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修歷史
雙王城水庫位於山東濰坊壽光市寇家塢村以北,李家塢村以東,六股路以南。老水庫工程由大壩、截滲排水溝、進水閘、放水樞紐組成。要重建的雙王城水庫是南水北調東線膠東幹線工程的重要調蓄水庫,在老水庫的基礎上擴建。老雙王城水庫於1972年3月動工建設,於1974年7月底竣工,該工程及灌區國家累積投資36.44萬元。水庫建成後,1974年至1980年累積蓄水量4058萬立方米,灌溉畝次9.8萬畝。重建的雙王城水庫,工程占地面積7.79平方公里(11692畝)。水庫大壩軸線總長9.636公里,壩高12.5米,正常蓄水位9米,最大庫容6150萬立方米,年入庫水量7486萬立方米,出庫水量6375萬立方米,蒸發滲漏損失水量1128萬立方米。設計入庫流量8.6立方米/秒,出庫流量28立方米/秒 。
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雙王城水庫工程
2010年8月6日,雙王城水庫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工程建設將歷時兩年半時間,屆時,一個飽蓄淡水資源和生態能源的萬畝水庫將在壽北大地呈現 。
雙王城水庫是南水北調東線膠東輸水幹線工程的重要調蓄水庫,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壽光市羊口鎮境內,占地面積11692畝,水庫大壩軸線總長9.636公里,壩高12.5米。
一直以來,地處平原地帶的壽光市,地表水資源匱乏,工農業用水主要依賴地下水源。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用水量急劇增大,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資源嚴重不足成為制約壽光市經濟發展的“瓶頸”。
2002年,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山東東線調水項目開始建設,計畫通過膠東調水乾渠向煙臺、威海輸送水源,途經我市北部地區。千載難逢的機遇擺在我們面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向上級爭取,藉助原雙王城水庫位居本市的優勢,從規劃論證,到立項審批,歷經7年多的時間,於2009年12月28日正式通過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
隨著工程的正式批覆,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相應成立,經過前期大量細緻的準備工作,工程占地區內初具施工條件,2010年4月7日,雙王城水庫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工地現場舉行,部分施工隊伍相繼進駐工地,開始實施主體工程建設,雙王城水庫工程建設的號角就此吹響。
工程占地影響範圍主要涉及壽光市羊口鎮寇家塢、李家塢8個行政村。前期,因工程征地補償事宜,庫區村莊的部分民眾曾對水庫征地補償存在誤解,對此,市委成立8個工作組進駐各村,通過廣泛政策宣傳,詳細答疑解惑,耐心說服教育,使民眾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各項政策已全部落實到位,征地補償款已按民眾意願一次性足額分配到戶。
雙王城水庫建成後,將成為壽光市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也會帶動周邊旅遊市場繁榮。
歷史遺址
2009年3月30—31日,國家文物局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舉辦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山東壽光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群被評為“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山東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製鹽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本世紀以來,圍繞鹽業課題研究,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在魯北地區進行大量的調查、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從2003年夏天開始,為做好南水北調工程工程文物保護規劃及鹽業考古課題研究,在雙王城水庫周圍30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了五次次大規模的田野調查、鑽探和試掘工作,發現古遺址83處。其中,龍山文化時期遺址3處,商代至西周初期76處,東周時期4處,宋元時期6處。從出土遺物分析這些遺址大多與古代製鹽有關,是目前在渤海南岸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鹽業遺址群。
2008年4—12月,為做好南水北調工程的文物保護並結合課題研究,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壽光市博物館組成的考古隊對水庫建設所占壓的鹽業遺址群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工作。主要發掘了編號07、014兩處遺址,清理面積2600餘平方米。發現了一批與製鹽有關的重要遺蹟和遺物,為研究該地區商周及宋元時期製鹽工藝流程提供了詳細資訊。
從發掘資料分析,商朝晚期與西周早期的製鹽作坊結構基本一致。一個作坊由滷水井、鹽池、鹽灶等組成。人們從滷水井中提取滷水,在鹽池內濃縮滷水,在鹽灶上煮鹽;煮鹽使用的盔形器一般底部抹較厚的草拌泥。
壽光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的調查與發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1、在渤海沿岸為課題研究進行的大規模鹽業考古調查尚屬首次。壽光雙王城鹽業遺址調查發現八十餘處不同時期與製鹽有關的遺址,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鹽業遺址群。2、該遺址群年代早,延續時間長。3、此次發掘揭露了比較完整的商周時期鹽業作坊遺蹟,對了解古代尤其是商周時期的鹽業工藝流程比如製鹽所需原料、取鹵、制鹵、成鹽等過程,以及古代煮鹽活動與環境的關係等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此完整的揭露整個製鹽作坊,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首次。4、在配合工程中進行的課題研究,使工程建設與課題研究進行了有機結合。5、這一地區鹽業考古的調查發掘工作,改寫了人們對山東魯北地區商周時期文化的認識。鹽業對商周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研究。6、這是中國考古學第一次碰到該類文化遺存,儘管發現的一些遺蹟的性質還不明確,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國鹽業史的空白,並為中國古代鹽業史研究提出了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
歷史傳說
寇家塢村北原有一座美麗的城池,內有兩個王子掌權分而治之,故名:雙王城 。
兩個王子驕奢淫逸,攀比著娶妻納妾,攀比著修築城池,老百姓服役多、賦稅多,遭到天怒人怨。此處地廣土沃,水草豐美,老百姓種著很多土地,又加上年年風調雨順,莊稼歲歲豐收,家家有吃不完的糧食。老百姓是跟著啥人學啥人,當朝王子鋪張浪費,他們也不知道節約。有的人拿白面饃饃餵狗;有些女人用白麵餅,給孩子墊腚當尿布;下雨天拿小麥等墊道路。老天爺實在看不過眼,就委派專管人間豐歉的神仙,來雙王城視察,以便酌情處理。
該神仙化裝成蓬頭垢面、破衣襤褸的老叫化子,到該城“私訪”。這城裡的人雖富足,但不體恤窮人,個個如冷血動物。“老叫化”一連轉悠了好長時間,無一人給點乾糧。他想,這裡的人真是太壞了!他正想回天宮稟報的時候,突然,從一大戶家門內走出一個和善的小丫鬟。老人說:“姑娘,可憐可憐我吧,我已經好久沒吃東西了,給點吃的吧!”丫鬟說:“你等一下,我給你拿塊乾糧來。”不大一會兒,丫鬟背著主人拿來一個饅頭,塞給老人。老人邊吃邊說:“你們這座城裡人,從王子到百姓都變壞了,老天爺要懲罰他們,你如果看到城門口的石獅子紅了眼就趕緊跑,但這些話你千萬不能告訴別人!”說完話,一眨眼的工夫,老人家不見了蹤影。回到府上,丫鬟半信半疑,只是增加了心事,不時出來看看石獅子的眼睛。
城裡有兩個調皮學生,常挨老師鞭撻。這天因不好好聽講被罰,他倆挨打後偷偷跑出私塾,然後到處亂寫亂畫,書寫污衊老師的話語等。看到石獅子好玩,就拿紅顏色將獅子眼塗成紅色,各自玩耍去了。丫鬟出來倒污水發現獅子紅了眼,扔下盆子就跑,跑出不遠,聽見背後轟隆一聲巨響,好好一座城池不見了蹤影。
從此雙王城陷落了,只在大霧或雨後,有人說曾看到隱約的城市輪廓,當然也是傳說而已,其實誰也沒看見雙王城再現身。
經濟開發
2011年12月21日,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管委會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舉行。會議就如何加快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建設及規劃性發展做出了詳細部署。市領導孫明亮、朱蘭璽、楊德峰、王茂興、趙緒春、王教法、林立星、孫成華出席。
近年來,隨著壽光市工業、農業、城建等方面的快速發展,轉調步伐加快,經濟實力得到全面提升。但生態旅遊業一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為進一步整合壽北生態資源,提升生態旅遊開發檔次,全力打造精品旅遊聚集區,壽光市決定成立雙王城生態經濟區,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把雙王城水庫、巨淀湖、林海生態博覽園、小清河生態濕地等所在區域全部納入,賦予鎮級管理許可權,實行統一管理、統籌開發、綜合利用。
新區成立後,通過加快雙王城水庫建設,開展巨淀湖濕地保護,建設環庫林場等,可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旅遊資源的全面提升,有效帶動壽北以及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好轉。同時,將全面整合1.1萬畝的雙王城水庫、1.5萬畝的巨淀湖濕地、1萬畝的林海生態博覽園、7000畝的城市污水處理蘆葦濕地等旅遊資源,集中打造集生態休閒、菜鄉文化、海鹽文化、濕地文化於一體的旅遊產業,不斷擴大服務業總量,加快提升三次產業的發展層次。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新區、旅遊新區、文化新區,帶動西北部地區快速發展,儘快實現壽北“三大板塊”的齊頭並進。
市委副書記、市長朱蘭璽在講話中強調,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建設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對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的發展寄予厚望,新區一班人要有新思路、新辦法,充分發揚“拓荒牛”的精神,以一流的業績贏得民眾認可,以新區的快速發展證明幹事創業的激情。新區要突出生態和新經濟模式,將資源稟賦、歷史文脈、生態條件與產業發展、鎮村建設、環境最佳化充分融合起來,努力建設成一流的高效生態經濟園區。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快開發進程,爭取新區建設要有大變化。各鎮街道、部門單位要多宣傳、多推介,主動參與新區建設,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全力打造壽北生態文化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