年左右時間,確保鎮域經濟總量的財政民收入雙翻番,實現“再造一個目標”,把豫靈建設成為工業發達、商貿興旺、生活富裕、設施完善、黃金一優美、鎮風文明、社會和諧的三省之交區域中心名鎮。主要經濟社會指標是:到2010年豫靈工業聚集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形成10萬噸銅、10萬噸鋅、20萬噸鉛、40萬噸硫酸的生產能力,年實現產值50億元,利稅6億元。全鎮農業總產值2.8億元,工業總產值90.2億元,鎮本級財政收入突破億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化率達48%以上。
【有色金屬資源及相關產業狀況 】
豫靈鎮地處小秦嶺礦產資源富集帶,金、銀、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黃金生產主要有國營中直企業文峪金礦、雙鑫公司和市營靈寶黃金投資公司的金靈分公司等;民營企業有郭氏礦業、豫靈低品位礦石選廠等。這些企業已形成日採選加工3000噸礦石的能力,並且吸納從業人員2萬餘人,部分公司的生產設備、技術水平和工藝流程比較先進。在長期選金過程中,拋棄含鉛、銅尾礦渣近百萬噸,每年鎮內黃金生產新增含鉛、銅尾礦渣十餘萬噸,境內比較豐富。
靈寶市實施黃金區外開發,每年從全國各地運回含金、鉛、銅精粉50萬噸左右。這些精粉、尾渣含銅、鉛量分別約為5%~10%、20%~25%。此外,豫靈鎮不僅與內蒙古赤峰、福建龍巖、新疆阿拉泰、湖南郴州、陝西鳳縣、甘肅天水、河北保定、四川甘洛等地建立長期原料供應合作關係,而且每年還通過天津港、連去港等從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大量高品位含金鉛、銅原料,從周邊地區收購雜銅料萬餘噸,滿足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企業生產需要。
【基礎設施】豫靈二中目前,豫靈鎮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以志成鉛業為龍頭,以採選、冶煉、建材、旅遊、種植、養殖等八大產業為主體的企業群體。全鎮民營經濟和個體工商戶總數達到3600餘個,工業總產值達到20.8億元。圍繞林、牧、藥、菜四大產業做文章,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全鎮已擁有豫靈、坡底2大貿易集鎮;建成了服裝、蔬菜水果、飲食、建材、黃金首飾等五大專業市場;亞武路、中州路、車站路、坡底,董社五大工業區;以深探、深加工的黃金企業,已初具規模,擁有十大100萬以上資產的非公有制黃金龍頭企業,全鎮共建各種大樓56幢。新建通訊基站5處,程控電話達到5000餘戶,行動電話2500餘部,有線電視用戶4800餘戶。硬化、美化街道8條,亮化街道2條。改造了豫西商城、亞武劇場,新建文化廣場一個,開通至西安、運城、鄭州等地班車線路,城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旅遊業發展迅速,亞武山景區遊覽索道正在修建,遊客逐年增長。全鎮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政通人和。近年來,豫靈鎮黨委、政府高舉艱苦奮鬥旗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與時俱進、銳意改革,確立了“礦山是根本,農業是基礎,工貿是重點,幹部是關鍵”的發展思路,強力實施“黃金富鎮、農業強鎮、工貿立鎮、科教興鎮、旅遊帶鎮”五大戰略,有力地推進了三個文明建設全面協調發展。豫靈先後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被國家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面向未來】
慎思而勇決,謀定而後動。豫靈鎮黨委、政府正抓住國家重點鎮的政策機遇,與時俱進,大膽改革,開拓進取,力爭到2010年鎮區面積建成面積達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達到3萬人,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1萬餘人,真正把豫靈鎮建成豫、秦、晉金三角地帶最大的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港,帶領全鎮人民率先步入小康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