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子[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雷震子[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雷震子是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登場的虛擬角色,面如青靛,發似硃砂,眼睛暴湛,牙齒橫生,出於唇外;身長二丈,武力強大,肋下生“風”、“雷”二翅,使用一條黃金棍,是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也是闡教門人云中子的徒弟,封神演義人物之一。戰績普通,擅長空戰,善於攻城,為周朝殿下,孝順父親,福緣深厚,是書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雷震子為武王伐紂立下赫赫戰功,在封神之後肉身成聖,成為什麼神仙卻沒有交代,僅有書中提到他是“將星出現”。但他並不是雷神,書中的雷神是聞仲統領的諸天君,並不是雷震子。 卡通片《哪吒傳奇》中,他為哪吒的好夥伴,他總做些翅膀,希望能夠實現飛的夢想,最後在神奇山谷實現了這個夢想,擁有了這樣一雙大翅膀,會飛,能扇火。在經歷多次磨難之後,他成為一個鎮定成熟的大將。最後也成了周武王的得力助手。

基本信息

人物設定

雷震子 雷震子

雷震子並未被封神,肉身成聖,但其後的神職卻不明,文中有言:"煉就金剛體不昏",與不死不滅還是有差別的,後來他歸西方做金剛了。韋護是護三教法門全真,哪吒是三壇海會大神,李靖降妖除魔大元帥,文中已表述了。另外書中提到他是“將星出現”。身為周文王義子,書中提到“定保周家八百年”,似乎將其視為周朝的護國之神。嚴格按照封神邏輯,雷震子的形象雖然與雷法溫元帥等武將神類似,但雷震子並不是雷公。

人物經歷

雷震子出世

第十回中

話說姬昌行至燕山,躲在茂林避雨,只見滂沱大雨一似瓢潑盆傾,下有半個時辰。姬伯分付眾人:“仔細些,雷來了!”跟隨眾人大家說:“老爺吩咐,雷來了,仔細些!”話猶未了,一聲響亮,霹靂交加,震動山河大地,崩倒華岳高山。眾人大驚失色,都擠緊在一處。須臾雲散雨收日色當空,眾人方出得林子來。姬昌在馬上渾身雨濕,嘆曰:“雷過生光,將星出現。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眾人冷笑不止:“將星是誰?那裡去找尋?”然而不敢違命,只得四下里尋覓。眾人正尋之間,只聽得古墓旁邊,像一孩子哭泣聲響。眾人向前一看,果是個孩子。眾人曰:“想此古墓,焉得有這孩兒?必然古怪,想是將星。就將這嬰孩抱來獻與千歲看,何如?”眾人果將這孩兒抱來,遞與姬伯。姬伯看見好個孩子,面如桃蕊,眼有光華。姬昌大喜,想:“我該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適才之數,該得此兒,正成百子之兆,真是美事。”命左右:“將此孩兒送往前村權養,待孤七載回來,帶往西岐。久後,此子福分不淺。”

雷震子救父

雷震子 雷震子

長大後的雷震子第一次出場,內容精彩。故事最後父子灑淚而別也令人感動,可惜這一別竟成永訣,文王至死也未能再見雷震子一面。

......雲中子曰:“你速往臨潼關救西伯侯姬昌:乃汝之父,速去速來,不可遲延!你救父送出五關,不許你同父往西岐,亦不許你傷紂王軍將,功完速回終南,再傳你道術;後來你兄弟自有完聚之日。”雲中子吩咐:“你去罷。”雷震子出了洞府,二翅飛起,剎時間飛至臨潼關,見一山岡;雷震子落將下來,立在山岡之上,看了一會,不見形跡。雷震子自思:“呀我失了打聽,不曾問我師父;西伯侯文王不知怎么個樣?教我如何相見?”二言未了,只見壁廂一見人粉青氈笠,穿了一件皂服號衫,乘一騎自馬飛奔而來。雷震子曰:“此人莫非是吾父也。”大叫一聲曰:“山下的果是西伯侯姬老爺?”文王聽得有人叫他,勒馬抬頭觀看時,又不見人,只聽得聲氣。文王嘆曰:叄日命合休!為何聞聲不見人形?此必鬼神相戲。”原來雷震子面藍,身上又是水合色,故此與山色交加,文王不曾看得明白,故有此疑。雷震子見文王住馬停蹄,看一回不言而又行;又叫曰:“此位可是西伯侯姬千歲麽?”文王抬頭猛見一人面如藍靛,發如硃砂,巨口獠牙,眼如銅鈴,光華閃灼,嚇的魂不附體。文王自思,若是鬼魅,必無人聲,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文王打馬上山叫曰:“那位傑士,為何認得我姬昌?”雷震子聞言,連忙倒身下拜,口稱:“父王!孩兒來遲,致父王受驚,恕孩兒不孝之罪。”文王曰:“傑士錯誤了。我姬昌一向無識,為何以父子相稱?”雷震子曰:“孩兒乃是燕山收的雷震子。”文王曰:“我兒你為何生得這個模樣?你是終南山雲中子帶你上山,算將來方今七載,你為何到此?”雷震子曰:“孩兒奉師法旨,下山來救父親出五關去,退追兵,故來到此。”..............雷震子見那裡追兵捲地而來,旗招展,鑼鼓齊鳴,喊聲不息。一派征塵,遮蔽旭日。雷震子看罷,便把脅下雙翅一聲響,飛起空中,將一根黃金棍拿在手裡,就把文王嚇得一交,跌在地下不題。且說雷震子飛在追兵面前,一聲響落在地下;用手把一根金棍掛在掌上,大叫曰:“不要來!”兵卒抬頭看見雷震子面如藍靛,發似硃砂,巨口獠牙;軍卒報與殷破敗、雷開曰:“啟老爺!前面有一惡神阻路。凶勢猙獰。”殷、雷二將大聲喝退,二人縱馬向前來會雷震子。

殷破敗、雷開,仗其膽氣,厲聲言曰:“汝是何人,敢攔住去路?”雷震子答曰:“吾乃西伯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是也。吾父王乃仁人君子,賢德丈夫,事君盡忠,事親盡孝,交友以信,視臣以義,治民以禮,處天下以道;奉公守法而盡臣節。無故而羈里,七載守命待時,全無怒。今既放歸,為何又來追襲?反覆無常,豈是天子之所為?因此奉吾師此旨,下山特來迎接我父王歸國,使我父子重逢;你二人速速回去,不必言勇。我師曾吩咐:‘不可傷人間眾生。’故教汝速回便了。”殷破敗笑曰:“好醜匹夫!焉敢口出大言,煽惑叄軍,欺吾不勇?”乃縱馬舞刀來取雷震子,雷震子將手中棍架住曰:“不要來,你想必要與我定個雌雄,這也可;只是奈我父王之言,師父之命,不敢有違。且試一試與你看。”雷震子將脅下翅一聲響,飛起空中,有風雷之聲;腳登山頭,望下看見西邊有一山嘴往外撲看。雷震子說:“待我把這山嘴打一棍你看。”一聲響亮,山嘴塌下一半;雷震子轉身落下來,對二將言曰:“你的頭可有這山結實?”二將見此兇惡,魂不附體。雷震子曰:“二將軍聽我之言;汝等暫回朝歌見駕,且讓你回去。”

........話說殷、雷二將見雷震子這等驍勇,況且脅生雙翼,遍體風雷,料知決不能取勝,免得空喪性命無益,故此將計就計,轉回人馬不表。且說雷震子上山來見文王。文王嚇得痴了,雷震子曰:“奉父王之命,去退追兵;趕父王二將,一名殷破敗,一名雷開,他二人被孩兒以好言勸回去了。如今孩兒要送父王出五關。”文王曰:“我隨身自有銅符令箭,到關照驗,即可出關。”雷震子曰:“父王不必如此,若照銅符,有誤父王歸期。如今事急勢迫,恐後面又有兵來,終是不了之局。待孩兒背父王一時飛出五關,免得又有事端。”

.........且說雷震子曰:“父王快些!不必久羈。”文王曰:“背著我,你仔細些。”文王伏在雷震子背上,把二目緊閉,耳聞風聲,不過一刻,已出了五關。來到金雞嶺落將下來,雷震子曰:“父王已出五關了。”文王睜開二目,已知是本土,大喜曰:“今.日復見我故鄉之地,皆賴孩兒之力。”雷震子曰:“父王前途保重,孩兒就此告歸。”文王驚問曰:“我兒你為何中途拋我,這是何說?”雷震子曰:“奉師父之命,止救父王出關,即歸山洞。今不敢有違,恐負師言,孩兒有罪。父王先歸家國,孩兒學全道術,不久下山,再拜尊顏。”雷震子叩頭,與文王淚而別。正是:世間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雷震子回終南山覆師父之命不題。

天降雷鳴現虎軀,燕山出世托遺孤。

姬侯應產螟蛉子,仙宅當藏不世珠。

秘授七年玄妙訣,長生兩翅有風雷。

桃園傳得黃金棍,雞嶺先將聖主扶。

雷震子外貌

雷震子 雷震子

按照書中出生先後次序,他應比哪吒略大,不過考慮哪吒在娘胎里待了三年六個月,說哪吒大也無不可。雷震子以道童形象出場,被改造之後背生兩對肉翅,面如青靛,發似硃砂,眼睛暴湛,牙齒橫生,不僅醜陋,而且怪異嚇人,他爹初見他時被嚇得魂不附體,武王見了都不敢領入內庭,恐怕驚嚇老夫人,他究竟長成什麼樣,請大家隨意想像。

雷震子戰績

相關戰績統計:
打死:辛環,餘光,雷鵬
總計三人

打敗打傷擒獲:殷破敗,雷開,辛環,余化,九尾狐狸精
總計五人次

敗陣被擒:紅沙陣,朱天麟,呂岳瘟疫,孔宣,余化,法戒,呂岳,余德痘疹,幽靈白骨幡,
總計九人次

其他表現:七歲救父出臨潼關,嚇跑殷破敗與雷開;參與夜襲;飛上城頭斬關落鎖,嚇降敵兵;用相貌唬人;殺進萬仙陣全身而退。
結局:肉身成聖

綜評

僅是玉虛門下三代弟子的中等水平,出場不多且勝少敗多,其背後雙翅一扇,風生雷動,加之黃金棍一刷,配合他的長相著實嚇人,不過類似程咬金的三板斧,沒後勁兒,中看不中用,其說話有文化水平,能講大道理,行為也不似哪吒衝動,但後期戲份大減,故致屢敗被擒。因監斬九尾狐狸精失敗還被姜子牙當面訓斥,著實鬱悶窩囊。(老薑你欺負性格好的人啊,楊戩和韋護去監斬也沒斬成怎么不見你罵?)
戰場語錄:“你的頭可有這山結實?”(嚇唬殷破敗,雷開。事實證明,還真就有些人的頭比山還結實,例如某楊、某余、某馬……)
嘆息:這倒霉孩子,僅比龍套強了那么一點點。

雷震子與天鼓山


雷震子 雷震子

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描述雷震子誕生在“燕山”,雖然文王居西岐(陝西)去朝哥(河南),應該不會經過今.天的河北,但小說中明文記載了雷震子是在“燕山”的茂密叢林中被發現的,蓋出自天降玄鳥之說。天鼓山即燕山支脈,此地山林茂密,在商周時代屬於鬼方之地,且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與將星-雷震子相關聯的石鼓、石楔、雷擊石等。

天鼓山,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舊屯滿族鄉,是鄉域內的歷史文化名山。“天鼓山”,也稱石鼓山、古砬子等,其主峰也叫小靈鷲峰、南天門。天鼓山是燕山、太行山脈支脈七老圖山余脈。灤河水系繞山而過,形成了狹長的灤河谷地即是舊屯滿族鄉的主要區域,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生態肌理。天鼓山的自然資源與宗教人文有著很大的契合點,其中以“天鼓雷音”為其特質,佛道融合於一山,佛教的天鼓雷音王佛有座騎為名“普化”的大鵬鳥,與道教的九天應元普化天尊都是雷神的顯現。在天鼓山有與之相關的石鼓、石橛、雷擊石等自然景觀,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

卡通片

哪吒傳奇 雷震子 哪吒傳奇 雷震子

在央視的卡通片《哪吒傳奇》中,雷震子是哪吒的夥伴,早年曾被紂王抓去當奴隸修鹿台,且他親眼看見自己的父親被紂王殺害,他夢想著飛,夢想著有朝一日打倒紂王。他出身平民,熱心、謙和。在經歷多次磨難之後,他成為一個持重、威嚴的大將。他之前總夢想著飛,總做些翅膀背在身上,希望.能夠實現飛的夢想,最後在神奇山谷實現了這個夢想,擁有了這樣一雙大翅膀,會飛,能扇火。最後也成了周武王姬發的得力助手。

日本的卡通片《仙界傳封神演義》中,嬰兒的雷震子在下雨的時候被姬昌在樹林中發現,成為了姬昌的第一百個兒子,因為是在打雷的時候發現的取名為雷震子。雷震子長大後救了被刺客追殺的姬昌,並且到處幫助窮苦人民,最後跟太公望一起消滅妲己。

電視劇形象

鄭鵬飛飾雷震子 大陸《封神英雄榜》

朱偉忠飾雷震子 大陸《封神榜》 少年雷震子由羅予奮飾演

李家聲飾雷震子 香港《封神榜之愛子情深》《封神榜之忠義乾坤》

翁清海飾雷震子 新加坡《蓮花童子哪吒》

李子軒飾雷震子 大陸《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封神榜之武王伐紂》

電影形象

向佐飾雷震子 大陸《封神傳奇》

遊戲

《封神榜之雷震子》

是一款劇情類的動作射擊遊戲,版面為橫向移動。該遊戲是根據“雷震子救父”這個動人的傳說故事改編而成的。

小說

《輪迴·藍色祀翼》

關於雷震子的記載在《封神演義》裡面也是片面的,肉身成聖的說法沒有根據。《輪迴·藍色祀翼》巧妙的運用這一點續寫了雷震子的後來命運。

武王伐紂建立大周。姜子牙在封神台封神之後,李靖、金咤、木咤、哪咤、楊戩、韋護、雷震子,此七人沒有受封,他們經過修煉可以肉身成聖,都各自回歸洞府。雷震子本可以歸終南山,但九尾狐妖氣未散,千年後恐怕危害人間。姜子牙等李靖、金咤、木咤、哪咤、楊戩、韋護六人走後,只把他留下,姜子牙默默的問雷震子:“你知道我為何把你一人留下?”雷震子跪拜道:“雷震子不知,還請姜師叔明示?”

姜子牙抬頭仰視垂首說:“我昨.日予觀天象,九尾狐妖氣未散,你的使命還沒有完成。”姜子牙從身上拿出一道符咒道:“這是我師傅給我的符咒,你前去巴子之地禹山腳下封閉狐狸洞,百年之後狐妖將困死在洞內,灰飛煙滅。”

雷震子接過符咒道:“我一定完成姜師叔交給我的使命。”雷震子站起身來告辭,欲想轉身。姜子牙叫道:“你不可馬虎,千萬要記住不可褻瀆符咒,如果狐狸洞沒有封住,你就不能聖歸仙界,一切後果將由你一人承擔。”

雷震子道:“雷震子謹遵師命。”雷震子收好符咒,張開翅膀,飛越萬里,過褒國,越漢水進入巴國的轄地。

六月天氣炎熱,正值正午,到了狐狸洞。狐狸洞邊有醴泉水,他看見瓊漿玉露似地醴泉之水,口又饑渴,沒有在意師叔姜子牙的告誡,俯下身子用手捧起醴泉水喝起來。醴泉之水如甘露,甜似美酒,一旦貪喝就會醉。雷震子就多喝了幾口,一喝不能罷,結果狂飲至醉。雷震子喝得太飽,還撒了一泡尿在醴泉旁邊,迷迷惑惑之中掏出身上的符咒,去封凍狐狸洞。符咒已經被褻瀆,而他卻不知道。雷震子借著酒意搖搖欲墜的樣子飛回終南山,飛越華山之時誤認為是終南山,就落在華山腳下歇息。華山的天氣風和日麗,悠悠蟬鳴,他落在一塊石頭上,旁邊一棵大赤松樹,躺下來就睡了一覺,這一睡就是兩千多年。由於風吹日曬,他竟然化作了一個石頭,石頭一年比一年小,幾千年後也只有五六斤重。

唐代評價

著名大詩人孟郊曾經遊歷華山,經過雲台觀時在松樹下乘涼,見石頭上還有一塊藍色石頭不禁感嘆,就吟詩一首《游華山雲台觀》:

華岳獨靈異,草木恆新鮮。

山盡五色石,水無一色泉。

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

夜聞明星館,時韻女蘿弦。

敬茲不能寐,焚柏吟道篇。

明記載

直到公元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2月2日,石頭滾落草間,天空突然一陣春雷,霹靂電光,就把華山下的一塊橢圓形石頭劈開,出現一個紅髮嬰兒。

華山多野獸,天空突然驚雷,野獸四處逃竄,一隻狐狸正好聽見嬰兒的啼哭之聲。嗅覺靈敏的狐狸非常狡猾,找到嬰兒含在嘴裡叼起就跑。

禹山紅嶺寺住持辛酉去洛陽白馬寺,過潼關,途徑華山,聞聽嬰兒啼哭之聲。尋覓多時,見一隻狐狸嘴裡叼著一個紅髮嬰兒,用地上的石頭將狐狸趕跑,狐狸丟下嬰兒就遁走草叢跑了。辛酉住持俯身抱起嬰兒,由於地處山林,十里之內並無人家,辛酉就收留了他。一陣驚雷,風聲如驚弦,辛酉就把紅髮嬰兒遂取名為驚弦。

《封神演義》雷震子形象的突出特徵是肋生雙翅,即"羽人"能飛。其成因有君權強化後人們對於超驗世界的企慕,中古漢譯佛經飛翔形象的影響,對殊方異域怪異動物的新奇想像等。仙道隱逸之士的詭異行為,也與羽人有翼飛升的傳聞互相生髮。唐宋到明清,神仙形象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神仙形象中人性化特徵增加,神異功能被愈益用於人世觀念的形象演繹。漢代羽人到雷震子形象的演變,正代表了神仙形象世俗化的變化趨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