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特徵
和蜘蛛、蠍子一樣,屬蛛形綱,但和蠍子不同目,屬鞭尾蠍目(或歸入有鞭目),故不是真正的蠍子,在日本亦能發現。胸部附肢基節的排列近似蜘蛛,線形鞭尾擬似蠍子毒針,但並不帶毒性而微布觸毛,為小型鞭蠍種,胸前螯型觸肢具有進食或撥土功能。鞭尾蠍體從小型到大型。美洲巨鞭肛蠍的體長達65毫米。體軀分前體和後體兩部分。前體有背甲覆蓋,背甲上有8~12個眼,分3組,在近前端的中部有1組,為2箇中眼;兩側各1組,各由3~4個眼組成。螯肢分2節,第2節為螯牙,與基節的突出部組成鉗。觸肢粗壯,分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基跗節和跗節6節。轉節內緣有1片狀突起,上有許多鋸齒。脛節內末端也有1明顯突起,其末端在雌體呈錐狀,在雄體呈棒狀。基跗節末端內緣有1突起(或稱不動指)與跗節(或稱可動指)組成鉗。步足一般分7節。第1足無膝節,而跗節分9個小環。第1足感受化學刺激和濕度,不用於步行。第2~4對步足為步行足,有膝節;跗節分3節,末端有3爪,行動一般遲緩。
後體(腹部)原由12節組成。第1節形成腹柄;第2~9節寬而分明,有背板、腹板和側膜;第10~12節退化,非常小,其各節的背板和腹板癒合;第12腹節之後為尾鞭,約由30~40小節組成。生殖孔在後體第2節腹板後緣。書肺孔兩對,位於第2、3腹節腹板的後緣。肛門開口於第12腹節。在後體的後半部有1對肛門腺,開口於肛門的兩旁。有鞭蠍受驚時,舉起腹部後端,射出肛門腺的分泌液。鞭肛蠍的分泌物中含84%的醋酸和5%的辛酸,辛酸使醋酸穿入來犯的節肢動物體內。肛門腺的分泌液能灼傷人的皮膚。排泄器為基節腺和馬氏管。
生活習性
習性
當受到驚嚇時高舉尾部,並由後端腺體噴出霧狀醋酸驅趕天敵。它通常白日休息蟄伏在潮濕岩石塊下,由於身體扁平潛行方便,非翻開石塊則難以發現。夜間獵食以昆蟲為主,進食習慣以昆蟲胸節為開始,常多日進食一次。由於鞭蠍捕食能力不佳,身處野外常處飢餓狀態,因此會有兩隻蠍子相殘情形發生。雌雄分辨,可從觸肢的形態區分。由於此生物以書肺呼吸,較能適應潮濕高溫之處,潛水能達三分鐘以上。過去台灣鞭蠍原本廣泛分布於全省鄉間田野或河流石縫間,少有天敵,由於環境變化甚大,現已逐漸少見。現在在湖南中南部丘陵地帶時常可見,山間或田野,甚至鄉間廁所都能見到。食性
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蟲。有鞭目動物以蟑螂、蟋蟀、蝗蟲、螞蟻等昆蟲為食。由觸肢捉住並撕裂獵物,然後轉給螯肢。有鞭蠍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則隱蔽在葉、石塊等下面。少數生活在沙漠中,大多數喜歡潮濕的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