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用“瘋狂”來形容2010年10月份的棉花價格一點都不為過,短短一個月,國內棉花價格已經從10月初的22684元/噸跳漲到2010年11月1日27066元/噸,月內漲幅超過20%,同比去年漲幅更高達93%。棉花價格每天都在大幅改寫新的歷史紀錄。於是網友們仿造最近流行的詞語,創造出了“難以入棉”(棉花貴的讓人難以接受)這么一個說法。
現狀
南京海關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蘇口岸進口棉花26.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3倍,進口平均價格為1776.1美元/噸,漲幅高達37%。
江蘇是紡織服裝行業大省,面對原材料價格高漲的重壓, 民企占七成的江蘇紡織服裝企業多數能夠平穩消化且保有一定利潤。但如果棉價繼續上漲,紡織服裝行業將面臨困局。
“棉花價格可能將長期高位運行,穩定在2萬元(每噸)以上吧。”紡織業內專家告訴筆者,“漲價有內在原因,前面幾年一直在1萬元(每噸)左右低位,其實是不正常的。”
分析顯示,近年來全球棉花需求持續增長,市場供需關係是決定棉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另外,遊資推動也是因素之一。 國際市場方面,據國際棉花諮詢協會(ICAC)的數據,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庫存結束了連續5年的高庫存期。
在國內,棉花價格也不斷攀高。10月25日,鄭州期貨交易所主力契約2011年5月的棉花價格較上個交易日每噸上漲1255元,達到5%的漲停板,26日又繼續上漲。
同時,由於棉農收益不增,意向植棉面積繼續減少。近兩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約1400萬畝。山東德州棉花協會稱,2010/2011年度該市意向植棉面積比2009/2010年度減少10%以上。
由於今年棉紡企業利潤普遍較好,而在下游的服裝企業,由於原料成本只占總成本的一部分,所以也能夠艱難消化。
效應
近日,不少火鍋店的選單上找不到平時常見的蘑菇了。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都和蘑菇價格上漲有關。據了解,今年蘑菇批發價比去年同期上漲兩成多,上市量也有所減少。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由於種植蘑菇的原材料棉籽殼漲價所致。 記者從橋西蔬菜批發市場了解到,今年蘑菇批發價一直處於高位,每公斤都在七八元,前幾天最高時是8.5元/公斤。“主要是棉籽殼的價格貴了,尤其是入秋開始收棉花以後漲得特別厲害,基本上是漲了去年的—倍。”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棉花籽是食用菌生長的優質原料之一。把棉花籽和其他輔料按照一定比例堆在一起發酵,之後再做成食用菌菌棒,蘑菇就長出來啦。但是今年棉花價格上漲,棉籽殼價格也水漲船高。
都知道一個名詞叫蝴蝶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現在是棉花的價格膨脹了一下,結果連累到了蘑菇,不知道下一個受牽連漲價的又會是什麼呢。
原因
持續漲價背後
“供不應求是目前棉花漲價的主要動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說。 2010年上半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減弱,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得到恢復,棉花需求量大增。農業部數據顯示,1~6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額是888億美元,同比增加了22%。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導致棉紡製品出口市場不景氣,棉價低迷,棉農種棉積極性受挫,2009年中國棉花播種面積減少了1240萬畝。
中國2009年棉花總產量是637萬噸,比2008年下降了112萬噸,在棉花產量正常的年份,棉花缺口在400萬噸左右,2009年的減產導致今年棉花缺口進一步加大。
同時,今年8月黃河流域雨水比較多,對正處於花蕾期的棉花生長極為不利,導致棉花單產減少,質量下降,李汝忠預計,今年棉花總產量將下降20%~3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棉紡原料供應量與需求量相差269萬噸,而2010年相差626萬噸,比去年增加357萬噸,棉花缺口明顯。
國際方面,巴基斯坦洪災導致的棉花減產、中國和巴西的進口需求大增、印度限制棉花出口、美元持續貶值、國際棉花期貨市場的推動……都影響到國內棉價。
為了緩解棉花市場的供需矛盾,中國政府於8月10日開始拋儲,但是從趨勢來看,拋儲價格高開低走,8月底探底反彈,9月中旬之後加速上漲。
對於棉花市場的異常表現,中信證券分析師毛長青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今年棉花減產表現明顯,市場對於未來棉花價格的預期會更高。
目前,山東、新疆等棉花主產地已經陸續開始收購新棉,山東部分地區籽棉最高收購價超過6元/斤。
新棉上市是否會使當前的棉花價格趨穩?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杜敏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國家儲備棉庫存有限,在減產預期下,棉花需求依然旺盛,市場缺口很大,新棉上市對遏制棉花價格作用有限,未來漲價趨勢仍將蔓延。
影響
紡織行業新洗牌
棉花一般占棉紡織企業成本的60%~70%,其價格的上漲波及下游產業,不少中小紡織企業表示,棉花價格的漲幅已經讓企業“不堪重負”。
就紡織行業而言,目前各環節承受能力逐步減弱,棉紗、棉布、 棉製品價格漲幅逐級遞減,限產壓時、減少棉花用量現象已經出現。
山東煙臺北方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採購部負責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棉花價格的上漲對公司的訂單和出口都造成很大衝擊,今年的棉花採購相當困難。
對於一些實力雄厚的紡織企業而言,可以依靠豐富的庫存來應對當前的漲價壓力,或者直接發展自己的棉花種植基地,而對於資金緊張的中小紡織企業而言,只能選擇減產或者停產。
河北邯鄲德源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規模較小的紡織企業,該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面對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壓力,公司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有限,而當前棉花價格的高漲使得公司處在生死的邊緣。
“我們希望國家在稅收政策等方面能有所傾斜,給企業一條活路。”該負責人說。
紡織工業是中國的傳統優勢產業,年出口創匯額占中國商品出口創匯總額的五分之一,全行業就業人數超過2000多萬。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紡織業在經歷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影響之後,剛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卻又要承受棉花漲價甚至是短缺的煎熬。
而在杜敏看來,目前棉價持續上漲,表明紡織企業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棉花價格仍在市場所能消化和接受的範圍之內。
對於紡織企業而言,必須在新產品研發、品牌培育等方面下功夫,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真正掌握國際市場的議價權和主動權。“棉價上漲會加速紡織行業的重組和整合,促使產業的集中度上升,一批中小企業將會被淘汰,這也是產業調整的大趨勢。”杜敏說。
調控
調控之手
棉花價格的過快上漲,已引起國家相關部委的重視。
2010年10月14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棉花巨觀調控聯席會議,分析 形勢,研究穩定棉花市場的措施。要求有關部門按照各自分工,聯合出手,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打擊惡意炒作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同時做好其他調控預案。
此前的9月27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七部委聯合召開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表示通過做好儲備調節和有效利用國際市場資源,保持棉花總量基本平衡,促進紡織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然而,8月以來,儘管國家積極展開拋儲行為,但是由於棉花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市場漲價預期加劇,棉花價格節節攀高。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相關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棉花現貨價格受期貨帶動,而ICE是目前全球棉花最重要的定價中心。國家應該考慮如何控制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化,特別是期貨市場。
“中國在面對國際價格漲跌的時候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從長遠來說,這對整個行業發展不利。”該人士說。
而李汝忠認為,國家應該從長遠考慮,出台相關政策,穩定棉花種植面積,擴大總產量;同時通過科技投入,提高單產,保障國內棉花不低於70%的自給率,這樣才能基本上維護國家整個紡織業的安全。
棉花生產大國印度建立了棉花最低支持價格,並通過印度棉花公司資助棉花發展項目;巴基斯坦也建立了棉花保護價格;從1994年開始,墨西哥實施了扶植農業計畫,對種植三年以上的棉農每公頃補貼73美元,植保衛生補貼129美元。
美國棉農則享受美國政府提供的高達89%的補貼,即每賣100美元棉花政府補貼89美元,有效地保證了美國棉花的穩定生產。而中國棉農目前僅享有國家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相對而言,中國棉花產業基礎顯得異常脆弱。
對此,杜敏表示,棉花價格的不穩定是影響農民種棉積極性的重要原因,國家應該對棉花採取最低保護價措施,在適當的時候啟動,從而保證種植戶的利益。
“國家的宏調政策,無論是從糧農補貼、農資綜合補貼還是農業保險包括棉花的基地建設方面,都應該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杜敏說。
農業
近期,國內棉花價格一路上漲,浙江省玉環經濟開發區內鹽鹼地上的3000多畝棉花豐產又增效。 11月9日下午,筆者經過小青村時,發現以往路邊、屋舍前曬棉花的熱鬧場景不見了,只見裝得鼓鼓囊囊的一袋袋棉花放在路旁,一輛大貨車停在那裡,棉農們抬的抬、背的背,將路邊或家裡的棉花往車子上裝。
“昨天棉花每斤收購價是6元,今天就漲到6.2元,一天一個價,如果每斤漲到7元,一袋120斤重的棉花就有744元的收入,我的10袋棉花一天就可收入7000多元,這么高的價格,還十分暢銷!”正在抬棉花的棉農金仕春夫妻倆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前幾年棉農們收採下來的棉花要放在太陽底下曬,現在是上午收採下來的棉花因為有露水需要曬一下,下午收採下來的就基本不需要曬,行販都統統給過秤拉走了。加上今年自然災害少,棉農勤管理,棉花畝產將在450斤到500斤。
“我們三兄弟,每戶都種有棉花50多畝,今年已各有收入六七萬元,最多的超過了八萬元,” 金仕春說,“以前種棉花沒什麼賺頭,今年的情況挺不錯。”
據悉,前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經濟開發區內的2000多畝約60萬斤棉花很難賣出,棉農家裡散放的、袋裝棉花堆積成山,無奈中棉農只能以每斤1.8元-2元價格銷售。今年,受國際市場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且新疆的棉花減產,棉花收購價格創出了歷史新高,每斤已超過了6元,比去年上漲了一倍。面對棉花的增產增收,棉農們都樂開了懷。
評價
在近期的市場中,棉價的上漲無疑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上漲本身並沒有啥可怕的,可怕的是棉花一天一個價,這無疑是值得警惕的。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國內棉價價格飆升而導致的全球大宗商品商品的大漲,更是可能反過來對於我們的市場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從有關市場傳來的訊息顯示,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貨周一收於漲停,並觸及紀錄新高。分析師稱,部分原因來自中國期棉的強勁上漲。除了棉花之外,國際市場上的大豆價格也出現了上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訊息稱,美國農業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出口商向中國出口30萬噸大豆。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需求強勁,對世界的大豆價格產生了支撐。
炒作“中國需求”,無疑是近年來國際遊資的一大手段。從最初的成品油、大米,到現在的棉花、大豆,似乎中國需要什麼,什麼價格都要上漲。當前,我們一直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不對出口導向的企業產生過大的打擊。但是,原材料成本的高漲,仍然會從另一個角度打擊這些企業,這無疑從一個方面也顯示出目前整個世界金融環境的複雜性。
總體來說,資源類商品的價格上漲態勢與國際局勢緊張和所謂的“中國需求”因素沒有必然聯繫。因為需求因素而導致的價格上漲仍然會表現在供求基本面當中,而顯然,當前的國際市場已經與傳統的供求基本面相距甚遠。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是貶值的美元。對於政府有關部門來說,要充分認識到目前整個金融形勢的複雜性,特別是對於一些趁機發財的投機者予以堅決的打擊。同時,採取一些手段來穩定市場供給,只有這樣才能給予投機者致命一擊。否則,一旦漲價潮來臨,無疑將對於中國經濟產生極大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