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雲南太華寺又稱“佛嚴寺”,位於太華山上,居西山群蜂之中,森林茂盛,為西山最高峰,海拔2500米。它始建於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為梁王甘麻刺創建。雲南禪宗的"開山第一祖"玄鑒(又名無照常在此講經說法。後改稱為太華寺,被明黔國公沐英奉為家廟。明末被毀,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總督范承勛重建。大悲閣在鹹豐年間遭戰火燒毀, 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又重建。特色
寺坐西向東,沿中軸線有石牌坊、天王殿、大雄宅殿、大悲閣、縹渺樓、水榭長廊等主要建築。其建築沿山勢層層構築,左有明鏡軒,右有思召堂,東南有望海樓。整座寺院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左、右有遊廊與亭、閣、樓、台相連,氣勢非凡。寺內花卉園林相間,素以花木繁茂著稱,有玉蘭、山茶、梅花、杜鵑、丹桂,四時花開,奼紫嫣紅,環境清幽,獨具中國寺廟園林的特色。太華寺,又名佛嚴寺,由雲南禪宗第一師玄鑒創建。梁王賜寺額佛嚴寺,後因太華山而得名。至今已歷經七百年風雨駁蝕和兵燹的滄桑歲月,明清兩代多次擴建和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築風格。
太華寺座西面東,規模宏闊,布局嚴謹,四合五天井,走馬戲角樓,展現了多民族傳統的穿斗結構。寺內亭、閣、廊、池匯成曲,清幽恬靜。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兩分出遊廊,與兩廂亭閣樓台相串連,全部建築占地3562平方米。建築藝術別具特色,介於北京宮廷園林建築和蘇州人工園林建築之間。太華寺,萬松環翠,鳥語花香,院宇清秀,曲徑通幽,令人耳目一新。
寺內附屬建築頗多,大雄寶殿北側面原為“思召堂”,是明初黔國公沐英的祠堂,近年來已重建成冷飲和茶室。南側為 “映碧榭”,側樓南側中部凸出,成為亭台,伸進碧池之中。池約兩畝見方,分大小兩池,內有假山嶼點綴,池周環以曲廊,山、水、樓、廊相襯,美不勝收。
大雄寶殿東面的“萬頃樓”壁有康熙帝御書:“世濟其美”。碑銘:“登樓遠眺,東浦彩虹,西山蒼翠。朝觀日出,浪花紅艷;夕視歸帆,百舟似箭。千艘蟻聚於雲津,萬舶蜂屯於城根”。仿佛置身於海市蜃樓之中。太華寺,繁花似錦,品種眾多。那紅艷似火的茶花,亭亭玉立的白玉蘭、紫玉蘭、硃砂玉蘭;那如臘塑的梅花,在新春之際,開滿枝頭,布滿庭院,爭艷鬥奇。輕風吹來,陣陣花香伴著善男信女點燃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仙境,令人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