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譯名:Restrepo
劇情介紹
影片將鏡頭對準了駐守阿富汗境內最危險的山谷的一隊美國士兵。影片真實地紀錄這些士兵們一年的生活,包括期間他們與塔利班的激烈交火和艱難的勝利。
影片記錄了一隊美國士兵在阿富汗克倫加爾山谷野戰排的經歷。這部電影聚焦於一個15人的哨所,它以一名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士雷斯特雷波命名以示紀念,而這個哨所被認為是在美國軍隊的最危險的職位之一。在這部充滿體驗感的電影中,攝影機從未離開這個山谷,也沒有與將軍或是外交官的採訪,你將伴隨著鏡頭去體驗片中的爆炸、惡戰和兄弟情誼。
相關評論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和堅定(整個電影過程都是深深的恐懼)以至於你不忍觀看,但是在你堅持看完之後,也是一種感到珍貴的電影體驗。
——《紐約觀察家》
在《雷斯特雷波》的電影拍攝中採用了有節制的節奏,其結果卻加強了我們對那些孩子正經受危險的真實性的認識。
——電影線上
我懷疑你是否能看到第二部戰爭紀錄片,如同本片一樣將戰爭表現得如此混亂。
——《娛樂周刊》
幕後製作
資深記者的紀錄片嘗試
在《雷斯特雷波》之前,無論是塞巴斯蒂安·榮格爾,還是蒂姆·赫瑟林頓,都與導演這樣的職業沒有關係。塞巴斯蒂安·榮格爾是位資歷豐富的記者,同時也是一位作家,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即是在2000年被搬上銀幕的《完美風暴》。而蒂姆·赫瑟林頓則是一位記者兼攝影師,在波士尼亞和阿富汗戰亂的戰地報導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談及前往阿富汗創作這樣一部紀錄片的初衷,蒂姆·赫瑟林頓表示,“整體上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塞巴斯蒂安有一架攝像機,與ABC新聞網又有著良好的關係,所以他自然的有了拍攝一部紀錄片的想法。我開始並沒有把他的想法太當回事兒。”塞巴斯蒂安本人甚至也表示,他開始也只是有個想法,沒有太認真對待。但是接下來,這個想法漸漸成為了一部紀錄片的雛形,蒂姆·赫瑟林頓接著說道,“你知道,我之前也為電影做過攝影,所以我開始感覺,‘這(拍攝電影)不可能真的發生’,我們都為《名利場》工作。我是一個攝影師,他是一個作家。我後來想,‘來來來,我們拍一小段,讓我們把它當作給《名利場》的作品吧’,這是很重要的決定。在我拍了一小段後,就被這個過程中的經歷所震撼,他(塞巴斯蒂安)也來到了現場與我一起工作。我們彼此看了看,最終決定‘好的,讓我們拍攝一部電影,一部真正的電影’”
以融入危險去記錄危險
在2007年,他們決定跟隨一個整體部署在阿富汗克倫加爾山谷的野戰排,跟隨著這群處於阿富汗最危險戰地的戰士們,他們一共前往駐地10次,拍攝了超過150個小時的素材,不單單包括戰鬥場面,也有士兵們在此地的恐懼和困境。拍攝過程中,儘管常常處於戰鬥狀態,不過塞巴斯蒂安·榮格爾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倒不是太在意,總體看沒有太多困難,主要是拍攝過程中光線常常達不到最佳拍攝條件,沙塵常常復蓋於鏡頭上。蒂姆·赫瑟林頓也表示困難主要在身體上,跟著士兵巡邏和戰鬥中奔跑都是對體力的巨大挑戰。
而拍攝戰地記錄片,也時刻面臨生命危險,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專門的士兵保護他們,正如導演所說,在戰場上激烈戰鬥的時刻,讓一個士兵遠離戰鬥現場去保護兩個記者是荒謬的。所以,他們常常在大致離戰鬥發生地段400米的地區拍攝,同時他們也沒有配備武器,手上只有攝影機。二位導演都有10年以上的戰
地報導經驗,儘管在戰鬥技巧上他們並沒有太多經驗,但是對於戰地環境,他們甚至比野戰排中的一些士兵,特別是18歲的新兵們更有經驗。至於紀錄片拍攝中常常發生的關於記錄者和被記錄者的關係的爭論,在本片中,二位導演作為了直接參與者,融入到團隊中。所以當他們也在裝甲車中時,如果發生戰鬥,他們也要向機槍手傳遞彈藥,否則,單純試圖作為一個觀察者,也是不會被士兵們允許進入裝甲車占一個位置的。兩位導演對此深有感觸,他們深深的嵌入到戰爭機器中去,吃士兵們的食物,在士兵們睡覺的地方歇息,成為這個野戰排的一部分。他們並沒有配備武器,也不必真正的去站崗,但是他們需要與士兵一樣按時醒來,去拍攝他們站崗的鏡頭。而在拍攝過程中,電影製作者也與士兵們緊密聯繫,產生了深深的友誼。
一場真實的戰爭體驗
如果說《拆彈部隊》以寫實的方式表現了一線士兵的危險與恐懼的話,那么《雷斯特雷波》就更進一步了,因為,它就是現實,它真實的記錄了戰場上發生的一切。在這部影片中,你可以聽到這些士兵的對話,注視他們危險的巡邏,你可以了解到他們被迫在有限的資源下盡力完成任務。不再是正面大規模作戰狀態下的壓倒性兵力優勢,他們裝備不足,筋疲力盡,危險的被隔離和偷襲。在這裡,你才能感受真實的戰爭的殘酷和其中的參與者的恐懼和無助,正如鏡頭中,導演們表達的對那些士兵的同情,他們目睹最好的朋友們在他們面前犧牲他們時刻擔心在冷槍中喪命。導演深入到士兵們的生活中去,展現了全方位的戰地生活細節,正是這種戰地處境可能對觀眾產生深深的代入感,讓人身臨其境的去體會此中滋味,或許觀看之後,你將對戰爭生出一絲新的體會,新的認識。
幕後花絮
·本片參加了2010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並獲得評審團最佳紀錄片大獎。
·兩位導演的人生經歷中都有著豐富,乃至傳奇的戰地經驗,在塔利班掌權阿富汗的時代,塞巴斯蒂安·榮格爾曾經跟隨阿富汗反政府游擊隊,記錄他們與塔利班的戰爭。而蒂姆·赫瑟林頓是近期賴比瑞亞內戰過程中,唯一一位在叛軍陣中跟蹤報導的攝影師。
·一天的戰鬥結束後,一位士兵盤坐在地上,彈著吉他,唱著懷念家鄉的小調,你可以從其他士兵的臉上,看到疲倦,勞累,以及思念——對家鄉深深的思念,伴著低沉而清亮的歌聲,時間進入了黃昏。而明天,迎接他們的,還將是無止境的戰鬥。
《雷斯特雷波》VS榮譽勳章
獲得聖丹斯電影節評審會紀錄片大獎的《雷斯特雷波》由《完美風暴》他們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從2008年開始,專門跟蹤了美軍一個野戰排整整一年時間,記錄下他們在阿富汗執行任務和生活的片斷。片名“雷斯特雷波”是他們一個犧牲戰友的名字,他們用其命名自己的哨所以示紀念】
一部遊戲,能將“戰爭”說到什麼樣的高度?《使命召喚》把“戰爭”說成了一句歐洲的諺語:戰爭,是死神的盛宴。所以在COD中,死亡的節奏是如此緊密,動視仿佛給死神打了足量的雞血,讓他能夠每隔幾秒,就製造一次慘烈的遭遇戰,或者讓戰友們的生命,在好萊塢式的華麗劇情中,盛大的死去;而《戰地》系列,則將“戰爭”說成了俾斯麥的一句名言: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所以,我們在BF中,能夠看到血肉與鋼鐵的魂靈交纏糾錯,死神乘上了強力的載具,藉助強力的寒霜引擎,把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類碾碎、轟碎、炸碎...
雷斯特雷波微新聞
著名導演、攝影師、戰地記者蒂姆·赫瑟林頓在利比亞不幸遇害去世,享年41歲。他的紀錄片《雷斯特雷波》曾獲得今年奧斯卡提名。第83屆奧斯卡獎提名紀錄片《雷斯特雷波》導演之一、著名戰地攝影記者蒂姆·赫瑟林頓周三(4月20日)在利比亞西部城市米蘇拉塔(Misrata)遇難。
據報導,蒂姆·赫瑟林頓死於利比亞政府軍與反抗武裝的戰鬥中,和赫瑟林頓同行的攝影師克里斯·洪德羅斯(Chris Hondros)也不幸身亡。當時,赫瑟林頓一行人正在米蘇拉塔報導利比亞內戰的情況,結果遭到了政府軍的炮擊。在遇難前一天,赫瑟林頓在微博上寫道:“米蘇拉塔被政府軍團團包圍,正遭受狂轟濫炸,沒有北約軍隊的跡象。”
蒂姆·赫瑟林頓1970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在成為一名攝影師之前,他曾在牛津大學研修文學,他的第一份新聞工作是在英國老牌雜誌《大志》(The Big Issue)擔任攝影記者。此後十來年的時間裡,蒂姆·赫瑟林頓一直活躍在賴比瑞亞、尼日尼亞、獅子山等西非國家,用攝影機記錄西非的政治風雲變幻。在2004年問世的紀錄片《賴比瑞亞內戰》以及2007年問世的紀錄片《馬背上的惡魔》中,蒂姆·赫瑟林頓都是攝影師之一。在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中,蒂姆·赫瑟林頓和他的同伴詹姆斯·布拉巴宗(James Brabazon)是僅有的兩位在反政府武裝控制區域生還的外國記者。
蒂姆·赫瑟林頓的攝影作品曾獲得過包括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在內的多項大獎。他最為人熟知的電影作品是和美國導演塞巴斯蒂安·榮格爾合作執導的《雷斯特雷波》,該片獲得了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提名。這部記錄電影中,蒂姆·赫瑟林頓將鏡頭對準了駐守阿富汗境內最危險山谷的一隊美國士兵的生活,展現了他們與塔利班的激烈交火和艱難的勝利。憑藉《雷斯特雷波》,蒂姆·赫瑟林頓還曾入圍了第63屆美國導演工會獎的最佳紀錄片導演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