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海事件

雨海事件

雨海事件(Imbrium event)是距今39億年,小天體的大規模撞擊月球,形成月海盆地。它的影響範圍極大,波及半個月球。在月球演化歷史中,雨海事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事件。

簡介

雨海事件是巨大的隕石(或小行星)撞擊月面形成雨海盆地的碰撞事件。它的影響範圍極大,波及半個月球,形成的雨海盆地為月面上第二大月海盆地,直徑達1150千米。在月球演化歷史中,雨海事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事件。

名稱釋義

雨海(拉丁語:MareImbrium)是月球的一個巨大月海,直徑為1145公里,面積為830,000km2,附近為虹灣月灣。在月海中,直徑1145千米的雨海是僅次於風暴洋大小,並且它是與撞擊盆地相關的最大的月海。它也是一個質量瘤,在月球上的異常引力區域之一。

雨海紀

雨海近景雨海近景

雨海紀已經分成了早雨海世、晚雨海世。早雨海世的時間跨度是從雨海撞擊事件到東海撞擊事件。雨海的形成年代過去一般認為是38.5億年前,但中國地質科學院劉敦一研究員用鋯石SHRIMP定年法測定美國阿波羅登月取回的的月岩樣品年齡,重新確定了月球雨海紀的年齡應為39.2億年,而不是38.5億年,這一數據在2010年3月美國休斯敦舉辦的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得到了國際認可。早雨海世之後大型撞擊事件基本停止,除了在晚雨海世撞擊形成的Schrödinger盆地外,月面再無大型多環撞擊盆地形成。

晚雨海世的時間跨度為東海撞擊事件到特定尺寸(DL)的撞擊坑被侵蝕過程湮沒的時間。東海撞擊事件的發生時間由於沒有取樣,因而不能直接確定。但應早於37.2億年(基於早雨海世的月海玄武岩的年代)並可能上推到38.4億年(基於東海濺射物上撞擊坑的尺寸-頻度分布)。大約三分之二的充填月海的玄武岩噴出發生在晚雨海世。

形成過程

據推測,雨海是由直徑約10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月面形成的。隕擊濺射出的物質達到雨海前沿500千米以外,由衝擊拋出物堆積而成的岩石稱為弗拉摩洛建造。阿波羅14號登月艙著陸點正好位於弗拉摩洛建造上,採集的岩石樣品幾乎全部為複雜的角礫岩,它具有明顯的衝擊和熱效應特徵,這對雨海盆地的隕石撞擊成因說是一個有力的支持。休邁克(EMShoemaker)1964年對雨海形成過程作了如下說明:

①月球形成早期,雨海盆地是隕石撞擊形成的幾個巨大的月坑之一;

②在雨海盆地周圍引起山崩,進一步擴大了月海盆地的範圍;

③月海熔岩大量湧出,掩蓋了月海盆地;

④月海熔岩表面再受隕石的撞擊,又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月坑,逐漸形成現今的景觀。

探測

美國阿波羅15號曾經在月海的西南部著陸。前蘇聯月球17號也降落在雨海內。

2013年撞擊事件

2013年5月17日,一個寬度約為20米的物體撞擊雨海,產生視星等為4等的閃光,這是NASA從2005年開始對月球進行天體撞擊監測以來所觀察到最明亮的一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