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沙德·卡普欽斯基(1932-2007),生於波蘭東部小城平斯克近郊一鄉村教師家庭。童年遭受二戰磨難。高中畢業後開始發表作品。1951年考入華沙大學語言文學系,後轉入歷史系學習。1956年畢業分配到《青年旗幟》雜誌社工作,同年派往印度。1957年從日本轉道北京,任特派記者。從此開始了他四十餘年駐外記者的生涯,足跡遍及五洲四洋六十多個國家,特別是深入拉美、非洲、中東等人跡罕至的蠻荒地帶,親臨火線,發回瀰漫著硝煙的真實報導和照片。他一生親歷二十七場革命和政變,四次被判死刑,四十餘次被拘關押。同時作為作家,獲四十六項國內國際大獎,六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創作了二十餘部文學作品,有的被譯成三十餘種文字,在世界廣為傳播,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生命中的另一天》(1976)《皇帝》(1978)、《伊朗王中王》(1982)、《帝國》(1993)、《太陽的影子》(1998)、《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2004)。《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2004)是作者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他集四十年戰地記者生涯的切身感悟,利用一生所藏資料的精華寫成的一部深含寓意和思想的作品。全書由28篇互為關聯的紀實性散文組成。每一篇記述的都是他到一個國家的親身經歷,這些故事或聳人聽聞、或耐人尋味、或扣人心弦、或發人深省,構成一幅幅動感的風雲變幻的世界歷史畫面。作者在夾敘夾憶中,精心選擇地插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的描寫,跟蹤古人的腳步,尋訪人類的遺蹟,利用切換歷史時空的方法,引導讀者去做深層次的思考。作者以其洗的煉語言,巧妙的構思,新鮮的思想,撫今追昔,試圖得出他對人類歷史發展的看法:國家集權、世界霸權是我們這個地球戰火連年不斷的根源。
國外媒體評價
《紐約時報》
卡普欽斯基在為時代撰寫歷史。
《時代》周刊
當我們孩子的孩子想去了解20世紀晚期的殘酷時,他們就應該去閱讀和研究卡普欽斯基。
《華爾街日報》
卡普欽斯基的文筆精練適度,絲毫不見憤世嫉俗,體現了文學的力量和視野。
《波士頓環球周報》
他是一個用眼睛感覺和用心思考的作家。徘徊在我們腦海中的是一個詩人帶給我們的超現實的縈繞不去的景象。因為一些奇怪的、不適宜的命運糾纏,這個詩人最終成了記者。
美國《金融時報》
卡普欽斯基的去世,是波蘭文學、波蘭文化的一個重大損失,他是人類痛苦的見證人,也是人民希望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