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桅船經典童書:小王子

換一種說法:兒童文學的目的是為人打“精神的底子”。 而情調的培養,應始於兒童。 美育的空缺,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大失誤。

基本信息

作 者:(法)聖埃克絮佩里(Exupery,S.) 著 周克希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ISBN:9787532468430
出版時間:2006-04-01
版 次:1
頁 數:160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少兒 > 兒童文學

內容簡介

多少年前,在山東煙臺的一次全國性的會議上,我提出了一個觀點:兒童文學作家是未來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前幾年,我將這個觀念修正了一下,作了一個新的定義:兒童文學的使命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我現在更喜歡這一說法,因為它更廣闊,也更能切合兒童文學的精神世界。
換一種說法:兒童文學的目的是為人打“精神的底子”。
這套“雙桅船經典童書”,選擇的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它們無疑是精神的大餐。這些書就是我所說的那種可以為人類提供良好人性基礎的書。這些書,是書中之書。我曾稱這樣的書為王書。
我們現在先來說一說這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道義感。
文學之所以被人類選擇,作為一種精神形式,當初就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淨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對人性的改造和淨化,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在現今人類的精神世界裡,有許多美麗光彩的東西來自於文學。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們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學留下的痕跡。沒有文學,就沒有今日之世界,就沒有今日之人類。沒有文學,人類依舊還在蒼茫與灰暗之中,還在愚昧的紛擾之中,還在一種毫無情調與趣味的純動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學要有道義感,兒童文學更要有道義感。
必須承認固有的人性遠非那么可愛與美好。事實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惡劣成分。這些成分妨礙了人類走向程度越來越高的文明。為了維持人類的存在與發展.人類中的精英分子發現,在人類之中,必須講道義。這個概念的生成,使人類走向文明成為可能。若干世紀過去了.道義所含的意義,也隨之不斷變化與演進.但它卻也慢慢地沉澱下一些基本的、恆定的東西:無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濟困、反對強權、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嚮往自由、尊重個性、呵護仁愛之心……這些道義的旗幟性內涵.與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學、倫理學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著人性之惡,並不斷使人性得到改善。
情調。
文學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幫助人類養成情調。“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文學能用最簡練的文字,在一剎那間,把情調的因素輸入人的血液與靈魂。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泰戈爾、海明威、屠格涅夫、魯迅、沈從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優秀的文學家,用他們格調高貴的文字,將我們的人生變成了情調人生。從而使蒼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躍成為可供我們審美的東西。
情調改變了人性.使人性在質上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而情調的培養,應始於兒童。
情調應該屬於審美範疇。
我的看法是一貫的,在我的意識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我認為美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但只有一個東西是不會衰老的,那就是美。然而,在現在中國的語境裡面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美”成了一個非常矯情的字眼。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我橫豎想不通:人們到底是怎么了?對美居然迴避與詆毀.出於何種心態?難道文學在提攜一個民族的趣味、格調方面,真是無所作為、沒有一點義務與責任嗎?
成人文學那裡,我們就別去管它了,由它去吧。兒重文學這一塊,我們還是要講一講的。不打這個底子不行。沒有這個底子,人性是會很糟的。
美育的空缺,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大失誤。這一失誤後患無窮。蔡元培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時.在全國第一次教育討論會上,提出五育(德育、智育、體育、世界觀教育、美育)並舉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問題引起激烈的爭論,幾乎被否定掉了。後來僅僅是作為中國小的方針而不是作為全國的教育方針被肯定下來。再後來,對美育的理解日趨狹窄,到了最後.僅僅將它與美術、音樂等同了起來。在蔡元培看來,五育為一個優質人性培養的完美系統,德育、智育、體育為下半截,世界觀、美育為上半截。然而,這上半截被腰斬了。中國的教育系統成了一個殘缺的系統。
情感教育。
古典形態的文學,始終將自己交給了一個核心單詞:感動。古典形態的文學做了多少世紀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動的文章。而這個文章,在現代形態的文學崛起之後,卻不再做了。古典形態的文學之所以讓我們感動,就正是在於它的悲憫精神與悲憫情懷。
人類社會滾動發展至今日,獲得了許多.但也損失或者說損傷了許多。損失、損傷得最多的是各種情感——激情、熱情、同情…… 甚至是在這種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中長大的兒童(所謂的“新新人類”) 都已受到人類學家們的普遍擔憂。而擔憂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他們還談不上有什麼悲憫情懷)。我們已看到,今天的孩子,似乎已沒有多少實施這種高尚行為的衝動了。
種種跡象顯示,現代化進程並非是一個盡善盡美的進程。人類今天擁有的由現代化進程帶來的種種好處,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情感的弱化就是突出的一例。
我們如此斷言過:文學在於為人類社會的存在提供和創造一個良好的人性基礎。而這一“基礎”中理所當然地應包含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悲憫情懷。
若從上面所說到的這三個基本面來考量,這些選在“雙桅船經典童書” 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範本。它們在三者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類的平衡。

作者簡介

聖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00年6月29日出生於法國里昂,在姨媽家度過童年,後去瑞士讀中學。回國後,他一邊在巴黎學關術,一邊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願以償。他雖然沒有當成海軍,卻成了一名空軍。1921~1923年聖埃克絮佩里在法國空軍中服役,曾是後備飛行員,後來又成為民用航空駕駛員.參加了開辟法國——非洲——南美國際航線的工作,他熱衷於文學,從未停止過寫作,作品有《南線班機》(1930)、《夜航》(1931)等等。
1939年德國法西斯入侵法國,聖埃克絮佩里堅決要求入伍,鑒於他曾多次受傷,醫生認為他不能再入伍參戰。但是,他堅決要求,終於被編入空軍偵察大隊。他退役後.隻身流亡美國。在美國期間,他繼續從事寫作,1940年發表了《戰鬥飛行員》,1943年發表了《給一個人質的信》,還有《小王子》。
1943年,他強烈要求回到了法國在北非的抗戰基地阿爾及爾,考慮到他的身體和年齡狀況,上級只同意他執行五次飛行任務,他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