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以農作物主要有害生物可持續防控、入侵有害生物預警與防控、生物源新型農藥研發及套用、主要農作物抗病性狀發掘與套用、環保型和專用肥研發、水肥高效利用、山地綜合開發與節水農業、低碳農業和循環農業、農業面源污染防控、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等為研究重點,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農業生態體系及農業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為雲南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服務,推進農業區域經濟的發展。
研究所下設6個研究中心,即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土壤肥料與農業環境研究中心、農藥研發與套用技術研究中心、數位化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分析檢測研究中心和特色植物資源研究中心。研究所現有職工141人,其中,科研人員108人。研究員14人,副研究員33人;博士11人,碩士26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人,雲南省技術創新人才2人,院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3人。入選院級創新團隊3個。“十一五”期間,全所科研項目216項,到位經費6400萬元;獲各類科技成果10餘項;發表論文325篇,其中SCI收錄18篇,核心期刊發表185篇,出版專著12部;獲3個發明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面積5065.06萬畝,為菸草等省內外20餘家涉農龍頭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相關詞條
-
農業科學院
研究所分布在全國16個省(市、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級綜合性農業...。 1974年,中國農林科學院新建了農業研究所、養豬研究所和興城果樹試驗站,同... 基本情況農業科學院即中國農業科學院,創立於1957年3月1日...
-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創立於1912年,是省政府直屬的多學科、綜合性、公益性、社會性的唯一農業科研機構。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要的職責任務是圍繞全省糧食安全,農...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
同時,高山所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和綜合實力也得到了不斷提升。 在農業科技進步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
-
農業科學[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
農業科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林業科學和水產科學有時也包括...
歷史 內容 分支 發展前景 科研機構 -
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
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是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進一步激發億萬農民民眾和全國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凝心聚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建...
評選範圍 評選條件 獲獎名單 -
農業旅遊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旅遊產...
意義 作用 特點 發展模式 國外發展概況 -
雲南省植物學會
雲南省植物學會是掛靠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全省性自然學科及植物學科技工作者自願結合,並依法登記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的法人社會團體組織,是黨和政府團結和...
學會簡介 學會歷史 學會領導 專業委員會 學會章程 -
劉學敏[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劉學敏,男,1963年11月生,山西省襄汾縣人。現為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教育部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重點實驗室教授,資源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師範大學資源...
人物簡介 聯繫方式 研究項目 著作和論文 調研和考察 -
李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李隆,男,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生態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中國生態學會農業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情況 主要研究領域與項目 主要科研論文與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