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港

雙港

雙港鎮是江西省直管縣鄱陽縣下轄面積第一大鎮, 鎮域地勢平坦,最高點在東北部的筆架山,海拔127米,最低點在西南部的鄱陽湖,海拔15米。境內水系發達,主要河流為大磊河、注入鄱陽湖。地下水儲量豐富,亞熱帶氣候,無霜期長,降水量適中。大自然賦予了這方熱土充足的資源,優質農產品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茶籽、甘蔗以及中藥材銀杏、黃柏、黃梔子、桔梗等,稀有金屬鴿等礦藏儲量可觀。

基本概況

雙港鎮是鄱陽縣第一大城鎮, 鎮域地勢平坦,最高點在東北部的筆架山,海拔127米,最低點在西南部的鄱陽湖,海拔15米。境內水系發達,主要河流為大磊河、注入鄱陽湖。地下水儲量豐富,亞熱帶氣候,無霜期長,降水量適中。大自然賦予了這方熱土充足的資源,優質農產品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茶籽、甘蔗以及中藥材銀杏、黃柏、黃梔子、桔梗等,稀有金屬鴿等礦藏儲量可觀。

雙港鎮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與縣城鄱陽鎮接觸,可建成鄱陽鎮水產品、蔬菜供應基地。

雙港鎮 面積:286.3k㎡,其中水域3528公頃 人口:80602人郵編:333123代碼:361128109

雙港鎮是農業大鎮,農產品資源豐富,年產糧、棉、油、果及水產品質優量大。雙港鎮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共有勞動力29820人,僅外出務工人員2萬餘人。

地方語言 贛方言

媒體 雙港電視台

地理資源

礦產:荊塘、荊華村的礦產質地好,是建房基礎、頂層、修路及圩堤護坡的上好材料;

雙港雙港

水資源:雙港鎮水域較寬,有很豐富的水產資源。

森林 : 林地面積2160畝,森林復蓋率23%,野生動、植物資源品種繁多。

行政區劃

2001年12月3日,撤銷聶家鄉,劃歸雙港鎮;(贛民字570號批覆)。

轄樂亭村、竹林村、荊華村、荊塘村、小華村、官田裡村、新田村、新民村、鴉橋村、彭家村、東橋村、雙橋村、雙港村、雙豐村、堯豐村、花園裡村、長山村、樂湖村、余沈村、堯山村、聶家村、利池湖村、高家嶺村、三汊村、團結村、樂興村、下常村、龍頭山村等2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小華村。

歷史沿革

1984年5月24日,波陽縣設定九個區建制。雙港鄉歸團林區所轄;1985年4月18日,設立聶家棉種場(贛府廳字230號)。1994年11月25日,撤銷雙港鄉,設立雙港鎮贛民字238號批覆)。2001年12月3日,撤銷聶家鄉,劃歸雙港鎮(贛民字570號批覆)。

經濟發展

雙港工商業主要位於小華村,分新、老街區,其中雙蓮商業街全長1.3公里,小華村內有賓館、酒店、商場、車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運輸、銀行、工商、稅務、郵政、電訊、移動、聯通、供電等機構設定完備,基礎設施完善,科教文衛事業發達;商賈雲集,車水馬龍 。

雙港雙港

雙蓮商業街是鄱陽縣雙港鎮的中心商業街,地處雙港鎮小華村,是三鎮二鄉的商業中心,雙蓮即雙港鎮和蓮湖鄉之意,是蓮湖鄉的必經之地,雙港鎮的鎮政府機關大都在商業街附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綜合介紹雙蓮商業街地處雙港鎮、小華老城區東南,雙港鎮開發區。蓮湖大橋已通車,雙蓮商業街已成為雙、蓮、鄱三地交通樞紐,交通及區位優勢明顯。雙蓮商業街為江西嘉億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鄱陽縣打造的房地產項目,項目分二期開發,一期由雙蓮街和華亭街兩條主街組成,共開發455棟沖天樓,項目自身及周邊配套有學校(國小、中學一體)、幼稚園、占地1萬平方米嘉億休閒廣場、農貿市場、雙港汽車站、醫院、郵政、電信、移動、聯通、銀行以及政府各職能部門等。項目自身綠化、亮化、路燈、水、電、通信設施齊備。華亭街位於雙港鎮政府東側,整街由102棟沖天樓組成,街長400米,寬24米,北鄰雙港鎮醫院,南接外環規劃路與雙蓮街形成十字交叉口。雙蓮街由353棟沖天樓組成,東接鄱陽縣城,西連蓮湖鄉,街長1040米,街寬30米,於08年底前交房。雙蓮商業街在選址和規劃設計上是從現今商業氛圍和長遠商業價值趨向考慮,主路無任何障礙,可任意穿行,人流可將兩側商戶連線起來,有很好的互動性。現今是老城與新城連線紐帶,未來將成為本地域最具商業價值的黃金地段。二期將於08年底動工打造。

周邊設定學校(國小、中學一體)、幼稚園、占地1萬平方米嘉億休閒廣場、農貿市場、雙港汽車站、醫院、郵政、電信、移動、聯通、銀行(農業銀行雙港支行)以及政府各職能部門。

教育事業

雙港是鄱陽縣的科技教育文化重心。全鎮共有五所國中,一所私立筆架山學校,國小38所(其中24所完小,14所初小),中、國小在校學生13854人(其中國中2492人,國小11362人) 在職公辦教師548人,民轉代23人,縣聘教師2人,違計返聘2人,離退休教師147人。校園總面積320.6畝,校舍總面積45542.8m2,實現了校校有樓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課桌凳。

中學:

樂亭中學

雙港雙港

是一所久負盛名的縣重點初級中學。學校原位於雙港鎮樂亭二甲,後遷至樂亭村凰山上,所在地三面環田,環境優美,南大門直接樂亭主幹道,交通便利。原校區現建樂亭國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現校園占地面積32畝,校舍總建築面積4320餘平方米。有主教學樓二棟,教師樓三棟,食堂一棟,籃球場二個,並有一個350米跑道.學校內裝有公共電話,方便學生與家庭聯繫.

學校著重衛生,校內有一大型垃圾場.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學班14個(全為國中),學生970餘人,教職工39人。老師著重從體,德,文各方面教育學生,

聶家中學位於鄱陽縣雙港鎮聶家村主公路旁。學校占地面積約15畝,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學校設施先進,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名揚天下。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學子前來這裡求學。學校現有教學班7個,在校學生360多人,在職教師26人。

隨著學校不斷發展壯大,一所全縣一流的現代化學校將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為莘莘學子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條件和優美的生活環境。

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一直位居全縣領先地位。2006年聯考,學校在去年創造中考奇蹟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新高:13人考入鄱陽一中和鄱陽中學.

雙港中學

堯山中學

景崗中學

私立筆架山學校

國小:

雙港鎮中心學校等38所(其中24所完小,14所初小).

雙港雙港

雙港中心學校 辦學成就顯著,頗有特色

2001年10月撤鄉並鎮,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撤銷教辦,更名為鄱陽縣雙港鎮中心學校,成為全鎮中、國小教育、教學、教研中心,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創業興教,教書育人,一輩一輩教師辛勤耕耘,終身教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業績,譜寫出一篇篇新章。

2001年被評為縣“先進學校”;

2002年被評為縣“先進單位”;

2003年被評為縣“先進集體”

2004年被評為縣“先進學校”;

2005年被評為縣“先進學校”;

2006年被評為市“先進學校”;

2004年創辦了“家長學校”;

2005年創辦了“教師當家長”。進一步加強了對留守兒童教育。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育質量

按照我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四句話的工作思路,我們制定了“管理高水平、教育高質量、育人高素質、辦學高效益”的四高目標與管理措施。在校長帶領下,人心向上,學校變校。以人為本,以德治校,為國育人才,為民辦學,全校上下做到了“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事業上同乾”,樹立崇高的目標理想,錘鍊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過硬的業務能力,爭創一流的教學業績。我們堅持了“教師是主力,教學是中心,管理是根本,校長是關鍵”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幹事業一條心,抓工作一盤棋,工作靠抓,事業靠乾,全體教職工更加敬業奉獻,更加勤業愛崗,更加樂業愛生,更加精業創新。唱響素質教育主鏇律,打好教育質量主動仗。自2004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教育結構,整合教育資源,做到了“一個全面,兩個不斷提高”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三年來,學校年年被評為縣“先進單位”,同時2006年被評為上饒市“先進學校”。 雄關慢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將會採取新舉措,挖掘新潛力,辦出新特色,實現新發展。

下常國小位於鄱陽縣雙港鎮下常村,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完全國小.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共9個班級和一個附屬幼兒班.

餐飲文化

米飯為主食。肉食品有豬、牛、魚、雞、鴨、鵝等。蔬菜種類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豬板油。調味以食鹽、醬油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以前,城鎮居民生活以燒煤為主,農村以燒柴草為主。現在,城鎮用液化氣,農村改以燒煤為主,液化氣也日益普遍。農村有冬至日釀米酒、曬冬粉、殺豬醃肉,冬至後曬乾魚、醃雞、制板鴨等習慣。豬肉是主要葷菜。一般烹飪方法有炒、燒、蒸、煮、炸,佐料有姜、椒、蒜、蔥等。豬肉紅燒為地道做法。還有豬肉炒辣椒、豆豉,謂之“家鄉肉”。逢年過節,肉、雞、鴨、蛋,是不可少的主菜。

雙港人做菜用料廣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細,分色配菜。製法上以燒、燜、燉、蒸見長,注重維持原汁原味,在質地上講究辣、爛、脆、嫩。主要特點是:量大、油厚、醬色濃,香、辣、偏鹹,微爛脆嫩、鮮香可口、色型斑斕。三杯狗肉、豫章酥雞與五元龍鳳湯等都是菜中精品。煌上煌烤滷出窯於現代口味。粵、川、湘、閩等風味菜系也相繼落戶雙港,使雙港的美食文化更加異彩紛呈。

風味小吃有:牛肉炒粉,韭菜合子,白糖糕、大麻圓、油餅、蛋黃麻花、”二來子“(兩次下鍋油炸的一種口感酥脆的油條)、春卷、米糖等。

特種水產品有甲魚、河蟹、黃頰頭、黃鱔等。漁民從鄱陽湖捕撈的銀魚,色呈銀灰,晶瑩透明,肉細嫩,味鮮美,營養極佳,是江西一大特產,每年約10噸銀魚銷往上海、南京並轉銷日本等地。 “春不老”黑菜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高,以其曬制醃菜,味道鮮美,特別是與“黃頰頭”同煮,味道清香鮮美,被譽為鄱陽家鄉名菜。小華“馬蹄酥”(海參餅)由麵粉、怡糖、芝麻、香油、糯米酒揉合發酵烘烤而成,形似馬蹄,香酥可口,營養豐富,行銷縣內外。

雙港雙港

藜蒿炒臘肉

是雙港的特色菜餚。藜蒿是一種野生植物,多生長在鄱陽湖中濕地上,自古採食,用以渡荒,至今仍作野菜。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熱、利濕、殺蟲。藜蒿根部呈白色,較粗壯,味清香,取其根與臘肉合炒,臘肉鹹香柔軟。

風景名勝

雙港風景名勝眾多,旅遊資源豐富,長山村四周環湖,山水相連,景色宜人,鄱陽湖候鳥保護區、雙港塔、漢池湖等。

雙港雙港

雙港塔:雙港塔在鄱陽縣雙港鄉龍頭山頂。雙港塔用城牆磚砌成,共7層。最底層基足約2米厚,塔基直徑8米。自第2層至頂均為雙層磚牆,中有鏇梯可上。塔南系陡壁懸崖,浪濤拍岸,崖壁懸空。據傳,塔為明萬曆年間(1573—1620)雙港人京都御史陳了乾所建,此人橫行鄉里,作惡多端,竟將安置塔頂的四力士無故殺害,刀落之時,塔頂亦不翼而飛,故雙港塔至今無頂。 饒河出饒城,便向西北浩浩流去,過5千米後一個急轉彎,彎的凸起處就是雙港。1998年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前,灣邊龍王山上有一座殘塔。墾然,塔早已失去昔日的風貌,但給鄱陽山水增添了美不勝收的姿色。每到夕陽西下時,你站在青山圩上向西眺望,只見紅日低懸,河水浩蕩,浮光躍金,亂雲如煙。一邊是那粼粼波光跳躍閃爍,一邊是塔影石壁如隱如匿,燦爛處流光溢彩,溶溶漾漾;黯淡時似墨如黛,凝重端莊。這時,映進你眼帘和跳入腦海的是,反差強烈,動靜和諧,讓人遐思聯翩。這簡單的複雜,繽紛的單調,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鄱陽人的精心構築,頓時,古老的文化底蘊,旖旎瑰麗的山川風貌,使你不得不把它與悠久輝煌連在一起。

其實,雙港塔並不古老,它距今只有近400年歷史。為明萬曆二十三年(1605),饒州知府葉雲福、鄱陽知縣顧自植所建。當時,有傳聞說,龍玉山下的雙港灣是龍潭所在,因水深流湍,常常危及船、漁,打算在龍玉山上建造起龍王廟一座,以祈船漁平安。然而萬曆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的一場大地震,使縣民加深了鎮鰲鎖蚊的決心,於是在翌年便動工興建。

雙港塔層高為七,八面體,塔基12平米,自建造不久,便厄運累累,先是塔頂遭雷擊坍塌,後因風雨侵蝕而受損,直至1998年大水,終因山體崩坍失去支撐而匐然倒塌。雙港塔雖然消失了,但它留給鄱陽人的印象卻是如此深刻。因為在數百里的鄱陽湖周邊,至今還沒有一處風光可以與它媲美。

長山村:長山(又名強山),南宋《輿地紀勝》卷23饒州云:“鄱陽湖,湖中有鄱陽山,故名都陽湖。”清道光《鄱i陽縣誌》藝文志《鄱陽山辨》認為,鄱陽山即今縣西北鄱陽湖中的長山。長山村屬散處鄱陽湖的湖中島嶼村,島上峰嶺起伏,林木扶疏,梯田、村舍點綴其間,湖島形成的港灣中,漁舟穿梭進出,湖上雲帆耀目,景色分外嫵媚。島上有形似烏龜的“龜山”,有傳說中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失落玉璽變成的“印山” ,朱元璋在鄱陽湖操練兵馬敲鑼打鼓的“鑼山”、“鼓山” ,朱元璋敗退時被一漁民捨身相救,為感恩而建的“洪武相公廟”,還有“黃蛇出洞”、“羅漢現肚”、“野人外婆洞”、唐代瓷窯址,景觀眾多。

雙港雙港

漢池湖位於雙港鎮聶家村西北,是鄱陽湖的組成部分,湖西北部是雙港鎮長山村,東北是下常村,南邊是蓮湖鄉,漢池湖草坪是鄱陽湖的黎蒿的主產區之一。

焦潭湖:又名“焦塘湖”,位雙港鎮西北部,面積約1萬公頃。屬季節性湖泊,盛產各種淡水魚類。因枯水季節大部乾涸,故名。漲水時與漢池湖連成一片。

堯故亭:在雙港鎮堯山下,與山丘相平,有古大堂基十幾處。相傳堯南巡時登山(一說為堯時大水,百姓避水於此山,故名)所以建亭。《江西通志》有"堯山隱處,為唐王少府別墅。唐劉長卿有詩"。

新農村建設

常家村:

村莊概況

雙港雙港

下常村委會常家村位於鄱陽湖畔,屬鄱陽湖平原,鄱陽縣西南部,隸屬於鄱陽縣雙港鎮,雙港第一大河流大磊湖穿流而過。常家村西南瀕臨蓮湖,西北靠都昌,東面與三汊村相連,北邊與樂亭村隔河相望。

面積,行政區劃和人口:常家村總面積1.23平方公里,人口783人。

常家村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村","教育大村","文明新村",是新農村建設重點村之一。

歷史簡介

常家村是鄱陽湖畔的古老村莊之一,村內有鄱陽縣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常姓和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常家村名就因村莊內世代居住常氏而得名。

雙港雙港

文化教育

歷史悠久的完全國小——下常國小坐落在境內,是全鎮歷年校友錄取重點大學本科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其中楊孟闡當任鄱陽中學原校長。

常家村有黨員19人,教師6人。

現代建設

常家村是雙港鎮的幾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之一。村內全部道路都鋪上了水泥,裝上了路燈。村內組建了秧歌隊伍,老人協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