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 ,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憂 ,都到心頭。
注釋譯文
詞句譯文
⑴“一聲”句: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這是概括其詞意。
⑵“一點芭蕉”句:杜牧《芭蕉》詩:“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夢遠莫歸鄉,覺來一翻動。”此取其意境。
⑶落燈花,棋未收:趙師秀《有約》:“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⑷新豐:故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北。漢劉邦定都關中,因其父太公思歸故思,乃仿豐地街蒼築城,徙諸故舊於此,讓太公居之,乃大悅。見《史記·高祖本紀》“更命酈邑曰新豐”注引《括地誌》。這裡暗用馬周在新豐被店主冷落的故事。
⑸枕上十年事:此用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平生個裡願深懷,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的詞意。
⑹江南:因作者家在江南,故云。二老:雙親。
白話譯文
夜雨一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半夜時分夢裡回到了故鄉。醒來只見燈花垂落,一盤殘棋還未收拾,可嘆啊,我孤單地留滯在新豐的旅館裡。靠在枕邊,十年的經歷,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
作品賞析
全曲通過對秋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在外思念家鄉和對自己潦倒落寞的際遇倍感無奈的情懷。其間離愁別恨、親情的無奈等廖淒涼的傷感情緒交織。全曲語言樸實無華、自然清新,數詞量的巧妙連用體現了言語的表達技巧。全篇情景交融,言短意長而感情真摯動人。其中將人生的失意親情相融,更是獨出心裁。
開頭三句“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寫詩人在雨夜借宿他鄉,半夜三更聽到外邊風吹梧桐葉,雨打芭蕉聲,不禁愁腸百結,夜不能寐。古人云,一葉而知秋。更何況梧桐在古典詩詞中又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裡,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再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寫梧桐葉落,細雨黃昏,滿目淒涼,更添愁思。所以這裡雨滴梧桐的,渲染了因綿綿的鄉思、悠悠的鄉情所帶給作者的無窮的愁苦和悲哀。
第四句“落燈花棋未收”,寫歸夢忽醒,回到了獨宿客舍的現實情景。夢醒後,首先看到一盞殘燈,由燈光看到凌亂的棋局,由棋局而想到自己的處境。化用宋代趙師秀的名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殘棋未收,燈花已落,從側面刻畫思鄉者夢前以棋解悶,夢後獨對孤燈百無聊賴的神態。第五句“嘆新豐孤館人留”,聯想到唐初大臣馬周的遭遇。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這裡暗示了詩人百無聊賴、備受冷落的情懷,抒發了對窮愁潦倒生活的不滿。
最後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寫雨夜夢醒,勾起作者無限的愁思。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時湧上心頭,回想平生成敗的經歷,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細語的景象,看到雙親在家裡為他擔驚受怕的面容。作者心潮澎湃,再也不能入睡。這裡詩人用了傳統詩詞中從對面落筆的手法,不寫自己如何思念雙親,而寫二老為遊子擔心,於是使文意更加婉曲,讀來令人迴腸盪氣,“都到心頭”,四字戛然而止,含無限憤慨,令人回味無窮。遊子思鄉之主題,在傳統詩歌中是屢見不鮮的。而此曲把遊子思緒刻畫得細緻入微,頗具典型意義。特別是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三句,耐人尋味:連用幾個相同的數詞和量詞,音調錯落和諧,正好表現忐忑難安的心情;說一聲桐葉,一點芭蕉,即意味著一聲秋意,一點愁思,而桐葉聲聲,蕉雨滴淅,則秋意無邊,愁思無限的意蘊可以想見。曲中以最少的數詞卻能包涵著最大的容量,細膩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鄉而斷腸的情懷。
全曲語言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動人。漂泊在外的遊子,雨夜棲宿在旅館,其心境該是何等淒涼。歸家的好夢似是被風雨聲驚醒,於是便再也睡不著,萬千思緒都到心頭。開頭兩句疊用數量詞,如聞雨聲嘀嗒,讀來既抑揚頓挫,又把整個氣氛渲染得十分濃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聲中展開的。本篇題為“夜雨”,實則寫羈旅之愁苦。
作者簡介
徐再思 (約1280—1330)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世稱“酸甜樂府”。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徐再思的散曲以戀情、寫景、歸隱等題材為主,也有一些贈答、詠物為題的作品。他雖與貫雲石齊名,風格卻不盡相同,貫雲石以豪爽俊逸為主,徐再思卻以清麗工巧見長。《太和正音譜》評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