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接收機

雷達接收機

對雷達天線收到的伴有干擾信號的目標回波信號進行處理,並轉換成適於終端觀測和記錄的設備。

正文

 雷達接收機的作用主要是變頻、濾波、放大和解調等。濾波的作用是濾除無用的干擾信號而保留有用的目標回波信號;放大和解調的作用是從回波信號中提取目標距離、速度和角度信息,以模擬或數位訊號的形式傳輸給顯示器或計算機等終端設備。雷達受到的干擾包括接收機內部和外部的噪聲干擾;鳥群、雨雪、海浪、地物反射的雜波干擾;友鄰雷達、通信設備的同頻干擾;敵方施放的各種有源或無源干擾(見雷達抗干擾)。
雷達接收機雷達接收機
組成 雷達接收機因體制不同而有不同的組成部分。圖中為典型的脈衝雷達超外差接收機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天線收到的目標回波和干擾信號,通過天線收發開關後一般先經過低噪聲高頻放大器放大,並初步濾除干擾。在混頻器中, 高頻脈衝信號(中心頻率為f0)與來自本振的高頻連續波信號(頻率為fL)進行混頻,輸出頻率為fi=f0-fL的中頻脈衝信號。雷達接收機的中頻一般介於0.1~100兆赫之間,但也有採用兩次混頻的(高中頻和中頻)。典型的高中頻有500兆赫、1000兆赫或更高一些;典型的中頻有30兆赫和60兆赫兩種。中頻信號與原來的高頻信號具有相同的頻譜形狀,只是中心頻率由f0移至fi,保留了原回波信號所包含的目標信息。中頻信號在多級中頻放大器中進行放大和濾波。接收機的頻頻寬度通常由中頻放大器的頻寬決定。中頻放大器的頻寬和頻率特性的選擇,對濾波作用的影響很大。一般按輸出信-噪比最大的準則選取,有的雷達(如精密跟蹤雷達)要求波形失真最小。接收機中頻放大器實際上起匹配濾波器的作用。在包絡檢波器中,中頻脈衝信號通過非線性的頻譜變換作用濾除中頻成分,輸出視頻脈衝,經過視頻放大後傳輸到雷達終端設備。除了這些基本組成部分之外,為了保證雷達接收機的正常工作和提高雷達抗干擾能力,通常還有一些輔助電路,例如手動增益控制電路、自動增益控制電路、自動頻率控制電路和各種抗干擾電路等。
主要性能指標 衡量雷達接收機性能的主要指標有靈敏度、選擇性、可靠性、抗干擾性、動態範圍、波形失真和恢復時間等。
靈敏度 接收機檢測微弱回波信號的能力。接收機靈敏度越高,雷達作用距離越遠。雷達接收機的靈敏度通常用最小可檢測信號功率S雷達接收機表示。當接收機的輸入信號功率達到S雷達接收機時,接收機就能檢測出這一信號。否則,信號將被淹沒在噪聲干擾之中而不能檢測。由於噪聲具有隨機性質,噪聲中信號檢測屬於統計判決問題,起作用的是信-噪比。而最小可檢測信-噪比(S/N)雷達接收機,是指保證檢測裝置具備一定的發現機率和虛警機率所需的最小輸入信-噪比。於是,接收機靈敏度的表達式可寫為

雷達接收機

式中k=1.38×10-23J/K為玻耳茲曼常數;Bn為系統的噪聲頻寬;Ts=Ta+Te為系統噪聲溫度;Ta為天線噪聲溫度;Te=(F-1)290K為接收機有效輸入噪聲溫度;F為接收機噪聲係數。但是,雷達接收機(也稱識別係數) 不僅與接收機中頻、視頻頻寬有關,還與脈衝積累數、天線波束寬度、顯示器光點直徑等因素有關。因此,上述定義的靈敏度不僅與接收機有關,而且還與雷達其他分機性能和雷達工作狀態有關。它實際上是雷達整機的一個參數,故稱之為實際靈敏度。為了排除接收機以外的因素,需要另行給出定義,此時靈敏度表達式為(S雷達接收機)0=KTSBn,稱為臨界靈敏度,它是專門用來衡量接收機本身的靈敏度。雷達接收機的靈敏度一般以資用功率表示,並常以相對於1分貝毫瓦(dBm)計值,即S雷達接收機
(dBm)=10 lg S雷達接收機/10-3一般超外差雷達接收機的靈敏度為-90~-110dBm。
動態範圍 接收機能夠正常工作所容許的輸入信號強度變化範圍。在接收機內部噪聲電平一定的條件下,信號太弱便不能檢測;信號太強,接收機會發生飽和過載,使目標回波顯著減小,甚至丟失。因此,動態範圍是雷達接收機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最小輸入信號強度通常取最小可檢測信號S雷達接收機;允許的最大輸入信號強度則根據正常工作的要求確定。所謂正常工作,是指接收機不過載並且對預期特性的偏差不超出一定的標準。例如,對線性接收機通常以增量增益下降不超過1分貝為準;對於對數接收機或限幅接收機則以允許的對數特性誤差或限幅特性誤差不大於±(5~10)%為準。為了保證對強、弱信號均能正常接收,接收機應有較大的動態範圍,這需要採取一定的抗過載飽和措施,如採用瞬時自動增益控制電路、靈敏度時間控制電路和對數放大器等。接收機動態範圍的定義式為

雷達接收機

式中P雷達接收機和 U雷達接收機分別為最小可檢測信號功率和電壓;P雷達接收機和 U雷達接收機分別為接收機正常工作所允許的最大輸入信號功率和電壓。但是,接收機的動態範圍還與輸入信號類型有關。當輸入信號為點目標回波、分布目標回波或寬頻噪聲等不同類型時,接收機的動態範圍有所不同。
雷達接收機雷達接收機
選擇性 接收機選擇所需信號和濾除鄰頻干擾的能力。
波形失真 接收機輸出信號波形對其輸入高頻信號包絡波形失真的程度,常用脈衝前沿上升時間、後沿下降時間和頂部降落等參量表示。
可靠性 接收機在長期工作過程中,能夠穩定工作的時間所占的比例。所謂穩定工作,是指接收機不產生自激,接收機參數(如增益、頻寬等)的變化不超出允許範圍(每小時參數變化不超過 1%)。接收機基本可靠性一般應大於99%。
抗干擾性 接收機對抗各種干擾的能力。干擾包括雜波干擾、鄰站干擾和敵方施放的各種干擾。
恢復時間 雷達接收機從不能正常工作到恢復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主要部件的作用和性能 ①低噪聲高頻放大器:為了確保雷達接收機的低噪聲性能,提高靈敏度,通常在混頻器之前加低噪聲高頻放大器。高頻放大器的功率增益一般應大於20分貝,這樣才能減小混頻器噪聲的影響,降低整個接收機的噪聲係數。早期多採用超高頻電子管或行波管作為高頻放大器件,也有採用微波電晶體高頻放大器或參量放大器的。現代雷達接收機大多採用場效應管低噪聲放大電路。②微波混頻器:按工作方式分為單端混頻器和雙端混頻器(平衡混頻器)兩種。混頻器根據結構又分為同軸線型、波導型和微帶型等三種。平衡混頻器能抑制偶次諧波所產生的寄生回響和本振噪聲的影響。微帶型平衡混頻器的特點是結構輕巧、製作方便和動態範圍較大。③穩定本振器:雷達對接收機本振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如動目標顯示雷達要求本振短期頻率穩定度高達10-10 。造成本振頻率不穩定的因素很多,採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對機械振動、聲振動、電源紋波等干擾調製源可採用防振措施和電子穩壓技術減小其影響。本振產生的寄生頻率和噪聲(如調幅噪聲和調相噪聲)是較難克服的不穩定因素。其中調幅噪聲比調相噪聲小得多,可採用平衡混頻器加以抑制。因此,對本振穩定度的要求,一般是根據所允許的相位噪聲來確定。常用的穩定本振有空腔穩定型、晶振倍頻型和鎖相型。採用鎖相技術不僅可以構成固定頻率的穩定本振,還可構成可調諧的穩定本振。本振已廣泛採用固態化的頻率綜合器。④中頻放大器:接收機的濾波和放大作用主要靠中頻放大器完成。中頻放大器的頻頻寬度和頻率特性,直接影響濾波作用,關係著接收機的靈敏度、波形失真等重要指標。為使輸出端的信-噪比最大或波形失真最小,中頻放大器應有一個最佳的頻頻寬度和頻率特性形狀,以實現最佳濾波。匹配濾波器是能給出最大信-噪比的最佳線性濾波器,一般比較難於實現,常用多級中頻放大器近似實現。但這會引起一定的失配損失。採用頻寬為 雷達接收機(τ 為脈衝寬度)矩形特性的中頻放大器時,輸出信-噪比損失僅約為0.8分貝。精密跟蹤雷達要求波形失真小,一般選頻寬雷達接收機。⑤對數放大器:它不僅是抗過載飽和,提高接收機動態範圍的有效措施,還可用以抑制雜波干擾,構成恆虛警電路。對數放大器可用在中頻部分,也可用在視頻部分。雙增益對數中頻放大器的對數特性精度很高,用得最多,動態範圍可達80~100分貝。⑥恆虛警率處理技術:在強幹擾背景下的信號檢測,不僅要求有一定的信-噪比,而且要求接收機具有恆虛警率處理能力,以便在干擾強度變化時能自動調整接收機的靈敏度,保持信號檢測的虛警率恆定,使自動檢測時計算機不致因虛警太多而過載。在雜波包絡服從瑞利分布時,廣泛套用的恆虛警電路有對數-快時常電路和鄰近單元平均恆虛警電路。在干擾的機率分布未知時則須採用非參量恆虛警處理技術。
參考書目
 R.L.米切爾著,陳訓達譯:《雷達系統模擬》,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R.L.Mitchell,Radar Signal Simulation,Artech House,Dedham,1976.)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