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千尋塔

雲南大理千尋塔

千尋塔東臨洱海,西負點蒼山,是南詔都城大理的標誌性建築。 千尋塔在三塔中最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 大塔後面的南北兩座小塔,都比千尋塔矮。

雲南大理千尋塔崇聖寺千尋塔建於公元九世紀,在大理屬南詔國,約當內地唐代中晚期。千尋塔是磚結構密檐塔,檐數多達16層,高58米,是密檐塔中檐數最多者,也是比例最為細高者。塔的造型與唐代其他密檐塔近似,即底層特高,上有多重密檐,全塔中部微凸,上部收分緩和,整體如梭,檐端連成極為柔和的弧線。但千尋塔各層塔檐中部微向下凹,角部微翹;塔底層東為塔門,西開一窗,以上各層依南北、東西方向交錯設定券洞和券龕,對於在此以前各密檐塔每層塔身上下直通開券洞的做法有所改進,較有利於抗震,造型上也更有變化。千尋塔東臨洱海,西負點蒼山,是南詔都城大理的標誌性建築。在千尋塔的西面,南北對稱有兩座八角平面磚砌密檐式塔,二塔形象和大小相近,高度均約40米,大約建於宋代。三塔峙立,為大理的秀麗湖山增添了不少美色。
千尋塔聳立在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崇聖寺,是國內外聞名的南詔名勝之一,是一座建於六詔時的古剎。現在寺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千尋塔在三塔中最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塔的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於唐代南詔保和年間。塔高69?13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層,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級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解決了塔內的採光通風問題。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層向內收束,最後集束於塔頂。因此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地直線向上,而是微凸,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相同。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鑄的金鵬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塔下有明朝黔國公沐氏楷書“山海大觀”四個大字,每字縱橫四丈,用文石鑿成。塔的底層高約13米。
大塔後面的南北兩座小塔,都比千尋塔矮。南小塔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是實心磚塔。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它們的建築時代晚於千尋塔,大約在五代時期。
三塔建築規模宏偉,設計水平高超。雖經一千多年的風雨剝蝕和無數次地震的搖擺,塔基仍很堅固,塔身也未見傾斜。據《南詔野史》記載:塔上有一萬一千多尊銅佛,用銅40500斤。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六日大地震和1925年大地震時,大理城內房屋十有九塌,三塔卻安然無恙。1978年政府撥款維修三塔,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千尋塔頂有純金觀音像、金質釋迦牟尼坐像等幾百尊,及大量珍珠、瑪瑙、水晶、珊瑚、繪畫等。這些都是研究南詔和大理國經濟、文化十分珍貴的文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