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音樂

有的民族或地區,幾乎還處在音樂的童年時期。 以民歌為例,有的民族品種單一,其旋律、音調還近似於勞動的呼號、語言音調的誇張;而有的民族,則不僅體裁、形式多樣,且有的已發展為大型聲樂套曲,如紅河地區的彝族民歌“四大腔”即是一例。 因此有人認為,雲南民族音樂可以視為人類音樂文化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由於各族文化發展的極不平衡,彼此的音樂文化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的民族或地區,幾乎還處在音樂的童年時期。以民歌為例,有的民族品種單一,其旋律、音調還近似於勞動的呼號、語言音調的誇張;而有的民族,則不僅體裁、形式多樣,且有的已發展為大型聲樂套曲,如紅河地區的彝族民歌四大腔”即是一例。其中如景頗、納西、僳僳、彝、佤、壯、傣、瑤等民族則已擁有多聲部演唱形式。再以器樂為例,許多民間樂器,至今仍保持著十分粗糙簡樸的形態,如基諾族獵獲歸來所演奏的竹筒,流傳於個別彝族地區的阿烏、土洞蕭(近似古老的塤類樂器)等即是;而有的民族則已發展為頗具規模的民間樂隊,並擁有成套的演奏曲目。因此有人認為,雲南民族音樂可以視為人類音樂文化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