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盜毒蛾

雙線盜毒蛾

雙線盜毒蛾在福建年發生3-4代。在廣西的西南部年發生4-5代,以幼蟲越冬,但冬季氣溫較暖時,幼蟲仍可取食活動。成蟲於傍晚或夜間羽化,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或花穗枝梗上。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在葉背取食葉肉,殘留上表皮;2-3齡分散為害,常將葉片咬成缺刻、穿孔,或咬壞花器,或咬食剛謝花的幼果。老熟幼蟲入表土層結繭化蛹。

基本信息

簡介

雙線盜毒蛾雙線盜毒蛾
學名:p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屬鱗翅目毒蛾科
該蟲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海南、雲南和四川等省區。寄主植物廣泛,除為害龍眼荔枝外,還為害芒果柑桔玉米棉花
豆類等,是一種植食性肉食性的昆蟲。如在甘蔗上,其幼蟲可捕食甘蔗綿蚜;在玉米和豆類上,幼蟲既咬食花器,又可捕食蚜蟲;而在芒果、龍眼荔枝上,幼蟲咬食新梢嫩葉、花器和謝花後的小果。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2-14毫米,翅展20-38毫米。體暗黃褐色。前翅黃褐色至赤褐色,內、外線黃色;前緣、外緣和緣毛檸檬黃色,外緣和緣毛被黃褐色部分分隔成三段。後翅淡黃色
卵:卵粒略扁圓球形,由卵粒聚成塊狀,上覆蓋黃褐色或棕色絨毛。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1-28毫米。頭部淺褐至褐色,胸腹部暗棕色;前中胸和第3至7和第9腹節背線黃色,其中央貫穿紅色細線;後胸紅色。前胸側瘤紅色,第1、第2和第8腹節背面有黑色絨球狀短毛簇,其餘毛瘤污黑色或淺褐色。
蛹:圓錐形,長約13毫米,褐色;有疏鬆的棕色絲繭。

生活習性

此蟲在福建年發生3-4代。在廣西的西南部年發生4-5代,以幼蟲越冬,但冬季氣溫較暖時,幼蟲仍可取食活動。成蟲於傍晚夜間羽化,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或花穗枝梗上。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在葉背取食葉肉,殘留上表皮;2-3齡分散為害,常將葉片咬成缺刻、穿孔,或咬壞花器,或咬食剛謝花的幼果。老熟幼蟲入表土層結繭化蛹。
在廣西的西南部,4-5月,幼蟲為害龍眼、荔枝的花穗和剛謝花後的小幼果較重,以後各代多為害新梢嫩葉。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結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園,適當翻鬆園土,殺死部分蟲蛹;也可結合疏梢、疏花,捕殺幼蟲。
(2)藥劑防治: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果樹開花前、後,酌情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或10%氯氰菊脂乳油2500-3000倍液,或15%8817或30%雙神乳油2500-3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