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彈唱

離石彈唱

離石彈唱是一宗歷史悠久的漢族說唱藝術。起源可上溯至宋代。流行在山西省離石、柳林、方山、中陽一帶,相傳形成於清代中葉。在清代修撰的《永寧州志》中,有關於“審錄·喚妹子”、“放牛·貼對子”的記載,這就是“彈唱”較流行的曲目。在民間有“東秧歌、西道情,小曲出在離石城”的傳說,這小曲即指的“彈唱”。《離石縣誌》又載:“彈唱這種說唱藝術,經宋、明、清各代流傳下來,民國年間,縣城周圍村莊、北川西屬巴一帶甚為流行。

基本信息

相關介紹

離石彈唱 伴奏樂器 曲牌 表演形式

伴奏樂器

“彈唱”用的樂器有三弦、揚琴、四音子(四胡)、笛子、管子、笙、四塊瓦等,因伴奏以彈撥樂器為主,故也稱“小曲彈唱”。

曲調資料

“彈唱”的曲調和曲目很豐富,民間藝人有四大景,八小景,七十二個鬧五更,九灣十八調。

表演形式

離石彈唱離石彈唱
其演唱形式是樂隊坐成一字或八字形,前面有一男一女(通常為以男扮女)手持彩扇邊舞邊唱。以對唱為主,兼有獨唱和幫唱,中間還有少量插白。最有代表性的曲目是審錄,演唱王金龍與蘇三的愛情故事。還有關公挑袍、金錢蓮花落、趕舟、喚妹子、借順順等。內容豐富,演唱形式活潑,音樂的鄉土風味濃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