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山島風景區

雙山島風景區

雙山島位於張家港市西北郊,地處張家港市作業航道與長江航道之間,四周水域與無錫、蘇州、泰州和南通四市 的長江水域連線。島上以農業為主,無工業,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原始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處女島”之一。雙山島四面環水,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清靜幽雅,是一個無污染的自然生態平衡的小島,全島面積約16平方公里(包括堤壩外灘涂濕地1.2平方公里),環島岸線16.8公里,為張家港的天然屏障,與張家港保稅區隔水相望。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雙山島是八十年前由江中的沙洲漲積而成,島內面積很大,是一片靜謐的橫臥於長江之中的綠洲。現狀基本以農田和小型養殖場為主,整個地勢比較平坦,自修築環島堤壩後,便形成了外高內低的地貌。堤壩能抵禦歷史最高水位不出險,與島記憶體在5米的地形高差。每逢春天,百花爭艷,桃紅柳綠。鳥語花香,似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卷。有詩讚曰:蘆筍生時刀魚肥,紅樓竹影天鵝飛,千家燈火映江紅,萬民歡歌春色美。

雙山島又名仙人墩、石孔山。位於寧海縣城北面21.2公里獅子口內,兩小山兀立海中。傳說古時象山港有一孽龍常入獅子口騷擾,仙人挑兩小山填海鎮龍,扁擔折斷,山落海中,即為雙山,故稱仙人墩。 從石孔頭望去,二山僅一孔之隔,因而亦稱石孔山。當代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在雙山石壁題“雙嶼仙風”四字。還有“江山多嬌”等題字。清末鄉賢鄔謙題詩:“幾欲尋幽境,雙山古道傳。鳧飛猶對峙,羽化已千年。野鶴隨雲遠,蒼松倚石偏。洞仙歸海去,履齒惹輕煙。”

主要景點

隔沙廟

島上隔沙廟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1956年毀於台災,近年重建。廟側古松橫斜,怪石嶙峋,山水相映,另有情趣。穿過谷口,有小島名“烏龜山”,東北角長一株盤根錯節的古松,名“鳳凰松”。相傳為仙人手植,故又名“仙人松”。潮漲潮落時,海濤洶湧,聲如雷鳴,與松濤相應,似一支激昂的樂曲。廟後可登石級而上。登高遠眺,海天相連。俯瞰近處,蠣灘突兀,浪花四濺。東北方海塗上有疊石岩。昔有文人馮修行《詠疊石岩》詩:“疊石如園峙中流,年年白鷺此中投。幾聲漁棹驚飛去,毛羽繽紛跡尚留。”綜觀雙山諸景,昔人有“蜃門潮吼”、“仙洞鳳松”、“雙印浮水”、“白鷺留羽”等美稱。石孔頭村前泥塗中有一條黃沙路,潮水衝擊不走形,海潮一退,行人即可循沙路至雙山。

全島開發建設區劃分為六個功能區劃,具體為中心服務區、親水休閒公園、會議度假區、研發園區(包括農業生態園區)、水鄉小鎮社區。其中中心服務區、親水休閒公園、會議度假區、研發園區是未來旅遊活動的集中區域。

中心服務區

位於島嶼中部,該功能區劃以碼頭和規劃中的景觀道路為依託,貫穿雙山島的南北。這一區劃的核心功能是旅遊經濟服務,集中為遊客提供旅遊諮詢、交通中轉、餐飲購物等服務,旅遊紀念品博覽館、工藝培訓館、遊客中心,餐飲購物街、旅遊交通站、入口廣場是該功能區劃的主要設施項目。遠期規划過江隧道連線島嶼和南岸,隧道的北出口布置在本區(南岸隧道口利用現渡碼頭區域改造為依託港區工業的工業景觀公園,內設大型生態停車場)。

親水休閒公園

雙山島景點一角 雙山島景點一角

位於雙山島東南部,開發以“親水”主題的大眾休閒公園。以荷花塘、蘆葦盪、野營營地、垂釣中心、植物學校為主要娛樂項目,呈環形圍繞生態綠心,通過水網、水域、濱水旅遊項目設施集中展示親水主題。體現雙山島的江島特色和水鄉文化淵源,滿足大眾休閒娛樂的需求。

會議度假區

位於雙山島東北部,是旅遊度假的核心區域,也是整個島嶼的品牌區域。本區域以三角洲為核心,配套高爾夫、主題酒店、別墅村、片區服務中心等商務公務度假設施,營造高質量的田園景觀,充分展示旅遊度假氛圍。三角洲論壇作為雙山島旅遊啟動的重點區域,採取去除防洪堤,引入長江水形成景觀水域環繞的離島型會議中心,配套濱水碼頭,內圍修建新的公路與環島堤形成封閉環線。

研發文化園區

西北部島區作為雙山島的“游、居”範例區 例,結合研發活動對於生態環境、景觀體系、開放交流之間的高標準要求,利用現有地形開挖水域,種植多種水生植物,構築以水陸生態體系為特色的瀏覽型景觀公園,遠期吸引水禽鳥類在此停留棲息,通過將景觀公園與研發園區兩者結合形成新形式的旅遊吸引力,成為文化交流、研發居住,景觀瀏覽協調融合的生態型文化園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