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天主教在浦東地區的傳播歷史已經有400多年,基礎深厚,即使在清朝中葉的禁教時期處於地下狀態時仍很興旺。19世紀時附近已經有數千天主教徒。1868年前後法國神父鄂勞在川沙廳唐墓橋(今唐鎮)的教會孤女院建立了一個小教堂。鄂勞去世後,他的母親捐資建造一座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教堂。
1894年4月20日奠基,1896年1月2日開放。教堂鐘樓高30多米。教堂建成以後,成為浦東總鐸區的中心教堂,管轄浦東地區的數萬天主教徒。每年五月,都有許多信徒前來朝聖。
1958年該教堂被農機廠占用,部分被毀。
1992年10月11日重新開放。
教堂規模
大堂及附屬房屋建築面積達8550平方米。大堂長61米,寬40.6米,高近30米,正廳8間,祭台間兩側帶翼,總面積達2500平方米。高大寬敞,氣勢宏偉。可容2000多人。大堂東端為祭台間,西端為大門。大門上為高47.4米的鐘樓,沿螺鏇形扶梯登樓,東可眺大海,西可望上海市市區,方圓十幾里外,可望見鐘樓頂。鐘樓每日按5時、12時、19時報時。
鐘聲響徹七八里外,大堂外南側,有一座假山,假山內供聖母,假山周圍其用天主教色彩的鑄鐵欄桿圍住。假山東側為五上五下二層樓的神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