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人們都掙扎在飢餓困苦的邊緣。一度曾是娛樂節目表演者的維多利亞 (朱莉·安德魯斯飾)被在同性戀酒店中表演的陶德 (羅伯特·普雷斯頓飾)相中。陶德琢磨著:她必須靠一些噱頭才能成功。緊接著,他想到讓她裝扮成個男演員,再變成專門假扮女性進行表演的變裝“歌姬”。於是,維多利亞搖身一變,以“維克多/維多利亞”的名字迅速走紅。與此同時,來自芝加哥的夜總會大亨馬爾尚 (詹姆斯·加納飾)也對他(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無論如何也搞不懂:這樣一個男人居然能夠把女人模仿到如此惟妙惟肖的地步,而且像他一樣觀看演出的男人撩撥得如此血脈僨張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朱莉·安德魯斯 | 維多利亞·格蘭特 | |
詹姆斯·加納 | 金·馬爾尚 | |
羅伯特·普雷斯頓 | 卡羅·陶德 | |
萊斯莉·安·華倫 | 諾瑪·卡薩迪 | |
約翰·里斯-戴維斯 | 安德烈·卡塞爾 | 簡介 經紀人 |
Alex Karras | 斯卡西·伯恩斯坦 | 簡介 馬爾尚的保鏢 |
Graham Stark | 待者 | |
Peter Arne | 拉比塞 | 簡介 雪莉夜總會老闆 |
Herb Tanney | 查爾斯·博文 | 簡介 私家偵探 |
Michael Robbins | 酒店經理 | |
Norman Chancer | 薩拉·安德拉蒂 | |
David Gant | 餐廳經理 | |
Maria Charles | 貴夫人 | |
Malcolm Jamieson | 理察·迪納爾多 | 簡介 陶德的男友 |
John Cassady | 朱克 | |
Mike Tezcan | 克拉姆 | |
Christopher Good | 舞台經理 | |
Matyelok Gibbs | 卡塞爾的接待員 | |
Jay Benedict | 朗格斯 | |
Olivier Pierre | 朗格斯的夥伴 | |
Martin Rayner | 門房 | |
George Silver | 在餐廳吃點心的胖子 | |
Joanna Dickens | 餐廳里的胖女士 | |
Terence Skelton | 出軌的丈夫 | |
Ina Skriver | 西蒙尼·卡利斯托 | |
Stuart Turton | 女演員的男友 | |
Geoffrey Beevers | 警察局長 | |
Sam Williams | 男舞者 | |
Simon Chandler | 男舞者 | |
Neil Cunningham | 夜總會主持人 | |
Vivienne Chandler | 女服務員 | |
Bill Monks | Leclou | |
Perry Davey | 平衡大師 | |
Elizabeth Vaughan | 歌劇《蝴蝶夫人》的演員 | |
Paddy Ward | 攝影師萊恩 | |
Tim Stern | 酒店櫃檯服務員 | |
George Lane Cooper | 酒吧里的人 | |
彼得·戴蒙德 | 酒吧里的人 | |
Geoffrey Edwards | 彩排上的看客 | |
Derek Lyons | 舞者/攝影師助手 | |
Chrissy Monk | 舞者 | |
Nosher Powell | 酒吧里的人 | |
諾曼·阿爾登 | 酒店裡的男人 |
職員表
製作人 | 布萊克·愛德華茲、Tony Adams |
導演 | 布萊克·愛德華茲 |
副導演(助理) | Richard Hoult、Peter Kohn、Paul Tivers、Gerry Gavigan |
編劇 | 布萊克·愛德華茲、Hans Hoemburg、Reinhold Schünzel |
攝影 | Dick Bush |
配樂 | 亨利·曼西尼 |
剪輯 | Ralph E. Winters |
選角導演 | Mary Selway |
藝術指導 | Rodger Maus |
美術設計 | Tim Hutchinson、William Craig Smith |
服裝設計 | 帕特麗夏·諾里斯 |
布景師 | Harry Cordwell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1.《Main Title (Crazy World)》 2.《Cheery Ripe 》 3.《Alone in Paris》 4.《Gay Paree》 5.《You and Me》 6.《You and Me / The Idea》 7.《Enter Leclou》 8.《A Sub for Lover》 9.《King's Can Can》 10.Le Jazz Hot》 11.《Medley: Le Jazz Hot (Bows) / The Unveiling 186》 12.《You and Me 》 13.《I'm Horny》 14.《Chicago, Illinois》 15.《The Shady Dame From Seville》 16.《Cat and Mouse》 17.《Chicago, Illinois》 18.《The Big Lift》 19.《Elegant》 20.《Drag Blues》 21.《You and Me》 22.《Bedroom Radio》 23.《Crazy World (Le Matelot Club)》 24.《You and Me》 25.《Crazy World》 26.《Medley: Crazy World / Sad Victoria 》 27.《King's Can Can (Reprise)》 28.《The Shady Dame From Seville》 29.《Finale (Shady Dame / Le Jazz Hot / Crazy World / You and 》 30.《You and Me (Original Soundtrack Album Version)》 31.《The Shady Dame From Seville (Rehearsal)》 | 作曲:亨利·曼西尼 唱片公司:TCM/Rhino Movie Music ![]() |
幕後花絮
•該片改編自1933年的德國電影《維克托與維多利亞》,1935年《維克托與維多利亞》還曾被英國導演維克多·薩維勒翻拍成電影《第一個女孩》。1995年,愛德華茲又執導了同名百老匯歌劇版,主演仍是他的妻子朱莉·安德魯斯 。
•1978年,米高梅就開始了該片的製作籌備工作。原定卡司是朱莉·安德魯斯和彼得·賽勒斯,但因為愛德華茲與羅伯特·普雷斯頓、安德魯斯合作的電影《影城噩夢》票房不錯,所以愛德華茲、普雷斯頓、安德魯斯的組合就延續到了《雌雄莫辨》中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1983年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歌曲 | 亨利·曼西尼、Leslie Bricusse | 獲獎 | |
最佳女主角 | 朱麗·安德魯斯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羅伯特·普雷斯頓 | ||||
最佳女配角 | 萊斯莉·安·華倫 | ||||
最佳改編劇本 | 布萊克·愛德華茲 | ||||
最佳藝術指導 | Rodger Maus、Tim Hutchinso William Craig Smith、Harry Cordwell | ||||
最佳服裝設計 | 帕特麗夏·諾里斯 | ||||
第40屆美國金球獎 | 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 朱麗·安德魯斯 | 獲獎 | ||
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雌雄莫辨》 | 提名 | |||
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羅伯特·普雷斯頓 | ||||
最佳女配角 | 萊斯莉·安·華倫 | ||||
最佳電影配樂 | 亨利·曼西尼 | ||||
第8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布萊克·愛德華茲 | 獲獎 | ||
第27屆義大利大衛獎 | 最佳外國女演員 | 朱麗·安德魯斯 | 獲獎 | ||
最佳外國劇本 | 布萊克·愛德華茲 |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米高梅(美國)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
Peerford Ltd. | Warner Home Vídeo(巴西) |
Artista Management | Vídeo Arte(巴西) |
Ladbroke | 米高梅(美國) |
- | CBS Television(美國) |
上映情況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 |
美國 | 1982年3月16日 |
巴西 | 1982年5月6日 |
美國 | 1982年3月19日 |
瑞典 | 1982年7月16日 |
芬蘭 | 1982年8月13日 |
法國 | 1982年9月15日 |
義大利 | 1982年10月2日 |
阿根廷 | 1982年10月14日 |
西德 | 1983年1月7日 |
日本 | 1983年1月22日 |
菲律賓 | 1983年4月22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雌雄莫辨[1982年布萊克·愛德華茲執導電影]](/img/1/096/wZwpmLxgDNzkjM4kjN0E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Y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雌雄莫辨》絕對是米高梅最優秀的歌舞片之一。但它很少被當成一部標準的歌舞片來看待,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氣質太異色了——好看,但不典型。在諸多經典的歌舞片中,它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它讓人們看到了:如果不用好萊塢的那套敘事邏輯,歌舞片能夠怎么拍。該片不同於一般歌舞電影脫離現實的故事設定,它的時間背影雖然設定在1930年代的巴黎,但這部以性倒錯為主題的歌舞片,顯然迎合了1980年代初的性解放風潮。歌舞片難得地解放了一回。如果一部同性戀電影放棄了對性取向問題的探討,它也就相對偏離了寫實屬性。但在《雌雄莫辨》中,愛德華茲把兩者處理得非常巧妙。在輕描淡寫的抒情之外,電影也有充滿力量的段落。在馬爾尚在不知道維多利亞的真實身份時,選擇與她在一起,他那句“不管你是男是女”與《熱情似火》中“沒有人是完美的”幾乎同樣出彩。而馬爾尚的保鏢無意間撞破他被“掰彎”後所說的“原來老闆你也是gay”更堪稱神來之筆。朱莉·安德魯斯飾演的維克多,是一個努力模仿變裝男歌手的女人。她不僅在二者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而且還讓人們發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中性美 。 (《看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