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店

霍家店

霍家店村位於吉林省西南部,邊臨四平市梨樹縣,隸屬梨樹鄉。霍家店村距梨樹縣城2公里,現有農戶1123戶、人口4043人,9個自然屯,762公頃耕地,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500元,比我省人均收入高出一倍,是省、市、縣發展農村經濟的先進村。

地理環境

在遼河水系昭蘇太河上游梨樹段,坐落著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村莊,這便是梨樹縣梨樹鎮霍家店村。自1997年以來,沉寂多年的霍家店村經濟猛然間“火”了起來,只會種植大苞米的那些老莊稼把式,實實在在融入了市場經濟大潮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壯大,現已成長為梨樹縣經濟開發區霍家店經濟園區。如今,多種經營園區、新型農民居住園區先後建成,工業園區、商貿園區相繼投產,“活”起來的園區經濟如雨後春筍。柏油路筆直寬廣,村路樹木成行,七成半村民就地變成了產業工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怡然自樂。

發展歷史

近年來,梨樹縣梨樹鄉霍家店村依據資源優勢,科學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銳利的眼光、全新的思維、審時度勢,確立了全面發展農業經濟,突出抓好牧業經濟,全民興辦民營經濟,全力抓好勞務經濟,求品牌、求合作、求創新,構築亮點,重點突破,全力推動村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農業經濟擔主角。中央一號檔案給農業農村帶來了新的氣息,是對“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其中,“一免兩補”給農戶帶來了經濟實惠。霍家店村黨總支、村委會通過積極學習、宣傳、發動,95%的村組幹部和農民都了解了一號檔案的政策內容,吃了定心丸。同時,通過技術培訓,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耕種方式,推廣深施肥,施用長效複合肥,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2005年,全村優質玉米產量可達到8000噸。僅此農業一項人增收300元。圍繞上規模、求特色、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指導思想。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大力發展棚膜經濟和生產無公害蔬菜產品。2004年,與小康示範村相配套的28棟1.4萬平方米的棚膜園區,建成並投入使月,效益可觀。

牧業經濟增後勁。霍家店村根據市場需求,利用本地糧食優勢和秸稈優勢,採取典型戶規模飼養和群休散養相結合的辦法,提高標準,擴充總量,同時加大扶持、防疫服務力度,推動了牧業生產的發展,全村豬、牛、羊、禽專業屯發展到6個,專業戶達到416戶,年飼養量分別達到4萬頭、200頭、500隻、50隻。畜牧業成為全村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民營經濟添雙翼。這個村依託區位優勢,開發開放,項目帶動,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號召廣大千部民眾利用外資、互惠互利、發展自我的意識,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讓利原則,制定和實施鼓勵外商投資優惠政策若干條。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最佳化外部環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形成合力抓招商、上項目,使農業富民、工業強村深入民心。截止到目前,北方鍋爐製造廠已完成簽約儀式,正在建設之中;北方肥業、正邦飼料等一些擴建、續建的工程也在進行,全村民營大戶已發展到21戶,投資額達到1.5億元,可實現年產值1.6億元。

勞務經濟奔“錢”途。霍家店村離城較近,人多地少,村黨總支、村委會通過政策宣傳、政府推動、典型引導、市場促動、能人帶動等方式,把勞動力轉移發展勞務經濟當作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常抓不懈,使廣大農民思想觀念有了很大轉變,勞務輸出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到目前,全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已超過800人,占全村勞力總數的58%,年可創收420萬元,人均增收1000元,形成了全面創業的致富熱潮。

鄉村小都市

隆冬時節,寒氣襲人。走進梨樹縣霍家店經濟園區,卻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一種蓬勃發展的氛圍會立刻感染著每一個人。林立的廠房、轟鳴的機器、忙碌的工人……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首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歌。

近年來,梨樹縣霍家店經濟園區按照新農村建設方針,牢固樹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發展”的理念,提出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思路,認真落實項目帶動戰略,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的新農村建設道路,初步形成了農副產品深加工、食品、化肥、飼料、酒業、木業、建材、機械等產業化龍頭企業。

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按照霍家店經濟園區的總體部署,從加快長遠發展的目標出發,霍家店經濟園區從2006年開始,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難題,千方百計多上項目,上好項目。一是化解資金制約,千方百計爭取金融信貸支持,把工作做細,爭取金融信貸支持;二是破解土地制約,清理整頓不合理建築,收回企業閒置土地,把土地用於產出高、技術層次高、產業關聯度大的重點項目,使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努力爭取上更多的項目,爭取早開工,早落實,早達產。

2007年,霍家店經濟園區新引進項目7個。興旺集團吉林省北方肥業有限公司完成了108米高塔造粒複合肥生產項目,成為吉林省龍頭產業。正在建設的項目有吉林省興旺木業有限公司、吉林省興旺飼料有限公司、四平鑫宇鉬業有限公司、四平艾可斯多孔金屬有限公司、四平紅嘴木糖醇有限公司等企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霍家店經濟園區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園區主任王福山在縣委、縣政府及開發區領導的支持和謀劃下,集中力量強化措施,爭取引進更多的外資,集聚更多的大項目。一是主動“迎資”。充分準備,主動對接,爭取在“引進大公司、發展大項目、培植大產業”上取得新進展。二是叩門“選資”。變“等米下鍋”為“找米下鍋”,根據經濟園區產業特點和布局,策劃項目,主動選擇招商對象,積極爭取引進大企業、大集團的客商,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群。三是遠地“增資”。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幫助在園區投資的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水、電、氣等生產要素供給,保障外商生產規模擴大。四是重點“引資”。抓住有關全局的重點項目、龍頭項目進行引資。

最佳化環境,科學規劃。為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營造親商、扶商開放快跑的濃厚氛圍,經濟園區將軟環境建設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全力打造優勢,提出“環境就是生產力,投資者就是上帝”的重商理念。一是營造發展環境,吸引客商到經濟園區。兩年來,經濟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形成了供水、供電、修路、排污、通訊、有線電視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工程。園區投資100多萬元,修築5公里的柏油路和10餘公里的砂石路,修築5000延長米的花壇,栽植風景樹2萬株,種植草坪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500盞。二是親情招商,為來園區投資的客商解決後顧之憂。園區對城裡外來客商來園區投資辦廠的創業者,準予落一個戶口,並享受本地居民的一切待遇,建設用地收取最低費用,協助辦理一切相關手續,提供閒置廠房、場地,免費安裝電力設施,做到以情感人,以服務留人。同時,對來該區投資的客商做到“三幫”,即幫選項,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銷對路產品;幫謀劃,促使企業產品新特,形象優良,提升檔次;幫銷售,千方百計幫找市場,打開銷路,增加效益。

霍家店經濟園區目前除建設小康新村外,還對普通農戶進行了長遠規劃。一是必須按長遠規劃修建,擬在三五年內搬遷3個社250戶農戶,統一建樓。倒出地塊發展工業區;二是在現有建設預留地內建工業園,現已成形。三是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使農民儘快富裕起來,擴大樓房建築面積,逐漸向農村城鎮化邁進。

艱苦的創業,奠定了霍家店經濟園區騰飛的臂膀。創新的思維,務實的作風,使園區迎來了新的希望。

王福山

梨樹縣霍家店,素有海選發起地和小康示範村之美譽。隨著全省工業提速增效、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等一系列振興舉措的全面落實,給這隻有1123戶居民的小村,帶來了蓬勃商機和發展動力,這裡不僅成為了域外客商投資興業的樂土,更變成了千戶居民共享和諧的家園。

走在寬廣筆直的街路上,一幢幢二層別墅式住宅樓、一片片特色經濟園區……令人目不暇接。為什麼這裡會有如此活力呢?路邊的村民如是說,“俺們有位領頭雁,帶領大夥一起乾。”

經濟園區主任王福山就是大家的“領頭雁”。話還得從1993年說起,王福山憑藉著20萬元貸款,搞起了育肥牛飼養,很快就探索出了一條“糧食釀酒、酒糟餵牛、牛糞還田”的發展新路,一舉成為了養牛狀元,他又相繼開設了北方飲品廠和北方不夜城賓館,固定資產達到了300多萬元,年收入達50多萬,從此走上了致富路。

富裕起來的王福山並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他先後幫扶10戶困難家庭,發展養殖擺脫了貧困,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正是他身上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村民,1997年他通過海選,滿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的第一天,一群人闖進辦公室,向我索要村裡的欠款,當時我的心情很是複雜。我一問才知道,村里外債多達800多萬元。”王福山回憶著說。

為了改變霍家店的落後窘況,他毅然決然地將自家盈利上百萬元的賓館和養殖場都贈給了村里,並率先從調整種植結構入手,推廣種植200多公頃的玉米新品種;建起2萬多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發展棚膜瓜菜;重新恢復磚廠的經營,承包外鄉的3個磚廠後,算上承包費每年可為村里增加近70萬元收入。一系列發展舉措的實施讓霍家店迅速走出了經濟低谷,廣大農戶的家庭收入逐年增收。

王福山這樣介紹經濟園區的發展情況,“我們現已形成了以肥業、酒業、紅磚、飲料、農業機械加工為依託的工業園區,以飲食服務、家居銷售、商貿經營為依託的商貿園區,以牲畜市場、蔬菜大棚為依託的多種經營園區,以小康新村為主題的農民居住園區和棚膜園區。”

發展的效益之好、速度之快,得益於梨樹縣採取的推進項目建設的各項舉措,軟環境的不斷最佳化,硬設施的逐步完善,讓一大批客商業紛紛在此投資建廠。吉林正邦飼料、四平三利酒廠、北方家居等20多家企業相繼落戶。霍家店的經濟總量不斷躍升,經濟效益逐步提高。

大批域外企業的搶先進入,也喚醒了當地農戶的創業意識。霍家店村十社是遠近聞名的豆腐專業村,全社102戶農戶中有74戶從事豆腐加工製作,供應著梨樹縣城近一半的豆腐市場;三社的農戶套用南菜北移、夏菜冬移等種植技術,將哈密瓜、南方榨菜、太空青椒等一批綠色食品銷往全省各地。

像這樣的創業屯還有很多,如一社的建築、二社的養牛、五社的養雞……截至目前,全村創業項目已發展到200多個,勞動力轉移人員已超過800人,年創收420萬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如今的霍家店村已經形成了“一屯一品、一社一業、一人多技”的多種特色經營格局。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霍家店就開始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並一直延續至今。截至目前,共有九星以上文明戶782戶,占全村總戶數的75%,每年開展的“十大文明青年”評選和全民運動會等一系列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著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這裡是率先海選村委會的發起地,現已通過海選方式成功進行了該村的四、五、六屆村民換屆選舉。在村務公開欄上張貼著“十公開、一監督”制度,重大問題決策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每位村民都可以充分行使民主權利。

翻開村級賬簿可以看到,霍家店先後投資2000萬元,整修柏油路5.8公里、建起18棟91戶二層別墅式住宅樓、安裝路燈160盞、建造花池5000延長米、栽植風景樹5000多株、種植草坪1.5萬平方米……

“逐步實現居民住宅樓房化、街路硬面化、產業園區化和通訊信息化,實現居民生活現代化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王福山滿懷信心的話語,更加堅定了村民們跟著“領頭雁”一同奔富路的決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