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的合法權益,維護網路信息安全,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電信服務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過程中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統稱電信管理機構)依法對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本規定所稱用戶個人信息,是指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的用戶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住址、電話號碼、賬號和密碼等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用戶的信息以及用戶使用服務的時間、地點等信息。
第五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第六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對其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負責。
第七條國家鼓勵電信和網際網路行業開展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自律工作。
第二章信息收集和使用規範
第八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並在其經營或者服務場所、網站等予以公布。
第九條未經用戶同意,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
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應當明確告知用戶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查詢、更正信息的渠道以及拒絕提供信息的後果等事項。
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收集其提供服務所必需以外的用戶個人信息或者將信息用於提供服務之外的目的,不得以欺騙、誤導或者強迫等方式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後,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並為用戶提供註銷號碼或者賬號的服務。
法律、行政法規對本條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的情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戶個人信息應當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十一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委託他人代理市場銷售和技術服務等直接面向用戶的服務性工作,涉及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應當對代理人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不得委託不符合本規定有關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要求的代理人代辦相關服務。
第十二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用戶投訴處理機制,公布有效的聯繫方式,接受與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有關的投訴,並自接到投訴之日起十五日內答覆投訴人。
第三章安全保障措施
第十三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以下措施防止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毀損、篡改或者丟失:
(一)確定各部門、崗位和分支機構的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責任;
(二)建立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及其相關活動的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對工作人員及代理人實行許可權管理,對批量導出、複製、銷毀信息實行審查,並採取防泄密措施;
(四)妥善保管記錄用戶個人信息的紙介質、光介質、電磁介質等載體,並採取相應的安全儲存措施;
(五)對儲存用戶個人信息的信息系統實行接入審查,並採取防入侵、防病毒等措施;
(六)記錄對用戶個人信息進行操作的人員、時間、地點、事項等信息;
(七)按照電信管理機構的規定開展通信網路安全防護工作;
(八)電信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第十四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保管的用戶個人信息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泄露、毀損、丟失的,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立即向準予其許可或者備案的電信管理機構報告,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的調查處理。
電信管理機構應當對報告或者發現的可能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的影響進行評估;影響特別重大的,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告。電信管理機構在依據本規定作出處理決定前,可以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暫停有關行為,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執行。
第十五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其工作人員進行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知識、技能和安全責任培訓。
第十六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情況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自查,記錄自查情況,及時消除自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
第四章監督檢查
第十七條電信管理機構應當對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電信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檢查時,可以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提供相關材料,進入其生產經營場所調查情況,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予以配合。
電信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檢查,應當記錄監督檢查的情況,不得妨礙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正常的經營或者服務活動,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八條電信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用戶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十九條電信管理機構實施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及經營許可證年檢時,應當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情況進行審查。
第二十條電信管理機構應當將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的行為記入其社會信用檔案並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條鼓勵電信和網際網路行業協會依法制定有關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自律性管理制度,引導會員加強自律管理,提高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水平。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第八條、第十二條規定的,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第九條至第十一條、第十三條至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向社會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電信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在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過程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
個人信息保護評價
隨著信息和網路的發展,個人信息保護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到目前為止,國際上已經有50多個國家和組織建立了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規和標準。
評價信息 建立背景 目的意義 相關法規 -
規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
(三)惡意對其他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或者產品實施不兼容; (四)欺騙、誤導或者強迫用戶使用或者不使用其他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或者產品; 第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 規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 -
個人信息泄露
隨著網際網路套用的普及和人們對網際網路的依賴,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式、各類釣魚和欺詐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黑客攻擊和大規模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
類別 安全現狀 泄露途徑 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例 防止泄露 -
電信網路詐欺
電信詐欺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路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定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欺,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201...
基本簡介 犯罪特點 數據統計 受害群體 打擊瓶頸 -
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欺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16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法發〔2016〕32號印發《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欺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
意見 內容解讀 -
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7年3月20日,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主持召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
發布背景 內容全文 -
韓國電信公司
韓國電信公司 是韓國最大的電信公司,根據為有效經營電氣通訊事業,從通訊部(現信息通信部)分離通訊部門的“公營化”轉換計畫,KT於1981年12月10日成...
簡介 經營模式 人才狀況 發展歷程 四大熱點 -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第十條 第十三條 第二十條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市場行為規範 第三章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爭議處理機制 -
電信詐欺
電信詐欺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路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定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欺,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不法分子...
基本簡介 犯罪特點 受害群體 打擊瓶頸 蔓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