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民國15年(1926年)4月,霽虹橋開始建造,其是由中東鐵路管理局工務部門著名的橋樑結構專家符拉基米爾·安德列耶維奇·巴利設計,建築師彼得·謝爾蓋耶維奇·斯維利多夫施工的鋼筋混凝土跨線橋。同年9月,霽虹橋建成。同年11月28日,霽虹橋舉行了大橋落成命名典禮。
1986年,霽虹橋定為一類保護建築。
2008年,霽虹橋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
橋樑位置
霽虹橋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霽虹街與南崗區一曼街連線處,是連線道里、南崗和道外的交通要道,是商貿鬧市區域的一座鐵路跨線橋,是橫越松花江的濱洲、濱綏鐵路跨線橋,更是全哈爾濱市市區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
建築設計
橋樑結構
霽虹橋正橋的兩端設有四座古埃及方尖碑作為橋頭塔,塔上有秀麗挺拔的花盞燈座,塔座為長方形,四周各有24個花環狀裝飾浮雕。鏤空嵌花的鐵欄把霽虹橋裝點得婀娜多姿,每側各有12對鑲嵌有象徵意義的中東鐵路路徽標記的雙翼飛輪。橋下柱子上刻有獅子頭像,構思巧妙,鑄造精美。整座橋樑既無鉚釘,也無螺栓。無論是弓形蛇勢精湛別致的造型,還是纖巧玲隴點綴的裝飾,均呈顯出歐式建築韻味和風格,典雅古樸,雄勁壯美。
設計參數
霽虹橋全長51米,寬27.6米,橋面寬闊堅固,車行道寬21.4米,引橋部分雙向6車道,橋上雙向4車道,可行駛各種車輛;旁邊設有人行道,寬3.1米。橋下則是拉賓鐵路的濱州線和濱北線,5組鐵路線通過橋拱向遠方延伸。
建設成果
設計師符拉基米爾·安德列耶維奇·巴利和施工工程師彼得·謝爾蓋耶維奇·斯維利多夫充分考慮了地勢、交通、外觀等各方面因素。使之成為一件不可多得的橋樑建築精品。
霽虹橋兩墩三拱孔,中間高而兩頭低,橋面呈弓型,沒有一個鉚釘,沒有一個螺栓。上走車輛行人,下走火車。橋上設有四座方尖碑為橋頭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時期的建築技術,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縮到頂端為尖尖的一點,橋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獅子頭像,其建築形式和建築風格獨樹一幟。
霽虹橋橋面和下面的橋柱澆築為一體。橋面寬闊可並行4輛大卡車,人性化設計照顧到行人通行的需求。橋下三個橋拱,平行分布的12個弓形梁,分散了來自上面的應力,保護橋樑的安全。並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的需求,預留了火車道線空間,這在國內都是非常罕見的。
文化特色
•文物保護
1986年,霽虹橋被定為一類保護建築。
2008年,霽虹橋被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6月,霽虹橋作為中東鐵路建築群的一部分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橋樑命名
霽虹橋由原中東鐵路管理局理事、哈爾濱工業大學原校長劉哲題字命名。霽虹出自《滕王閣序》和《阿房宮賦》中“虹銷雨霽”和“復道行空,不霽何虹”的詩句,表達“雨止雲散,長橋如虹”的含義。於是,劉哲引用了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句中霽虹二字,定名為“霽虹橋”。其意霽虹者,謂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霽虹橋在當時,也是哈爾濱20世紀20年代不多見的以漢語命名的建築。文革期間,橋名曾被改為“繼紅橋”。
•橋樑景觀
霽虹橋在民國年間與中央大街、哈爾濱站、鐵路局辦公樓、遊艇俱樂部(現鐵路江上俱樂部)、聖·尼古拉大教堂、許公碑、遁園組成“哈爾濱八景”,是哈爾濱的一個著名人文景觀。無論是雪花飄搖的冬季,丁香花盛開的春季,還是陽光明媚的夏季,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賞,這座有著四座方尖碑和鑲嵌著飛輪的鐵藝欄桿以及橋柱上的獅面浮雕的大橋都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美麗、典雅,成為哈爾濱不可或缺的標誌性建築。
價值意義
霽虹橋造型別致新穎、鑄造精美,是哈爾濱早期橋樑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立交橋,在中東鐵路沿線無論從藝術風格還是建築規格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黑龍江史志》 評)
霽虹橋位於哈爾濱道里區和南崗區、道外區分界點,是橫越松花江的濱洲、濱綏鐵路跨線橋,堪稱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咽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