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勝國遺音解散,票友們停止活動。
1979年秋季,在勝國遺音票房組織的基礎上建立“集賢承韻”票房,益民信託公司退休人員錢亞東為“把兒頭”,民用工具廠退休工人何劍峰為制場(負責安排演出場次)。活動地點在西城區葦坑胡同三十六號錢亞東家中,演出地點多為各區文化站及各工廠、學校。票房宗旨是:繼承發揚滿族文藝(單弦八角鼓及其他曲藝形式)事業;益於社會,娛己娛人;文明說唱,不取分文。
集賢承韻自立票房以來,每周星期一為過排日。錢亞東備三弦三把、琵琶一把、四胡一把、八角鼓一個、書鼓木板一套、醒木一塊。每次過排,錢亞東自費以茶水、糖果接待。活動時間為周一晚上七時半至十時。一直堅持活動。
過排程式為:以唱岔曲開始,每人一段,一輪唱過後,由制場人請場(不願唱者不勉強),票友們隨意演唱,曲目不限。曲種有單弦牌子曲、聯珠快書、京韻大鼓、梅花大鼓、鐵片大鼓、京東大鼓及琴腔等。演唱結束後,大家相互探討切磋。
群英薈萃
成員中除演唱傳統曲目外,還有不少作品是他們自己創作的,如單弦牌子曲《闖王旗》、《畫皮》、《楊志賣刀》、《奉獻一片愛》、《雙騎車》、《值班》,岔曲《和風吹》,聯珠快書《扈三娘》、《周恩來總理》等。
該票房成員流動性較大,來者歡迎,去者歡送。經常參加活動者有王輔仁、高家蘭、孫彥章、章學楷、張振元、祁永才、程學文、金維源、吳逢吉、趙玉琮、陳文新、張玉林、韓幼臣、希世珍、崔景賢、李岩、李燕生等。專業演員參加活動的有趙俊良、趙玉明、王宗奎、蔡方、馬增琨、劉寶光、李佳康、王芝蘭、張喜林等。
成員大多數人為漢族,部分為滿族及回族、藏族、蒙古族;職業包括在職教授、公安幹警、機械廠職工、鐘錶工人、廚師、學校校長、教員、醫生、汽車司機以及離退休幹部和專業曲藝團、隊演員等。