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缺口理論

雙缺口理論,為維持經濟的一定增長速度,儲蓄缺口與外匯缺口必須保持平衡,而吸收外資可以同時填補這兩個缺口。

吸收外資,既是全球化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解決我國目前經濟改革中動力不足的現實選擇。
美國經濟學家錢納里的“雙缺口理論”認為,為維持經濟的一定增長速度,儲蓄缺口與外匯缺口必須保持平衡,而吸收外資可以同時填補這兩個缺口。這一理論為發展
中國家通過利用外資彌補國內資金短缺的做法提供了理論支持。
客觀地說,從改革開放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我國吸收外資的主要目的就是彌補外匯和資本短缺的缺口。因此,這一時期我國的外資戰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致力於擴大吸收外資的規模,二是鼓勵出口導向型外商投資企業。1988年,國務院提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擴大出口創匯成為這一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1980-1990的十年間,我國貿易逆差356億美元。那時,我們需要外匯、技術和增加就業,體現在外資政策方面就是千方百計鼓勵出口導向型外商投資企業。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出現了外資持續大規模流入、外匯儲備快速增加及國內銀行巨額存差並存的現象。至此,應該說,中國利用外資已經實現了最初的既定目標。按照雙缺口理論,我國一般性的資金缺口問題和外匯短缺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中國利用外資已進入“非資金和外匯缺口型”的發展階段。推導

根據凱恩斯的國民收入理論,可知:
Y=C+I+G+X-M 1
Y=C+S+T 2
其中,Y表示國民收入;I表示國內投資;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S表示國民儲蓄;T表示稅收。
令1式等於2式,得M-X=I-S(假設G=T)
即外匯缺口等於儲蓄缺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