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7~1930年居住在巴黎,此後一直住在布魯塞爾。早期受立體派,未來派及純粹主 義的綜合影響。1925年他深受基里科的影響,因此放棄自己早期的風格。他將突兀,不合理的物體並列,同時營造一種安靜,近似恍惚的氣氛,藉此表達他對神 秘世界的感覺。他和達利不同,他不以繪畫表現個人的困惑或幻想;他作品的特色是智慧,諷刺,還有一種機智論辯的精神,而非自我披露。1943~1946 年,他採用印象主義的畫風和顏料。1947年冬到1948年他所謂的野獸派時期~他畫了一系列色彩強烈,意象怪異的傑出作品,批評家對於實驗性的作品反映 一般都不佳,於是他有回到他熟悉的風格。他對波普藝術的影響十分重大。作品有《夜的意味》,《襲擊》,《白紙委任狀》。
Rene Magritte 馬格利特全名叫 B·Francois Guislan Magritte, 於1898年11月21日出生在比利時的Lessines。他於1967年逝世於布魯塞爾,享年69歲。藝 術史上的成就莫過於創立超現實主義 ,他是當時第一位超現實派畫家。馬格利特 對童年的往事大都忘記得一乾二淨,當有人問他哪件事記得最深刻時,他便會 說在孩童時,很喜歡與一 個可愛的小女孩走到個匯置的墳場裡玩耍。有一天,當 他們爬過圍欄入到墳場後,看見一位畫家正在埋頭苦幹地畫畫。在好奇心的驅使 下,他走上前去看畫,發覺畫中的景物就是墳場。當他看完幅畫後感到十分托異 :畫得異常真實,十分好,從此他便對畫產生了濃厚的 興趣 。
在未出道時,他做過幾年商業性的畫家。有一次, 他被任命擔任牆紙的設計--一份沉悶的工作。縱使這樣,他仍然工作了好一段時間 ,並培養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學會了將一些影像不斷重複的技巧 。
馬格里特出生於埃諾省萊西納,是裁縫父親內浦馬格列特(Léopold Magritte)的長子,母親則做女帽的銷售。童年時常常搬家,10歲時就開始學畫,1912年母親投河(桑布爾河Sambre)自殺,原因不明。當其母親的屍體被撈上來時,馬格列特當時在場,母親浮屍時被衣飾覆蓋著臉部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這令他在1927年至1928年所的畫的人物也是被衣布覆蓋著臉孔,包括《愛人》(Les Amants),但他本人並不喜歡這個解釋。馬格里特青年時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就學兩年,1918年畢業後曾在壁紙工廠負責花紋設計。1919年,他開始對未來主義和奧費立體主義產生興趣,並受到大他十歲的義大利畫家基里訶的影響,開始了超現實主義的風格。
1922年他與童年玩伴喬吉特·伯婕(Georgette Berger)結婚。(兩人在1913年認識)
1925年,他決定放棄抽象畫法,受到法國超現實主義的詩,以及奇里哥(Chirico)的影響,決定了自已在繪畫上的新方向。
1926年,他開始全職繪畫,並於同年畫成《迷失的騎師》(Le jockey perdu),為第一幅超現實主義作品。並在1927年在布魯塞爾舉行首次的個人畫展,但遭到大量侮辱性的批評。這次失敗使他感到鬱悶,於是他移居巴黎。
1927年到1930年間,他移居巴黎。在這期間,他認識了安德烈比圖,並加入了超現實主義者的行列,大量的創造出具有神秘語意的迷人畫作,同 時也為許多時裝海報或樂譜封面進行商業平面設計,1936年他的作品曾到美利堅合眾國紐約展出,後來又在1965年現代藝術博物館、1992年大都會藝術 博物館舉行回顧展。後來他又回到布魯塞爾,與他的弟弟成立一間公司,賺取生活收入。
在納粹德國占領比利時王國期間,他堅持留在布魯塞爾,因而與安德烈決裂。在這段時期,他放棄在作品中展現野蠻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後來又恢復了。
晚年的馬格利特定居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67年8月15日因胰臟癌病逝,死後葬在蘇哈比(Schaarbeek)公墓。
自1960年代起,馬格列特的作品引起公眾的高度興趣,更影響普普藝術、簡約主義及概念主義。
人物榮譽
在2005年,他被列舉為「大比利時人」瓦隆區的第九位,在佛羅明區的第十八位。
2008年11月21日google的首頁出現紀念他的logo.
作品特色
形象的叛逆 The Betrayal of Images馬格里特最為代表性的超現實主義畫作為一幅寫有“你看到的不是菸斗”的菸斗畫作。創作於1929年,名為《形象的叛逆 The Betrayal of Images》。此畫經常被用來解釋超現實主義的觀點,並用於書籍和教學上。此外後世的學者認為馬格里特母親的投水自殺對他心理有很大的影響。此點可由他許多關於破碎的女體畫作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