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七葉樹(原變種)

雲南七葉樹(原變種)

雲南七葉樹(拉丁學名:Aesculus wangii Hu),落葉喬木,雲南七葉樹是雲南東南部石灰岩山地特有種。生長快,於形直,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樹種。其樹冠圓傘形,花大葉美,是極好的行道樹和庭園樹種。雲南西疇小橋溝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列為保護對象,並大力引種栽培。[1] 七葉樹生長較慢,自然更新能力較差,現分布各地的多為栽培樹。以種子繁殖為主,扦插、壓條、嫁接繁殖也可。 種子油中油酸含量高,工業上利用油酸為原料合成洗滌劑。同時油酸經過氧化裂解成壬酸和壬二酸,可作合成纖維和尼龍的原料。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褐色,粗糙。小枝圓柱形,紫褐色,無毛,有多數顯著 淡黃色橢圓形皮孔。冬芽卵圓形或近於球形,長1厘米,栗褐色,有樹脂,鱗片鈍尖形,外 面疏生微柔毛,6-8枚覆疊。葉為掌狀複葉,有無毛的,長8-17厘米的葉柄;小葉5-7枚,紙質,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稀倒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鈍形至近於闊楔形,邊緣有鈍尖向上彎曲的細鋸齒,長12-18厘米,寬5-6厘米,稀達7厘米,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乾後淡黃綠色,嫩時沿葉脈有很稀疏的微柔毛,中肋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17-24對。小葉柄長3-7毫米,紫綠色,嫩時有很稀疏的微柔毛及黑色腺體,漸老時無毛。花序頂生,圓筒形,基部直徑12-14厘米,連同長7-12厘米的總花梗在內共長27-38厘米,稀達40厘米,總花梗有淡黃色微柔毛,小花序長5-7厘米,有4-9朵花,近於橫向伸展。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花萼管狀,長6-8毫米,外面有灰色細茸毛,裂片5,小不等,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2毫米;花瓣4, 面有灰色茸毛,內面無毛,在前面的兩枚花瓣匙狀長圓形,基部爪狀,長1.3-1.6厘米,寬3毫米,旁邊的兩枚花瓣長圓倒卵形,長1.5 1.8厘米,寬3-4毫米;雄蕊5-6,有時7,長短不等,花絲長1.8-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1.5毫米;兩性花的子房長圓狀卵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圓形,有很密的褐色茸毛,花柱3-7毫米;蒴果扁球形稀倒卵形,長4.5-5厘米,直徑6-7.5厘米,先端有短尖頭,無刺,黃褐色,有黃色斑點,常3裂,果殼很薄,乾後厚1.5-2毫米;種子常僅1粒發育,近於球形,直徑6厘米,暗栗褐色,種臍白色,約占種子的1/2以上。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1700米的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金平。

辨識

本種與天師栗 A. wilsonii Rehd. 相近似,區別在於其較短的小葉柄僅長3-7毫米及有淡黃色微柔毛的圓錐花序,尤其在於較大的果實,直徑達6.5厘米及其較大種臍的種子,約占種子的一半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